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长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带孩子系统学习垃圾分类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知识,同时告诉他们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哪些是爱护环境的行为,逐步发展他们的判断力,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思和能力。在孩子心中,可以通过垃圾的分类学习到更多地分类和环保知识,多一个认识世界的角度。

随着上海市垃圾分类新规的施行,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为环保尽一份力成为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学习垃圾分类,不仅是为保护环境和生态贡献力量,更重要的是,也能够让孩子收获分类意识所带来的诸多知识,让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在分类中成长。

日本的垃圾分类启蒙教育

日本的垃圾分类是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的,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不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话,将会面临着巨额的罚款。日本对于垃圾分类的严苛程度也堪称世界之最,比如一个香烟盒,外面的纸盒,外包装塑料薄膜,封口处的圈铝箔,这些东西就需要分为三类:纸盒子是纸垃圾,外包装是塑料,铝箔是金属,这些垃圾是要分三类丢弃的。

日本的垃圾分类知识都是家长手把手教孩子的。在幼儿园,老师就会告诉幼儿塑料和纸盒需要扔进不同的垃圾箱里,牛奶瓶需要洗干净之后返还原处。即使孩子不认识字,老师也会拿出一个绘本来告诉孩子,这些东西产生的垃圾应该丢到哪里?什么垃圾放在可燃垃圾箱,什么东西放到不可燃的垃圾箱,孩子们从画面中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方法了。

也就是说,日本的孩子从小在认识一个事物的同时,就多了一个思考角度,这个东西用完之后应该该怎样处理?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应该将它归为哪一类?在孩子心中,可以通过垃圾的分类学习到更多地分类和环保知识,多一个认识世界的角度。

善于垃圾分类的孩子学习更加行之有效

培养孩子垃圾分类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收货宝贵的分类意识。

孩子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其实都是对新事物的学习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内隐的学习机制,这种内隐式的学习让孩子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的长久和系统化。

当孩子在学习并且付诸实践去执行垃圾分类的时候,这样的科学分类意识就会在孩子的脑海中得到内化,当孩子看到和它相似的事物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将它归类。

善于归类的孩子,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更强。在生活中,自理能力更强,学习生活的环境更为整洁;

在理财方面,他们能够更善于总结和预算,知道将钱花在自己该花的地方;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能够迅速分解问题,减少内在阻力,显示出更强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日本的孩子善于收藏和整理,让空间干净整洁,做事也更为细致和周到,这些都和深植在他们脑海中的分类意识有直接的关系。

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1,抓住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

垃圾分类对于成人来说,包括两方面的要求,即改掉旧的习惯和培养新的习惯;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只是单纯习惯的养成。大人在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比较是受制于平时的习惯处理方式,阻力比较大;而对于儿童来讲,他们的模仿能力更强,培养新习惯的能力也更强,且幼儿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所以,幼儿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需要抓住关键时期。

家长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带孩子系统学习垃圾分类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知识,同时告诉他们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哪些是爱护环境的行为,逐步发展他们的判断力,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思和能力。

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执行,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期孩子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可以做大人能够做的事情。即使是由于生理发展的限制,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日常互动或者是游戏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强,而家长则代表着“力量”和权威!在他们的眼中,家长或者力量强大的人就是好的,因此会毫无甄别能力的模仿。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于成人的行为是多么敏感,以致于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支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一个成人对于孩子说过的话,就如同刀子刻在了大理石上一样,深深的印在了孩子脑海中。”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切实的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地执行垃圾分类,废物利用,在生活中处理好对各种废品的正确处理方式,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3,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获得直接体验

在幼儿时期,直接体验是孩子们学习和提升的基础;而间接体验则是在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基础上对于孩子思维的扩展和经验的补充,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间接性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直接体验和获得经验的机会,那么孩子也会对自己认识的事物存在一定的偏差。

对孩子进行垃圾分类的教导时,切忌只进行片面的理论灌输或者是抽象性的教学,而是需要用实际的情景对其进行教育,在真实的实践中提升认知。

比如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他们身边事物的垃圾分类中,从他们身边的旧衣服,废牛奶箱子,旧袜子,废弃的塑料开始,让孩子在自己生产的垃圾中做到对垃圾的分类和整理,提高回收利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分配能力,获得对于环境的掌控能力,还可以养成孩子节俭持家的好习惯。

4,爱上自然,保护自然

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一定要让知道什么是好的自然环境,带孩子去看一看外面的星空,河流,树叶,哪怕是门口的一草一木,或者是小蚂蚁和小蜗牛。

帮助他们建立人和自然地连接,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看看被污染过的河流,被垃圾掩埋的草地,再去看看清澈的湖水和蓝天白云,让孩子自己去领略自然之美,明白环保的意义,从自身开始做起,

也可以教会孩子基本的生物链知识,比如人类的不环保导致的树木渐渐消失,地上的蘑菇慢慢蔫掉,这样也就没有小动物了,让孩子爱上自然,保护自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