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1981年開始,米歇爾專家逐步聯繫到了當年參與實驗的小朋友,從這些孩子老師和家長那裏瞭解到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人際關係,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情緒的能力。所以,家長需要把握好拒絕和懲罰的界限,讓孩子在拒絕而不是懲罰的環境中逐步成長,延遲滿足。

四歲的樂樂和媽媽一起去逛商場,看到了賣冰淇淋的專櫃,孩子堅持讓媽媽給他買冰淇淋,媽媽蹲下來安慰樂樂:“咱們家不是有冰淇淋嗎,回家喫不行嗎?”

誰知,在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樂樂開始歇斯底里的尖叫“我就要喫冰淇淋”。

結果,他的尖叫聲嚇壞了身邊的其他小朋友,商場裏很多小朋友開始鬧了起來,也要求家長給他買冰淇淋,如同一支高分貝的管絃樂隊。

發生在樂樂身上的問題,是幼兒心理研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延遲滿足感的缺失,讓他們不能很好的“等一等”!

自我延遲滿足感是一種甘願爲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身邊暫時的享受,在等待過程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兩塊糖”的實驗

“兩塊糖實驗”又稱爲“棉花糖實驗”。

美國著名的斯坦福大學教授米歇爾曾經在1960年設計了一則關於“延遲滿足感”的重要實驗。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找來了幼兒園的幾十名小朋友,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坐在一個只有一把小桌子和小椅子的小房間裏。

桌子上的托盤裏放着孩子們愛喫的糖果和餅乾,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如果你立即喫掉眼前的零食,那麼就不能得到獎勵;如果你等到叔叔和阿姨回來的時候再喫,那麼你就可以得到一顆新的棉花糖作爲對自己的獎勵。

在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明顯感覺到了煎熬,有的孩子抵抗不住誘惑,立刻喫了桌上的食品,有的孩子爲了控制自己,將自己的眼睛蒙起來或者是背對着糖果。

然而,大多數的孩子都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剋制了自己的慾望,延遲了自己對於美味的慾望,他們一直等了15分鐘,直到研究人員回來給他們發了獎勵纔開始喫。

從1981年開始,米歇爾專家逐步聯繫到了當年參與實驗的小朋友,從這些孩子老師和家長那裏瞭解到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人際關係,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情緒的能力。

結果發現,當年立即喫掉零食的孩子們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容易出現行爲上的問題,會表現出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在維持人際關係中的短板。

教會孩子“等一等”的好處

對於兒童來說,凡事“等一等”,能夠預示個體的成熟,環境的適應和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對於家庭教育和社會都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

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和諧的人家關係處理能力,讓孩子們終身受益。

在教育孩子擁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行爲習慣的同時,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讓孩子學會在生活中“等一等”!

如何讓孩子學會“等一等”

1,從一分鐘開始“等待”

在培養孩子“等一等”的時候,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設定。如果孩子缺乏等待和耐心,就需要從一分鐘開始做起,遵循“從易到難”的方法,一點一點的增加難度。

最初的時間設置不要時間過長,否則會讓孩子喪失信心,放棄追求和等待的目標。

2,家長需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都是善於觀察和模仿學習的,家長是孩子的啓蒙老師,一言一行都會深刻的影響到孩子。

所以,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爲孩子做出一個好的榜樣和表率。在生活中過,做事需要嚴於律己,善於恪守,這樣,自己的言行和舉止纔可以對孩子更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3,把對孩子的獎勵積攢起來

孩子們需要鼓勵,這樣他們幹活和做事情才更有興趣和信心,但是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獎勵的時候要注意合適的方式。

比如,在孩子取得學業成就的時候,可以給予孩子貼星星或者是小花的方式,激烈獎勵。等到積累到了一定的數量,再給予孩子一個大大的獎勵。

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學會在期待中得到滿足,並且主動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幫助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經得住眼前的小恩小惠,實現自己更有價值和更爲長遠的目標。

4,適當拒絕而不懲罰

研究結果表明,適當的懲罰可以提高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但不是自我延遲的滿足能力,而是外在的延遲滿足能力。

在很多情況下,家長髮現,孩子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非常乖巧聽話,但是到了其他人面前,他馬上就會“原形畢露”了。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他能夠在家長面前表現乖巧,是因爲表面上的服從,爲了逃避家長對自己的懲罰,然而,他們從內心深處是不願意服從的。

教會孩子“等一等”,是需要孩子“內化”家長的要求,從而樂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爲準則,即使是家長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們也知道怎麼做。適當的拒絕需要家長堅定明確的告訴孩子“不”,同時需要提醒孩子表現出更好的行爲和情緒。

而懲罰則是採用恐嚇,訓斥的方式讓自己得到發泄,從而讓孩子內心感到害怕的方式,然而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所以,家長需要把握好拒絕和懲罰的界限,讓孩子在拒絕而不是懲罰的環境中逐步成長,延遲滿足。

5,培養孩子的情感體驗和情緒控制能力

對孩子的教育中,“情緒體驗”發揮着“行或止”的作用。

很多因調節不當的情緒因素可以讓孩子陷入到“失控”的行爲中,還伴隨着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和影響。而長期處於失控狀態下的孩子可以還會感受到失望和無助,從而喪失改變生活困境,提升自我抗壓能力的信心。

在教育中,需要培養孩子的情緒和情感的調節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升他們對於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