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行、省市区共建模式和生物产业链的发展需求,依托现有的省级以上生物技术创新平台,从搭建仪器设备共享网络、组建公共技术平台、发展从事医药咨询等中介服务、提供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服务四个方面,构建生物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推动共享模式创新,协同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近日,清远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谢文为、广东聚航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杨凤珍等一行到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就“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对接园区转化实施”项目阶段性成果及如何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对接园区转化机制长效、可持续运作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专利“点石成金”清远创新加速

清远注重提升专利数量和质量,以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图为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工作间。梁素雅 摄

专利“点石成金”清远创新加速

日前,猪八戒网与清远市核心知识产权服务商签约仪式举行,清远高新区4家具有资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正式进驻猪八戒网,成为该平台服务供应商,这标志着高新区与猪八戒网的战略合作迈入新的实操阶段。

市场需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动力。记者获悉,清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积极引导企业的专利技术成果“点石成金”,让“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得以唤醒,不少专利技术让企业尝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甜头”。

数据显示,2018年,清远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7%,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8.48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清远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南方日报记者 刘秋宜

企业受益

技术创新饮“头啖汤” 单个项目吸金超7亿元

近日,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嘉博制药”)又斩获一项荣誉——首届清远制造十大原生品牌企业。这是一家专注于麻醉静脉用脂肪乳剂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研发新药品。

作为嘉博制药的总经理,岳峰一直负责公司项目申报业务。他介绍说,早在2013年,公司就正式成立嘉博研发中心,并申请组建了广东省静脉用脂肪乳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研发平台。

为此,嘉博制药申请了两个科技创新券,各获得50万元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全部用于购置公司研发中心所需的设施设备、精密仪器等,为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也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进行。

相对于其他产品,药品的研发难度更大,研发周期更长。不仅如此,药品审评的政策变动大,需要投入的费用更多,因此存在的风险也很大。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将研发出来的新药品在预期时间点投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嘉博制药承担的清远市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曾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作为一种短效静脉全身麻醉剂,这种产品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以及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镇静,既能够降低高脂血症风险,也可减轻肝脏负荷。

据了解,“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项目在实施期间,已实现销售收入9304.2万元,实现利税2791.3万元,产品与进口产品的质量达到了同一水平。专利产品投放市场以来,有效并大幅度地降低了该药品的销售价格,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该项目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研发、检测和生产岗位的人力资源需求,近三年带动新增就业31人,引进了2名博士、5名硕士人才。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扩大,对原辅料以及包材的需求不断扩大,带动了上游相关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间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清远纳福娜陶瓷有限公司同样尝到了专利成果产业化的“甜头”。该公司承担的清远市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一种抛光废渣回收用于抛光砖生产的方法及设备”,在实施期间累计获得7.47亿元的销售收入,产品利税1.37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现有的抛光砖在抛光阶段产生大量的废渣难以直接回收再利用的疑难,上述项目成功将抛光砖产生的废渣应用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当中,减少了外排填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了行业的废渣循环经济利用,为建材这一资源消耗型行业开辟了新的资源方向,同时兼具社会效益。

平台保障

专利“量”“质”提升 成果产业化道路更顺畅

5月中旬,清远知识产权对接转化中心挂牌成立,该中心主要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企业)转移转化对接服务。目前已成功对接项目6个,签约落地转化项目5个。

清远以校地共建研究院、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为主要载体,建立高层次专利培育平台,推动专利高质量发展。其中,华南863和华大健康电商孵化园通过与汇桔网、粤高、高炬、圣理华等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和奥凯、高鑫信息和政道均策等专业的知识产权贯标辅导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为园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咨询与代理申请、知识产权确权保护与法律维权、知识产权贯标等一系列服务,去年专利申请量增加了905件。

其中,清远高新区积极推动专利技术转化实施,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全年共申报市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立项9项,共获得项目资金131万元,申报省项目立项24项,共获得资金186.84万元。

专利“量”与“质”实现双提升,进一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清远高新区高新技术营业收入373.8亿元,同比增长25.2%,占比58.9%。

放眼全清远,2018年,清远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7%,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8.48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清远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去年6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正式同意立项在清远高新区实施《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对接园区转化实施》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支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队伍,服务了一批有转型升级需求的企业,投资与转化落地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清远市科技局副局长骆韶伶表示,近几年清远每年均立项扶持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2015年以来共立项清远市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21项,扶持资金共计405万元,专利成果产业化取得积极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清远扶持项目在项目实施期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逾18亿元,实现利税2.62亿元,工业增加值5.5亿元。

记者了解到,清远高新区正依托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汽车水性涂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组建知识产权联盟,进而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帮助,推进主导产业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

后续发展

完善中试企业培育政策 加速打通成果转化环节

作为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一直备受关注。

事实上,并非有了科技成果,就可以成功进行产业化、商品化。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作价入股等环节都需要保持畅通。而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环节,中试生产甚至有时候往往长达数年。

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需要建立旨在进行中间性试验的专业试验基地,通过必要的资金、装备条件与技术支持,对科技成果进行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有数据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清远高新区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集聚区域,也是引领全市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主引擎。为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清远高新区出台了《清远高新区中试企业认定及扶持暂行办法》。针对拥有中试加速项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区联手天安智谷、华南863等科技园区及科技型企业,致力打造四大产业发展集群,以培育和引进中试加速企业为抓手,打造国内先行中试加速基地。

可是,中试阶段项目在环评工作中无法认定。天安智谷总经理李洁咨询了清远清城区、高新区两区政务办、环保审批科等相关部门,科技园区在环评上不允许出现生产、小试、中试生产等生产性字眼。科技园区由于不属于精细化工属性的园区,带化工类的生产、中试生产不允许入园,同时无法提供企业入园表,也无法出具环评报告书。

在李洁看来,随着珠三角转移企业和中试加速企业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园区企业提出试验小试、中试的现实需求。环评工作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台相关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根据生物产业的特点,清远要结合区域内产业集群优势,构建科学合理的跨界协作共享机制,将分散的创新资源整合到一起。”清远容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文棋表示,为清远生物产业的研发、中试和企业技术创新等提供专业、便捷、集中、可靠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形成面向全市乃至粤东西北地区的创新服务平台。

李洁认为,要解决中试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根源在于健全相关保障制度,政府部门应重视中试企业和中试加速项目引进工作,从“科技+金融”“科技+转化”“科技+配套”等方面给予园区及企业扶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及中试项目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企业中试项目的安全与环保管理,为中试企业进行环评给予倾斜和支持,制定培育中试企业的扶持政策。

另外,她建议清远制定更切实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要给予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生产投入和成果转化两个环节的优惠政策支持,还要加大中试加速过程的支持力度,最大程度地减轻企业转型升级的缴税成本,进而推动中试企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与当地高校进行产学研用合作,共建创新产业园和科技创新基地。

■声音

清远容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文棋:

构建生物技术创新研发公共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生物技术创新研发公共平台不仅是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建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行、省市区共建模式和生物产业链的发展需求,依托现有的省级以上生物技术创新平台,从搭建仪器设备共享网络、组建公共技术平台、发展从事医药咨询等中介服务、提供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服务四个方面,构建生物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推动共享模式创新,协同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

■案例

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技术在清远落地转化

近日,清远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谢文为、广东聚航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杨凤珍等一行到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就“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对接园区转化实施”项目阶段性成果及如何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对接园区转化机制长效、可持续运作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对接园区转化实施”项目于2018年6月获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立项。根据清远新材料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技术需要,重点选择广东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在清远市进行对接转化实施,促成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技术在清远成功落地转化,构建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对接园区转化的工作机制,提升清远新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

据了解,该项目在政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产业分析、企业调研和专利资源检索梳理入手,通过对接转化中心这一平台,汇集了各方技术成果和人才资源,以精准对接活动为依托,为专利技术资源方和需求方搭建了沟通渠道,成功促成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技术在清远成功落地转化。

中山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陈旭东是首批进驻清远进行新材料产业研发的专家之一。在他看来,清远发展新材料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清远已有新材料企业200多家,集聚先导稀材、金发科技、贝克洛、聚石化学、美乐仕高分子、嘉禾稀有金属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有豪美铝业、先导稀材、金发科技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导稀散金属国家工程中心、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先进能源材料等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