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發改委批覆的基建項目已超30個,總投資額超8500億元,從項目類型來看,多集中在城市軌道、機場擴建、煤礦等領域。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馬強表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發展空間較大,是促進有效投資的關鍵領域。

專家表示,促進資源流動的相關建設工作成爲了管理層今年基建項目審批的主要側重點,即以推進人才流動、物流發展爲導向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以信息高效流動爲導向的通信、智能應用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將在今年進入全面提速期。

國家發改委今年已批覆機場新建擴建、城市羣鐵路建設、重點城市軌道交通等大型項目十餘個,奠定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基建整體投資中佔比名列前茅的地位。而工信部於6月份開始發放5G商用牌照,也預示着我國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將在下半年加速推進。

今年6月份,爲了集中資金支持重大在建工程建設,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提出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爲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的資本金,項目涵蓋鐵路、國家及地方高速公路、供電和供氣項目等。在資金和政策的雙重助力下,今年二、三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呈現穩中有升,大基建板塊有望再獲市場重視。

相關公司方面,據選股寶主題庫(xuangubao.cn)大基建板塊顯示,

騰達建設:長三角市政民營龍頭,深度受益杭州2022年亞運會基礎設施建設,杭州地區軌交訂單佔比 60%以上;從事各類建築工程的施工總承包,擁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全年營收35億元。

上海建工:長三角工程龍頭,擁有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等,參與上海市50%以上市重大工程,同時也是上海地區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

達剛路機:國內高端瀝青路面機械小龍頭,產品的個性化強、技術含量高,同時也是軍用道路快速修復系統的供應商;築路設備出口包括俄羅斯、印度、巴西、澳大利亞在內的 36 個國家,受到海內外客戶的讚譽和青睞。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