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125在身管長度、藥室容積都大於120-44的情況下,2000米穿甲700仍低於美國829-3貧鈾彈2000米穿甲750,差距還是蠻大的!”

這是最近幾天在看到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留言,誠然我們在選擇125毫米炮作爲我國三代坦克主炮時,所處的環境和技術條件確實是落後美國人不少的。不過如果非要拿藥室大和身管長來說差距大,卻是毫無道理的。

很多人評價火炮的性能優劣的時候,固執的認爲同樣威力的情況下,藥室小的火炮更先進。藥室容積的大小確實可以決定容納發射藥的多少,但是他們天真的認爲發射藥的密度是不變的。蘇系125比西方120的藥室大了2.95L,那麼就一定多了2.95ρ重量的發射藥。進而得出同等的威力,蘇系125卻要用更多的發射藥,發射藥的利用率的結論。

然而事實上發射藥根據其內部孔洞和間隙多少的不同,密度是不一樣的,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120/125穿甲彈的發射藥都在8kg上下,其密度在1.6~1.8kg/L左右。其實就是火炮的藥室大小有差異,但是即使水平是差不多的。脫離了密度,光談體積是耍流氓!

當初速和彈重不變時,彈芯的長徑比越大穿甲威力越大。很多人據此認爲西方的定裝120要比蘇系和中式的分裝125有優勢,因爲他們可以在尺寸等約束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彈芯向內伸長獲得更大的長徑比。

然而,這個向內伸長的彈芯是要佔用藥室(藥筒)內的空間的,並且爲了保證這個向內伸長的彈芯的強度,還要把彈託一起延長的。彈芯的長徑比越大其所佔用的藥室空間越大。這樣留給發射藥的空間就變少了。

本來藥室就小,然後彈芯和彈託所佔的體積越來越大,那麼這給發射藥裝藥的設計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從M829A1到M829A2,美國人通過提高彈芯的長徑比和初速來提高穿甲的威力,其發射藥的裝藥量從7.9kg提到到8.7kg,美國人把裝藥密度提高了不少。待到要搞更大威力的M829A3時,發現基本上裝藥的密度是不太可能提的更高了,再大就很難穩定的點火了。也就是說沒法用更多的發射藥去搞高初速大威力的方案,只能去繼續的弄更長的穿杆了。從M829A2到M829A3,我們發現彈芯基本上已經杵到頭了,彈芯和彈託佔了更多的空間,發射藥的重量降到了8.1kg,初速也下降到了1555m/s。我們一方面在感嘆M829A3的超長貧鈾穿杆確實的牛逼,但對於整個穿甲彈來說,美國人是用了2倍的穿杆增效只實現了1倍的威力增長,因爲另外的1倍增效用來彌補發射藥的減效果了。

對於同時期的125來說,只用M829A2長短的穿杆,在發射藥密度相當的水平下,可以用9kg甚至更多的發射藥將其加速到1740m/s甚至更高的速度(M829A2初速1680m/s)。這樣的高速版M829A2也是可以達到或者超出M829A3威力的。如果我們在穿杆方面能進步到M829A3的水平,(當然這是定裝了)。那威力輕鬆上個2000米850mm的RHA毫無壓力,並且還有很大的空間。有了如此的威力,還要什麼140呢?

當我們繼續挖掘大藥室125的威力空間時,而對於美國人來說M829A3的威力卻基本到頭了。剩下的只能是通過優化彈芯,讓穿甲威力小幅提升。在未來美國人如果繼續折騰M829A3/4的話,所能下的只能是繼續提高火藥的裝填密度,不過這樣的話普通的點火技術是搞不定了,只能用電熱電化學炮的等離子點火了。(作者署名:炮霸707)

《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出鞘》完整內容可掃描圖片二維碼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