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遭到喬布斯的一再打擊,麗薩還是愛這個父親的,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愛他。在法庭上喬布斯宣誓說自己沒有生育能力,並指認了一個人說是麗薩的父親。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史蒂芬·喬布斯可以說是一個創造歷史的偉大人物,關於他的故事和傳記層數不窮,爲人津津樂道。

雖然也有關於喬布斯粗魯、殘忍、吝嗇的黑料,從他的合作伙伴或者親朋好友之間傳出,但大衆對於喬布斯這樣的科技天才總是帶有很高的寬容度,天才沒有點與衆不同的缺點,好像是不真實的,甚至這些缺點也因他的成功,被賦予了傳奇色彩。

但看過了喬布斯的長女,麗薩·布倫南·喬布斯的自傳《小人物》後,還是震驚於她筆下的喬布斯形象。麗薩作爲喬布斯的私生女,用類似日記的方式,用三十多年來與父親相處的點滴故事,拼成一面鏡子,映照出了喬布斯作爲一個父親最真實且不爲人知的一面。



喬布斯:這不是我的孩子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1978年春天,克里斯安在朋友的農場裏生下了麗薩。幾天後,喬布斯纔來。雖然他是乘飛機來看這個嬰兒的,但他不停地告訴農場裏的每個人:“這不是我的孩子。”

克里斯安·布倫南和喬布斯從高中時期開始約會交往,麗莎出生時,他們23歲,關係已經破裂,喬布斯不認麗薩,並且拒絕提供任何援助。

克里斯安到處打小時工,到飯館當服務員,靠着微薄的工作和福利金來養活麗薩。

1980年,地方檢察官起訴喬布斯,要求他支付撫養費。

在法庭上喬布斯宣誓說自己沒有生育能力,並指認了一個人說是麗薩的父親。後來的DNA檢測證明,麗薩和喬布斯是父女關係的可能性是 94.4%,是當時儀器能檢測出來的最高值。

法庭判決喬布斯每個月支付 385 美元生活費,同時給麗薩支付保險,直到18 歲。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在後來的記者採訪中對基因檢測表示不信任,說根據檢測結果,全美國 28% 的男人都有可能是麗薩的爸爸。

但當時他並沒有糾纏,表示同意,法庭結案也很迅速,那天是 1980 年 12 月 8 號。

麗薩在《小人物》中寫道:

母親起先很納悶 :爲什麼打官司拖了好幾個月,結案卻如此積極?四天後,蘋果公司正式上市,一夜之間,父親的身價超過 2 億美元。

麗莎7歲時,已經搬了13次家。因爲沒有錢,她們母女被迫到處流轉。喬布斯開始偶爾來看看她們,大概一個月一次。

對麗薩來說,“有父親”並非是件稀鬆平常之事,而是上天眷顧。

她無意間聽說,父親的保時捷汽車,只要稍微剮蹭一點就要換新的。在喬布斯開車送麗薩的時候,她鼓起勇氣問:

“你用完了它以後,能把它送給我嗎?”

“送給你什麼?”

“這輛車,這輛保時捷。”

“絕對不行。”他的語氣非常尖刻,“你在我這裏什麼都得不到。”他說道,“明白嗎?什麼都得不到,絕無可能。”他說的是車,還是別的更貴重的東西?麗薩不知道。他的話像一把利刃扎進她的心裏。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那時麗薩只有9歲,根本不會開車,她也並不真的想要車,她只是通過向父親討要喜歡的東西,來證明自己很受重視。

但父親卻惡狠狠地告訴她:你不配!並且我什麼都不會給你!

後來,喬布斯將麗薩接到自己新組建的家庭裏,但前提是半年後能見她的母親,刻薄的言辭和莫名其妙的冷遇也充斥在麗薩與喬布斯的相處之中。

麗薩希望喬布斯能像真正的父親那樣,在睡前給她道一聲晚安,被拒絕了;希望能修一下自己屋裏的暖氣,被拒絕,只讓麗薩一個人挨凍。拒絕維修和更換洗碗機,讓麗薩手洗了好幾年的碗,但當麗薩把洗碗機修好的時候,他又馬上換了新的,並且他還對麗薩取得的成績冷嘲熱諷。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麗薩一直在卑微地希望着,請求着,而作爲父親的喬布斯卻總是在冷漠地拒絕。

在這種生活的折磨下,麗薩請求他們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麗薩當着醫生、父親和繼母的面說:“我一直都很孤獨,我希望你們—我們能一起想想辦法。”

“我太孤獨了。”她又說了一遍,他倆還是不作聲。

當時的場面讓人很揪心:


一段冗長的沉默過後,我忍不住哭了起來,淚流滿面。我希望眼淚能使他倆心軟我希望自己糟糕的狀態能讓他們慌亂。終於,勞倫娜(繼母)開口了。“我們倆待人一向冷漠。”她冷冰冰地說道,彷彿在澄清事實。

這個回答真的是始料不及的,這就相當於孩子在對父母發出請求:你們能不能多在乎我一些,對我好一點。

父母卻說:不行,我們天生就是這樣的人。

好像錯的不是他們,而是孩子,你要的太多了,強人所難了。

麗薩在書中寫道:


我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少一點兒,我希望自己是一株多肉植物,長着一身刺,乾巴巴的根,寥寥幾片薄荷味的葉子,只需一丁點兒水分和空氣就能生存。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在面對刻薄到近乎無情的父親時,麗薩唯一能給自己安慰的水分和空氣就是她以爲的以她名字命名的電腦。

麗莎電腦是蘋果公司推出的一款失敗的產品。但對於她而言,重要的是麗薩的這個名字:父親因爲在乎我,喜歡我,才把這臺電腦命名爲Lisa的。它就像是一個證明,一個隱祕的暗號,是麗薩和父親產生連接的方式。

但是,喬布斯卻親口摧毀了麗薩在心中與他構建的橋樑。


“那個,你做的那個電腦,Lisa……是不是以我命名的?”我問道。

其實我真希望他能給我這份榮耀。

“不是。”他回答我,語氣簡單明瞭而且彷彿不屑一顧,似乎我是在詐取他的稱讚。“抱歉了,孩子。”

麗薩:我是他人生的污點,他卻是我的光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與喬布斯的冷漠和刻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麗薩渴望被承認,被愛的炙熱的期盼。她在《小人物》一書中寫道:


在他看來,我是他恢宏巨畫上的一個污點。因爲他期望自己有偉大的事蹟、光輝的形象,但私生女的醜聞與之相悖。我的存在,毀了他的完美。對我而言,卻恰恰相反 :與他多加親近,我的羞恥感就大幅削減。他是我人生中的半邊天,他帶給我光明。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麗薩的私生女的身份讓她處於尷尬的境地,並且父親還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其他的孩子,而麗薩一直處於被漠視被忽略的邊緣位置,她極度渴望父親的關注,她留意父親的一言一行,甚至不惜離開母親,搬過去融入父親的新家庭,在那裏被父親各種刻薄的言語中傷,卻還是努力去討好父親和繼母,去認真照看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

在學校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獲得好成績,努力去滿足父親對她的要求,努力去考哈佛,讓父親刮目相看,這種種的一切,就像是在人羣中努力踮起腳尖,好讓父親看到自己這個女兒,以期望父親能稍微把父愛分給她一些。

就像王小波所寫:“我在心裏千呼萬喚,盼你給我一句人類溫柔的話語。”

但麗薩終其所有,也沒有因爲她的優秀而被父親多看一眼,在她努力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卻被喬布斯指責應該多投入時間在家庭中,在她被哈佛大學錄取以後,喬布斯的反應也只是“哦”,“這樣啊。”甚至後期拒絕爲麗薩繳納學費,讓她險些被退學。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儘管遭到喬布斯的一再打擊,麗薩還是愛這個父親的,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愛他。


當天晚上,我在日記裏寫道 :我愛爸爸。

緊接着我又在下面做了澄清 :不是羅恩,是史蒂夫·喬布斯。

在史蒂夫·喬布斯的下面,我又寫道 :“我愛他!我愛他!我愛他!”

我覺得這份愛就在我的胸膛裏,如果它沒了,我的心也會碎掉。

克里斯安:他愛你,只不過他不知道愛你。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爲什麼要這麼對待麗薩?

這應該是所有人都很困惑的事情,明明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卻可以這樣置之不理,將她納入家庭,卻又冷嘲熱諷,冷漠刻薄,喬布斯對於麗薩不能簡單地用無情來形容。

麗薩的母親克里斯安說過一句話,也許可以解答喬布斯的種種行爲:他愛你,只不過他不知道愛你。

他的愛就像是玻璃瓶中的水,他不會親自俯下身向子女澆灌自己的愛,也只有在瓶子出現裂縫的時候,他的愛才會滲漏出來。

麗薩就是靠着這一點點滲漏出來的愛,才得以支撐到現在的。

麗薩第一次見到喬布斯。

“你知道我是誰嗎?”他問道,一邊將頭髮從眼睛旁邊撩開。當時的我只有3歲,自然是不知道。“我是你的父親。在你所有可能認識的人之中,我是其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麗莎隨學校去日本旅行時,喬布斯突然出現,並帶走麗莎,陪她玩了一天,兩人還一起討論上帝。麗莎寫道,我有點害怕他,同時,我對他又有一種如電般顫動的愛。

他們去海灘上度假,喬布斯對比他和麗薩相像的地方。


“你是我的孩子,你知道嗎?”他說道。儘管已經看完手腳各處,他仍把我抱在懷裏。

“我知道。”我應道,這時他不再說話,但仍抱着我。

“就這麼坐着吧,”他說道,“都別說話,安安靜靜地坐一會兒。”

他也會安慰犯錯的麗薩。

“嘿,麗薩,你知道嗎,這些年我沒有在你身邊,我對不起你。你小時候我應該多陪陪你的。”他說:“我會永遠愛你的。”

在後來,喬布斯也終於承認了那款電腦,就是以麗薩的名字命名的。

這些都是喬布斯作爲一個父親自然流露出的愛,但是在主觀上他卻選擇不去表達,或者說不會表達,讓原本溫柔的愛,變成了利刃,將麗薩的整個身心都充滿了自卑和自我懷疑的傷口,哪怕成年之後也耿耿於懷。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雖然在《小人物》一書中,麗薩表示自己已經諒解了父親,完成了自我的和解和救贖,但對她來說,傷害已深入肌理,嵌入人生。


我不是某人一時糊塗犯下的錯誤。我不是米飯裏的沙子。當時我只覺得,我不會用任何一段人生經歷與別人交換,哪怕是那些令我難過萬分、希望自己未曾存在的時刻,我也不願將其交換出去。因爲無數個選擇鋪成了我的人生之路,這些都獨一無二,深入我的肌理。

對於喬布斯而言,在生命的最後,他流下了悔恨的淚水,一遍又一遍地對麗薩說着:“我對你有虧欠。”

但就算是浪子回頭,時間也沒有給喬布斯救贖的機會,錯誤已經犯下,遺憾也將永遠存留。

中國有句古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但一個人的離開,是兩個人的分離。那些子女沒有侍奉雙親的錯失是遺憾,那些父母沒有彌補的錯誤,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巨大遺憾呢?

我爸爸是史蒂夫·喬布斯


麗薩說寫《小人物》這本書並不是爲了揭穿或者刺痛,因爲父女兩人早已達成了和解。

這本書讓人們看到哪怕是富有偉大如喬布斯,如果不能真誠地去傾聽去表達自己的愛的話,那麼他作爲父親也是失敗的,並且無法挽回。

《小人物:我和父親喬布斯》這本書難能可貴之處還在於,就算刨除了喬布斯引人注目的標籤,單從麗薩對於自己成長敘述以及內心的表達,也是很引人深思的,它讓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在成長中強烈的渴求被關注、被關懷、被愛的心情,他們是孩子,但他們也有豐富的內心世界。

這是這本書在喬布斯去世七年之後才面世的原因,麗薩不僅想讓人們看到一個真實的喬布斯,也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翻來這本書,你就會明白:無論你是誰,如何去愛,如果才能被愛,都是一生需要去研習的課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