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河北作家們想要辦一本文學期刊,省委同意了,但是一不給編制,二沒有經費。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年6月,這本雜誌還真就辦起來了。

文聯領導從《長城》《沃土》《登攀》三個備用名中選了《長城》,從此《長城》成了全國作家展示創作才能的重要陣地。

40年來,田間、孫犁、徐光耀、汪曾祺、鐵凝、賈大山、莫言、陳忠實、賈平凹、餘華、格非、劉震雲、劉慶邦等各個時期文壇名家,都在這裏發表過作品。

鼎盛期,《長城》的訂戶超過十萬。如今,文學熱度不復當年,走過40年風雨的《長城》又面臨着新的挑戰。

初創時一沒人二沒錢,河北這家雜誌愣是辦了40年,大作家們都以“登”上它爲榮……

■《長城》創刊40週年座談會在河北省作協舉行

《長城》過40歲“生日”,鐵凝等人寫賀詞

文學火熱的20世紀80年代漸行漸遠,如今,大家可能很難想象,一本純文學雜誌會有那麼大能量。

紀念《長城》創刊40週年的特別期刊,刊登了40多位全國著名的作家、評論家、編輯家給《長城》題詞。其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寫的是:“歲月不蝕篤正氣象,新歌再續《長城》榮光。”

6月26日,紀念《長城》40週年座談會在河北省作協舉行。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作協的領導出席了,劉慶邦等十幾位著名作家、評論家、編輯家從全國各地趕來了,《長城》雜誌歷屆編輯部成員代表來了,就連94歲高齡的徐光耀老先生也來了。

初創時一沒人二沒錢,河北這家雜誌愣是辦了40年,大作家們都以“登”上它爲榮……

■座談會現場

當他們回憶起跟《長城》結緣的過往,或者在這裏度過的編輯生涯,言語間充滿了感激、敬佩、祝福、滿足和自豪。

《長城》在全國來說都屬於創辦較早的文學雜誌,發表過無數名家的作品,作家們也已“登”上《長城》爲榮。老作家徐光耀說,除了《小兵張嘎》,自己絕大部分重要作品,都是在《長城》發表的。尤其是晚年的《昨夜西風凋碧樹》,在《長城》全文發表後引起很大的反響,對他來說這也是“一份榮光”。

初創時一沒人二沒錢,河北這家雜誌愣是辦了40年,大作家們都以“登”上它爲榮……

■徐光耀

北京市作協副主席劉慶邦40年來在《長城》發了6個短篇,有一回同時發了2篇;評論家王春林跟《長城》結緣,是由河北作協主席關仁山當“媒人”居中介紹的;天津市作協副主席王鬆開玩笑說,小說登《長城》比真人登長城還難,自己每次拿給《長城》的作品都要經過反覆斟酌、打磨……

知名作家、河北作協副主席李延青曾在《長城》工作20年,這裏是“浸透生命的地方”。在他的回憶裏,有爲其生存四處“化緣”、廣泛聯絡作家的辛勤,更有得到名家力作和發現新人佳作的喜悅。詩人、河北省作協副主席鬱蔥的發言充滿詩意和溫情。他還記得當年結婚時,著名書法家旭宇在省文聯小院裏給他理的發;他還珍藏着《長城》編輯部送給他的結婚禮物——幾本書……

開始時一沒編制二沒經費,《長城》愣是辦起來了

莫言2009年參觀河北文學館時,曾在題詞中寫道:“《蓮池》初起步,《長城》正登攀。”可見《長城》在其創作歷程中的重要地位。

周大新、王旭峯、關仁山、何玉茹、胡學文、劉建東、李浩、張楚等現在活躍在文壇的中堅力量,都是從《長城》起步的。當下,劉榮書、唐慧琴、梅驛、張敦、焦衝、閔芝萍等新人也通過《長城》,陸續在文壇嶄露頭角。

李潔非在爲《長城》撰寫的紀念文章中說,河北省的文學創作曾爲全國中堅之一,《長城》作爲河北省作協旗下刊物,爲河北文學增光添彩。

但你知道,這樣一份舉足輕重的刊物是怎樣辦起來的嗎?

《長城》創辦時期的負責人、原省作協副主席張峻,回顧了創刊期的艱辛與快樂。

初創時一沒人二沒錢,河北這家雜誌愣是辦了40年,大作家們都以“登”上它爲榮……

■張峻

辦刊是省委批准的,但是一沒編制二沒經費。張峻幾次向上級請示,得到的答覆都是“暫由文聯內部調劑”。但當時文聯的編制、經費也很緊張,張峻愁了好幾天,終於捋出點頭緒:編輯人員從各地借調,工資還由原單位發;經費呢,只能爭取多發行,逐步實現自給自足。

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辦刊的熱情都很高。借調的人員迅速到位,然後馬不停蹄分頭去京津滬和省內各地區拜訪作家,組織稿件。作家們十分配合,劉紹棠、浩然、梁斌、孫梨、魏巍、李滿天、張慶田等人,都願意把自己的作品交給《長城》。當時,作家們創作激情奔放,張峻在創刊號上發表了一個簡短的約稿信,沒想到大批自然來稿蜂擁而至,每天都有成麻袋的稿件從郵局送來。

40年穩住陣腳,保持文學的純粹性

在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熱潮中,《長城》的訂戶逾十萬。但如今,文學生態、作家隊伍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是“文學被邊緣化”的問題,現在的網絡和自媒體,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閱讀和娛樂。這不光是《長城》的困境,也是文學期刊普遍的境況。

初創時一沒人二沒錢,河北這家雜誌愣是辦了40年,大作家們都以“登”上它爲榮……

■資料圖片

《長城》應該何去何從?

座談會上,江蘇省作協黨組成員、《鍾山》主編賈夢瑋說:“這些年流傳一句話:南有《鍾山》,北有《長城》。有人讓我評價《長城》,我當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長城》這麼多年陣腳沒亂。近20年網絡興起,我們的雜誌面臨很多誘惑。這種情況下,《長城》能穩住陣腳,能保持文學的純粹性,我覺得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省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共產黨員》雜誌社社長王振儒代表省委宣傳部表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對期刊的資金支持。同時希望《長城》能夠在引領新時代文學創作上,展現新作爲。

《長城》現任主編李秀龍表示,總結經驗、鞏固成績,彌補不足、開拓創新,交流、探討新時代文學期刊辦刊理念,是這次研討會的議題。編輯部將認真研究、討論大家的意見,思考《長城》爲未來,“40週年是新起點。”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張翠平

■編輯/張翠平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