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断舍离”,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也会让自己放松和休息。在很多的家庭中,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会不惜重金为孩子找最好的学习,吃最健康的食品,穿最昂贵的衣服,但是未必是适合孩子的,也会造成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

上周有一份新闻报道称,杭州的卫女士怀孕37周,在辅导上四年级的大儿子作业的时候被气到引产,所幸母女平安。

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反响,很多的妈妈表示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被气到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暖巢囊肿。而“你不是一个人”、“宁可下班去跑滴滴,也不愿意给孩子辅导作业”等的话题也窜上了热搜。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

有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包括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和成本。超过了三分之一的家长将全部的时间花费到了孩子身上,不仅如此,家长还总是在质疑自己,这样教育孩子到底对不对?很多妈妈每天都处于深度的焦虑之中。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然而,在养孩子的过程中虽然收获了很多的快乐和温馨,但是最大的感觉就是养孩子累!

家长们常常羡慕西方的孩子们独立性很强,家长操心很少,然而一到了中国家长身上,养孩子却成为了意见终身必修的科目,除了每天辛苦的上下班之外,全心全意的扑在孩子身上,为什么养孩子会成为中国家长的负担呢?

中国家长养孩子累的原因

1,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在每一个有孩子的中国家庭中,孩子都是家庭的核心,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从毕业到结婚,甚至到了孩子有了小孩,家长事实都为孩子谋划着,无一日的间断。

在养育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的比较,各种的操心,各种的选择,在充满幻想而又一次次的灰心失望后,等到孩子能够回报和孝敬父母的时候,家长已经老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对于孩子期望过高所致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妈妈当初没有学医,你一定要考上医科大学。”“爸爸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机会读博士,你一定要争口气读博士。”

然而,这样高期望之下,孩子们也会感受到压力。

如果家长能够抛开对孩子所有外在的功名利禄的期待和不合理的期望,孩子们会轻松很多,特闷会成为独立自主的成人,自己也会轻松很多。

2,家庭成员参与的过多

欧美国家的家长一个人可以带着好几个孩子,推着婴儿车,很多事情一个人就能搞定;而在中国,我们经常看到的画面是祖孙三辈人凑在一起,爸爸妈妈负责看孩子,爷爷奶奶买菜做饭,几乎所有的成员都围绕着一个孩子转,有的时候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出现了分歧还争吵不休。

孩子出门在外,大包小包一大堆,后面还有外婆外婆随时伺候着,如同小皇帝巡游一样。

而在这样的养育背后,让原本可以由妈妈一个人做主的事情变得复杂无比,在做和孩子任何决定之前,都要征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意见,有的孩子还具有“一票否定”的权利,养育孩子变成了几个家庭成员都筋疲力尽的事情,怎能不累?

3,过重的攀比心理

在当代社会,家长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知道了竞争的残酷性,就要求孩子从小接受自己规划的那条路,还要时时都走在别的孩子前面,以免造成孩子的遗憾。”

“听说国外的奶粉好一些,好几百一桶,不吃的话会不是影响到孩子发育?”

“隔壁小强才五岁就能到钢琴证书了,孩子也要学钢琴,上辅导班,每天晚上加班恶补。”

“我同事家的孩子才六岁就能被上百首唐诗了,孩子以后每一天都需要背一首诗,不能输给别人。”

在家长的眼中,时时刻刻都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而忽略挖掘出自家孩子的潜力,一味地要求孩子和别人攀比,这样不仅会搞得自己很累,还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进而怀疑自己,怀疑家长对自己的爱,得不偿失。

4,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这一点是很多家长都在做的一件事,家长都想要全心全意的帮助到孩子,让自己的孩子适当的轻松一些,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缺少主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会让自己感到很累。

孩子起床,为他们穿衣服;孩子忘了拿书包,自己请假去给孩子送书包;为了让孩子考试拿优,自己使出浑身的解数为孩子做手工作业…...

如果自己一味地付出反而造成孩子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困惑,家长们就会气愤,会焦虑,会觉得孩子对不住自己的付出。

如果能够适当的时候不插手,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不插手并不代表对孩子不管不问,而是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经历风雨,自己去成长学习,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怎样减压?

1,适当的“断舍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断舍离”,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也会让自己放松和休息。

不要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需要被过多的信息量冲击和淹没,通过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和理解,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的主见,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事情需要自己去承担,而不是一味的“找妈妈”,这样的育儿过程会简单和轻松很多。

2,动用家庭“稀缺品”

近年来,有一个比较犀利的词语,叫做“丧偶式育儿”,指的就是爸爸不参与到鱼儿的过程中,缺少对于孩子指导的现象。

妈妈们一个人带孩子,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常态,有的妈妈为了全心全意的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甚至舍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做全职妈妈!

然而,再带孩子的过程中,却发现原来养育孩子比上班要累很多,再加上孩子爸爸的不参与,这也是很多妈妈累到不行的原因之一。

爸爸和妈妈一起带孩子,可以交流关于育儿过程中孩子的大小问题,还可以培养夫妻之间的感情,见证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也只有在父母共同的培养下,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才能发展的更为健全和健康。

3,培养理性消费心理

在很多的家庭中,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会不惜重金为孩子找最好的学习,吃最健康的食品,穿最昂贵的衣服,但是未必是适合孩子的,也会造成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

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但是也要保证在家庭的经济范围之内,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选择,如果盲目攀比,造成了消费不够理性,那么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不好的。

所以,家长需要培养理性消费理念,结合家庭实际情况进行消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