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鱼吉祥物的象征寓意。总之,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了鱼趣,鱼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吉祥美好的祝愿。




趣说鱼崇拜


鱼——生育繁衍的崇拜偶像

《尸子》中记载:“遂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其原因是鱼的繁殖快,非陆地上一般动物所能比的。在远古年代人丁稀少,鱼是先民取之不尽、食之不竭的天然佳品。

在以“鱼”构成的汉字中有个“媾”字,媾为婚媾,或指男女交媾。在殷商时代,金文中的“媾”字是根据两鱼相交的状态来造字的。“媾”字用鱼构成直观的形象,寓含合欢、生殖的象征意义。这历史久远的“双鱼图”中,还有“长宜子孙”“君宜子孙”的吉祥语,用两条鱼来表示两性匹配、交好的意思。因为鱼腹多子,繁殖力极强,所以鱼被视为匹配、生殖的吉祥物,具有“丰盛、富饶”的意义。在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是多子多福,鱼产子特别多,繁殖特别快,人们把鱼奉为生育繁衍的崇拜偶像,又把鱼带上了生殖文化色彩。因此,剪纸中有双鱼图,供人们在家里贴用。


趣说鱼崇拜


鱼龙原始图腾——原始社会精神活动的升华表征

管子所说:“水仍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水者,地之血气,如丽脉之流通也……集于草木,根得其度;华得其数,实得其量;鸟兽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著;万物莫不尽其几,反其常者,水之内度适也。”

不言而喻,在远古时期曾产生的鱼龙原始图腾,正是人与湿地的依恋纽带情结在原始社会精神活动中的升华表征。


趣说鱼崇拜


趣说鱼崇拜


鱼——世界范围内原始文化中的图腾标记

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世界各地处在原始社会乃至文明时代的居民,往往把“鱼”视作神灵,对之顶礼膜拜,十分崇奉。

苏联高加索地区,过去广泛盛行崇拜鱼神之风,至今仍遗留着许多高达5米左右的鱼形石雕,即考古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鱼石”。

古代印度所崇拜的恒河女神有两种形象:南部部落的神像是美人鱼;北部的是一个骑在鳝鱼背上的美女,她的右手持水仙花,左手抱一琵琶。

在古代叙利亚,人们把尊崇的女神阿塔尔加季斯称作“鱼的母亲”。鱼被饲养在庙宇附近的池塘,只有一部分祭司和献奉者在一定的时候,即在举行仪式的供桌上才能吃它们。现在叙利亚的艾杰斯和特黎波里,人们还在清真寺附近的池塘里养鱼。

此外,古代秘鲁人认为鱼与褐色骆马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南非的贝川那人和南洋启卫岛人,都曾以鱼作为氏族图腾标记。

鱼——楚族先民图腾

我国古代夏部族,曾以鱼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楚族先民也很可能拿鱼作图腾的。从考古学所提供的资料来看,仰韶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二者均以鱼为图腾。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纹占主导地位。在一只彩陶盆上,绘着人面鱼纹。人面作圆形,眼、耳、口、鼻等五官形象以直线、曲线或空白等简单的线条表示,两个嘴角衔着两条鱼。“这个画面简单的解释就是寓人于鱼,或者是鱼生人的意思,大概表示人是由鱼而来的……很可能半坡氏族就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鱼,或者是人格化了的人头鱼身的动物。”


趣说鱼崇拜


趣说鱼崇拜


大溪文化墓葬内用鱼随葬的现象十分普遍,四川巫山大溪M3内埋葬一位中年男子,口咬两条大鱼尾,鱼分两边置于身上。这种奇妙的葬俗,与半坡彩陶盆上所绘之人面鱼纹寓意相同,后者简直成了前者的写生画,表明这两种文化在图腾信仰上的一致性。

无论大溪文化或是仰韶文化都是楚文化的最原始阶段,因此,可以得出楚族先民图腾为鱼的结论。

再从文献记载上看,也能找到证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谓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楚国诗人屈原追溯其谱系时,在《楚辞·离骚》中说过“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即颛顼称号。有的学者认为颛顼族图腾之一是鱼。综合文献考古资料,可以认为鱼是楚族先民图腾的崇拜对象。

鱼——寄寓温饱有余

鱼,跟余字谐音。余:多余、盈余、剩余、裕余、积余、结余、绰绰有余、足足有余、年年有余。

古之人为了不让希望的灵感枯萎,便想出了个将希望寄寓于物象的主意。物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寄寓在物象身上,便给人似乎可以把握得住的实感了。至于以何种物象寄寓何种希望,通常是取其谐音者。于是想望得福的人,选取了蝙蝠;想望得禄的人,选取了梅花鹿;既想望福又想望寿的人,选取了佛手。而不管你想什么,首先要解决赖以生存的“温饱”二字;还要有个栖身的场所,不能像寒鸦似的,“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因此,无论智、愚、贤、不肖,人们都不能不想望过得上有所余的日子;已有所余者,则想望能余得更多一些。


趣说鱼崇拜


鱼——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鱼,是有所余的想望的寄寓或化身。除夕吃年夜饭,丰俭不一,一条完整的鱼,必不可缺,这象征着“年年有余”,或“吉庆有余”,等等。但这鱼端上桌,是不能够马上来吃的。有的人家怕小孩不懂事,见了鱼就要吃,便由老年人将鱼端着在每个面前绕一下,随即拿下桌,放进厨柜里,这叫“鱼打花”。请客人吃春酒,也是如此。

别的菜肴,包括炒鱼片、熏鱼埠、炸鱼丸,因为这不是整鱼,所以客人吃得越饕餮,主人越开心,说明烹调高明,中吃对味。惟独这道整鱼,放在一个大盘子里,鱼身上还撒上了碧绿的芫荽末,看来色、香、味俱全,主人却决不举箸相让。谁愿意过年年无余、饥寒交迫的生活呢?客人情愿少吃这一条鱼,也要祝愿主人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更裕余了,下一次的春席可望更加丰盛了。

鱼须完整,大概也是想望余得多一些。由于人们跟鱼讨吉利,鱼也讨得人们的宠爱。于是,坛坛罐罐上绘着鱼,桌椅条凳上雕着鱼,金属器物上镂着鱼,新郎新娘的帐沿、枕头上绣着双双对对的鱼。

吉祥的鱼类

鱼类是一种吉祥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有“鱼素”之称,俗传是用绢帛写信装在鱼腹中传递信息。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隋唐时期朝廷颁发给百姓“鱼符”(又叫鱼契),是用雕木或铸铜成鱼形,刻字其上,以此为凭证。三国、南宋时的“鱼灯”,佛寺中僧徒诵经时击打器物的“鱼鼓”(又叫木鱼)等,还有用鱼类种种异常寓言灾异祸福,这些都给鱼类附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趣说鱼崇拜


趣说鱼崇拜


趣说鱼崇拜


趣说鱼崇拜


说到鱼类吉祥物,大多是从语言的谐音而来,少数是根据鱼形状、习性而来。例如:“连年有余”的吉祥图案,寓意生活美好;结婚用品上的“双鱼吉庆”,寓意婚后美满;店铺上的“渔翁得利”出自古代谚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寓意生意发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五福娃之首“福娃贝贝”象征繁荣。也有依据鱼体形态、习性寓意吉祥:如体形似龙的龙鱼,寓意“风水鱼”“招财进宝”“逢凶化吉”;胭脂鱼背鳍高大似帆,寓意“一帆风顺”等;鲤鱼产卵多,因而有“富贵有余”吉祥之意。在我国3 000多种鱼类中,吉祥语大多泛指某一类,特别指定某个种或某些种的不多,估计有40多种。

鱼——吉祥美好的祝愿

我国南方的鱼俗很多。江苏苏州刺绣“苏绣”流行一幅鱼的图案《鱼戏莲》,妇女为丈夫或情人刺绣的兜肚,最爱采用这幅吉祥画。苏北地区的农村人家,每到农历除夕在秤钩上挂一条鱼,当地方言“秤”“剩”“鱼”“余”谐音;“秤(剩)有鱼(余),年有鱼”,也就成了人们讨喜的口彩。

在上海、浙江宁波等地,农历年初有接财神的习俗。前者,把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作为祭品,号称“元宝鱼”。后者以锡盘供上两条黄鱼,象征金子,因为旧时当地人称金条为“大黄鱼”“小黄鱼”。有的地方还把供后的活鲤鱼拿到江、河放生,寓意“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浙东一带还有和鱼相关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一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此外,明、清以来盛行《八宝图》,八宝之一的“玉鱼”因为谐音的缘故被人宣扬为“吉庆有鱼(余)”,象征着年景好,丰稔昌盛。这类古文物,有汉代的铜洗,它的底部绘有双鱼,侧面题有“大吉羊”字样。古代的织锦图案,有一种装饰的是美丽的鱼鳞花纹,人称“鱼鳞锦”。

人们喜闻乐见的鱼物图,类似鱼字口彩的还有“金玉同贺”,画的是金鱼、荷花;“家家得利”,绘有许多人家买鲤鱼;“年年有余”,则用爆竹和鱼表现;“连年大吉”,有鲢鱼、桔子……总之,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了鱼趣,鱼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吉祥美好的祝愿。

借鱼来表达思念

古代传说大雁和鱼均可传递书信。据《汉书》载,匈奴扣留苏武,并谎称已死。汉使得知苏武没死的消息后,对匈奴单于说:“天子射猎林中,得雁,足系帛书,言苏武在某泽中。”单于只好把苏武送归汉朝。另外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就是鱼雁传书的来历。


趣说鱼崇拜


《西厢记》中有这样的一段唱。[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其中“一春鱼雁无消息”,就使用了“鱼雁传书”的典故,很好表达了崔莺莺希望张生勤来书信、珍惜爱情、淡泊功名的感情。

鱼表现了对自由的追求

在《庄子.秋水》一文中,有一段十分精彩且经典的对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修(‘修’字以‘黑’代‘彡’音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在这里表现了庄子发自内心的对自由的渴望。他羡慕鱼的自由,他追求人生的自由,他也的确在他的一生中切切实实地实践了他的原则,也许他的身体不一定真的自由了,但他的心灵的确达到了一种不为功名羁绊、不为繁华所动的大自由。

另外,我们会注意到古代的隐士往往以樵夫和渔人的形象出现。渔人是隐士的象征,是高士的别名,是自由自在的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他们看透世态,冷眼看红尘,得大自由、大自在。又如“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虽有人生苦短的感慨,但这种生活也是十分潇洒自在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就是用渔翁的形象表达自己高洁、不随流俗的品质。


趣说鱼崇拜


趣说鱼崇拜


鱼与爱情和婚恋

基于远古人类对鱼的崇拜的论述,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人们用鱼代表爱情这一做法了。当然,人们用鱼代表爱情还因为鱼与水之间难以分开的关系,我们经常看到婚联上有这样的句子:鱼水千年合。恋人或夫妻之间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不就是因为夫妻关系就如鱼水关系吗?

鱼,水体的主要活性动物,净化专家。鱼,从人类利用它的那一天起,就与我们朝息相处、至死不渝。人们在渔猎活动中,不断对鱼加深了认识,以致在性爱与婚恋上用其极至。

对鱼的崇拜由古至今,越往后,就越是推崇。古人不单把鱼刻在器物上,还刻在身体上。他们把鱼形刻造成男女生殖器,作为性用品使用,其主旨是企望多子多福、繁衍传宗。他们早就明白,鱼有增强体魄、强精滋阴的功效,更懂得妊娠与哺乳期鱼对产幼的重要。如此看来,人们把鱼奉为神物,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鱼是明显带有性色彩的,它浓缩了好几个被象征物:一为女友,二为生殖器,三为母亲,四为钓鱼则是求偶,五为吃鱼类似交配。现代著名文化大师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说鱼》一文中写道:“鱼在中国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因为鱼籽多,生育繁殖力强。鱼的形状尤其是双鱼的形状,很具女性的外阴特征,特别在母系社会里,故常将鱼纹绘制在陶土等器皿之上,作为装饰,这是生殖崇拜的产物。

古诗《江南》有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古人用莲象征女性,用鱼代表男性。莲蓬籽多高产,是生殖女神,鱼儿繁殖能力强,是繁衍王子。恋人或夫妻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其关系形同鱼水。所以《乐府古题要解》说:“江南古词,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古诗《江南》,实则是一首表现男女相恋、追逐嬉戏的缠绵欢歌。

现代文艺作品中,以鱼为题为名的也不少,如知名越剧《追鱼》、流行歌曲《我是一只鱼》等,都是以鱼喻事喻物,借鱼抒发情怀。古往今来,鱼,已成为人类性爱与婚恋的鹊桥。

鱼吉祥物的象征寓意

鱼:金鱼代表金玉满堂,年年有余,丰衣足食。鲤鱼:登龙门仕龙者为鲤鱼,鲤鱼跳龙门,有“及第”之意。鱼跃龙门,生意蒸蒸日上,事业进步。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CAJ下载 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