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河縣:黨組織“做媒”爲貧困戶找“婆家”促增收

“現在我們一家人生活穩定,妻子在家看孩子,我出來掙錢,一個月能拿到4800元工資,這一切都來自於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謝社區黨組織把我推薦到這麼好的崗位上來工作。”談及現在的生活情況,青河縣阿格達拉鎮易地搬遷戶吾拉勒·包克什動情的說到。”

吾拉勒·包克什是青河縣薩爾託海鄉薩爾哈仁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通過扶貧易地搬遷到阿格達拉鎮創業社區,家中4歲的女兒有慢性病需要精心照顧,創業社區黨組織在入戶中瞭解到其家庭情況後,詢問吾拉勒·包克什的特長,得知其有駕駛技能後對其進行登記,記入勞動力資源庫。一個星期後,吾拉勒·包克什在社區黨組織的推薦下,來到了馬鈴薯全粉加工廠上班,成爲一名小鏟車駕駛員。

阿格達拉鎮是青河縣易地扶貧搬遷的主陣地,爲讓搬遷過來的老百姓“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鎮黨委以“轉移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爲目標,針對貧困戶基數大、底子薄、缺技能的實際,依託轄區企業多、土地流轉多的優勢,採取產業發展帶動搬遷羣衆就業模式,不斷加強勞動力及轉移工作力度,竭盡所能幫助貧困戶解除後顧之憂。

爲提高轉移就業實效,該鎮依託入戶走訪摸清勞動力底數,掌握羣衆就業意願,建立勞動力資源庫。建立班子成員包聯企業制度,做好企業管理服務,社區(村)黨組織與12家企業建立溝通聯繫機制,簽訂優先僱用本地員工協議,動態掌握企業用工情況和用工需求,每半年組織開辦勞動力技能培訓班,邀請企業工作人員進行授課,強化農牧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對學習成效好的優先推薦到企業工作。構建了以瞄準地方特色產業,促進一批富裕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的轉移模式,實現了勞動力底數精準化、輸出程度組織化、輸出服務保姆化、輸出方式靈活化。今年以來,幫助46戶易地搬遷家庭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指導60名勞動力完成農牧民向企業職工的轉變。如今,阿格達拉易地搬遷戶人均收入相比搬遷時翻了兩三番,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劉洪敏 邵恩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