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清,出名的皇帝不少,大部分都是以優異的治國之能和功績而名留千古,但是,其中有一個特別的皇帝,除了治國的能力很大之外,最重要的還有作詩能力,幾乎抵得上一部《全唐詩》。不錯,這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帝。

他的一生沒事就喜歡寫詩,雖然,流傳下來的不多,但是,據史料中記載就超過了一萬首之多。甚至,在乾隆生命的最後一年,他驕傲的宣稱:“餘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可不謂藝林佳話乎?”從這就能看出他有多狂妄。

例如,互聯網上長期流傳着一些所謂的乾隆詩作,被視爲其水平低劣的明證: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入梅花都不見。

遠看城牆齒鋸鋸,近看城牆鋸鋸齒。

若把城牆倒過來,上邊不鋸下面鋸。”

除此之外,他還非常喜歡對對聯,因爲這個愛好,他底下的大臣們對於對對聯是一點都不陌生,因爲,乾隆就喜歡用這種方式來考驗大臣們的文化水平。

在封建社會,在很長的時間裏,國家所尊崇的都是儒家的治國思想,於是,在這種主旨思想的影響之下,儒生的地位在人們眼裏很是崇高。統治者們對於文治很是重視,於是,自隋朝開始就有了科舉制度,將一個人的文化水平作爲適不適合做官的依據。

官身與平頭百姓的區別在那個年代不是一般的大,就好像,從一般人家變成了富豪,所以,人們擠破了頭都想要進入官場。對於他們來說,若是當了官,有了功名,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是了不得的大事。

也正是因爲官職的重要性,朝廷對於科舉很是重視,一般來說,三年可以考一次科舉,還要一關關得過,一個人辛辛苦苦學習了好幾十年,考了好幾十次都不一定能考上。因爲,在這種科舉考試的大軍中,那纔是真正的過五關斬六將,這和現在的高考相比都要難得多。

官府可不會擴招,而且,就算是考上了,也不一定就能當上官,除非數一數二的排名,要不然就得等。過程之艱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但是,在乾隆年代,就有這麼個幸運兒,並沒有經過這些艱難過程,就成功當了狀元。此人是一個小乞丐,給他這份幸運的是乾隆的一個對子。

乾隆除了喜歡吟詩作賦對對子之外,還喜歡微服出宮,體察民情,說白了,其實也就是喜歡瞎逛。電視劇裏我們也經常會看到他穿着常服,身邊帶着隨從招搖過市。

有一天,乾隆又喬裝打扮到了民間,看着大街上人來人往的情形,就有感而發,想到了一條上聯來讓身邊的大臣對:“一條大道通南北。”大臣們先不說是不是真的有真才實學,就算是真的有,對的是不是合乾隆的心意就不得而知了。

於是,個個抓耳撓腮,沒人出來對下聯。但是,這不重要,大臣們眼力活兒,也沒忘了恭維乾隆一番。也就是在此時,一個正在乞討的小乞丐走進了,大聲說:“不就是一個對聯嗎,我可以對上來。”

乾隆身邊的大臣一見小乞丐一身髒兮兮的,生怕他衝撞了皇帝,連忙出言驅趕,對於他的話根本不屑一顧。小乞丐卻很是自信,怎麼趕都不走。乾隆心情好,又見着小孩一臉自信,也就來了興致,就對他說:“你若是真能對上來,我就賜你個狀元噹噹。”

小乞丐很是高興,再三確認之下,就指了指兩邊的店鋪,說:“很簡單,下聯就在這兩家店鋪裏。”衆位大臣,甚至是出題的乾隆都一臉不解,看了好一會兒也沒看出個究竟。小乞丐也沒賣關子,直接對出了下聯:“兩邊小店賣東西。”

乾隆聽了,連聲稱好,很是滿意小乞丐的答案。可是,旁邊看熱鬧的人卻不肯相信這個小乞丐能對上來,就起鬨說是誤打誤撞,不可信。

於是,乾隆興致上來了,就又出了一個上聯,問小乞丐可不可以對上來,小乞丐也不在意,張口就來。這下子由不得別人不信了,乾隆更是對小乞丐連聲稱讚。自來,皇帝因爲身份原因,都號稱金口玉言,所以,作出的承諾都不能違背。

於是,乾隆帝果然按照他之前的承諾,親口賜了他一個狀元的功名。之後,這個神童乞丐的故事一時間被人們傳頌,一時間成爲了當時的傳奇。當然,這個故事還是虛構的成分居多,乾隆就算微服出巡也不會這麼大搖大擺,並且,狀元之位並非兒戲。

早年有一部影視劇名爲《九歲縣太爺》,其中,所演繹的這個九歲的對對子小神童,就是通過爲皇上對了個對聯才得以在那麼小的年紀當上了人人羨慕的縣太爺,開始了其頗爲傳奇的一生。但是,歷史上是不是真的有九歲縣太爺我不知道,11歲的宰相我知道還是有的,甘羅拜相才11歲,古人貌似一般都是按虛歲算的,或許,11歲就是10歲也不一定呢。

參考資料:

『《九歲縣太爺》、《乾隆詩文》、《中國的對聯文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