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做到一定程度的“斷舍離”,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機會,也會讓自己放鬆和休息。在很多的家庭中,家長爲了孩子的成長,會不惜重金爲孩子找最好的學習,喫最健康的食品,穿最昂貴的衣服,但是未必是適合孩子的,也會造成家庭的巨大經濟負擔。

上週有一份新聞報道稱,杭州的衛女士懷孕37周,在輔導上四年級的大兒子作業的時候被氣到引產,所幸母女平安。

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反響,很多的媽媽表示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被氣到乳腺增生,內分泌失調,暖巢囊腫。而“你不是一個人”、“寧可下班去跑滴滴,也不願意給孩子輔導作業”等的話題也竄上了熱搜。

中國已經成爲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

有研究表明,中國已經成爲了全球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包括經濟和精神上的壓力和成本。超過了三分之一的家長將全部的時間花費到了孩子身上,不僅如此,家長還總是在質疑自己,這樣教育孩子到底對不對?很多媽媽每天都處於深度的焦慮之中。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花朵,然而,在養孩子的過程中雖然收穫了很多的快樂和溫馨,但是最大的感覺就是養孩子累!

家長們常常羨慕西方的孩子們獨立性很強,家長操心很少,然而一到了中國家長身上,養孩子卻成爲了意見終身必修的科目,除了每天辛苦的上下班之外,全心全意的撲在孩子身上,爲什麼養孩子會成爲中國家長的負擔呢?

中國家長養孩子累的原因

1,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在每一個有孩子的中國家庭中,孩子都是家庭的核心,從出生到上幼兒園,從畢業到結婚,甚至到了孩子有了小孩,家長事實都爲孩子謀劃着,無一日的間斷。

在養育的過程中,伴隨着各種的比較,各種的操心,各種的選擇,在充滿幻想而又一次次的灰心失望後,等到孩子能夠回報和孝敬父母的時候,家長已經老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家長對於孩子期望過高所致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過上不一樣的生活,“媽媽當初沒有學醫,你一定要考上醫科大學。”“爸爸小時候家裏窮,沒有機會讀博士,你一定要爭口氣讀博士。”

然而,這樣高期望之下,孩子們也會感受到壓力。

如果家長能夠拋開對孩子所有外在的功名利祿的期待和不合理的期望,孩子們會輕鬆很多,特悶會成爲獨立自主的成人,自己也會輕鬆很多。

2,家庭成員參與的過多

歐美國家的家長一個人可以帶着好幾個孩子,推着嬰兒車,很多事情一個人就能搞定;而在中國,我們經常看到的畫面是祖孫三輩人湊在一起,爸爸媽媽負責看孩子,爺爺奶奶買菜做飯,幾乎所有的成員都圍繞着一個孩子轉,有的時候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出現了分歧還爭吵不休。

孩子出門在外,大包小包一大堆,後面還有外婆外婆隨時伺候着,如同小皇帝巡遊一樣。

而在這樣的養育背後,讓原本可以由媽媽一個人做主的事情變得複雜無比,在做和孩子任何決定之前,都要徵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意見,有的孩子還具有“一票否定”的權利,養育孩子變成了幾個家庭成員都筋疲力盡的事情,怎能不累?

3,過重的攀比心理

在當代社會,家長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也知道了競爭的殘酷性,就要求孩子從小接受自己規劃的那條路,還要時時都走在別的孩子前面,以免造成孩子的遺憾。”

“聽說國外的奶粉好一些,好幾百一桶,不喫的話會不是影響到孩子發育?”

“隔壁小強才五歲就能到鋼琴證書了,孩子也要學鋼琴,上輔導班,每天晚上加班惡補。”

“我同事家的孩子才六歲就能被上百首唐詩了,孩子以後每一天都需要背一首詩,不能輸給別人。”

在家長的眼中,時時刻刻都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而忽略挖掘出自家孩子的潛力,一味地要求孩子和別人攀比,這樣不僅會搞得自己很累,還會讓孩子變得無所適從,進而懷疑自己,懷疑家長對自己的愛,得不償失。

4,事無鉅細,事必躬親

這一點是很多家長都在做的一件事,家長都想要全心全意的幫助到孩子,讓自己的孩子適當的輕鬆一些,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缺少主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會讓自己感到很累。

孩子起牀,爲他們穿衣服;孩子忘了拿書包,自己請假去給孩子送書包;爲了讓孩子考試拿優,自己使出渾身的解數爲孩子做手工作業…...

如果自己一味地付出反而造成孩子的學習和工作中的困惑,家長們就會氣憤,會焦慮,會覺得孩子對不住自己的付出。

如果能夠適當的時候不插手,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鍛鍊的機會。不插手並不代表對孩子不管不問,而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成長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經歷風雨,自己去成長學習,成爲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家長眼中的乖孩子。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怎樣減壓?

1,適當的“斷舍離”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做到一定程度的“斷舍離”,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機會,也會讓自己放鬆和休息。

不要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需要被過多的信息量衝擊和淹沒,通過讓孩子自己去學習和理解,增強他們的知識儲備,形成自己的主見,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到事情需要自己去承擔,而不是一味的“找媽媽”,這樣的育兒過程會簡單和輕鬆很多。

2,動用家庭“稀缺品”

近年來,有一個比較犀利的詞語,叫做“喪偶式育兒”,指的就是爸爸不參與到魚兒的過程中,缺少對於孩子指導的現象。

媽媽們一個人帶孩子,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常態,有的媽媽爲了全心全意的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甚至捨棄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做全職媽媽!

然而,再帶孩子的過程中,卻發現原來養育孩子比上班要累很多,再加上孩子爸爸的不參與,這也是很多媽媽累到不行的原因之一。

爸爸和媽媽一起帶孩子,可以交流關於育兒過程中孩子的大小問題,還可以培養夫妻之間的感情,見證孩子每一個成長的空間,何樂而不爲呢?也只有在父母共同的培養下,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才能發展的更爲健全和健康。

3,培養理性消費心理

在很多的家庭中,家長爲了孩子的成長,會不惜重金爲孩子找最好的學習,喫最健康的食品,穿最昂貴的衣服,但是未必是適合孩子的,也會造成家庭的巨大經濟負擔。

給孩子提供最好的,但是也要保證在家庭的經濟範圍之內,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進行選擇,如果盲目攀比,造成了消費不夠理性,那麼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是不好的。

所以,家長需要培養理性消費理念,結合家庭實際情況進行消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