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探險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是春天我到霧靈山北門督導防火的時候,那時候的工作重心就是在霧靈山北門裏外轉轉,爬山頭、鑽山溝、走山間、串地頭,就像《西遊記》裏的小妖,巡山!也把霧靈山北門外的長城轉了一遍,寫了一篇《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但那個時候的長城內外草木枯黃,鏡頭感太差,決計在山綠了的時候再探霧靈山北門外那些長城。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霧靈山北門外的長城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這一次我是利用下午的時間,先沿正鼓樓西邊的山脊向南向西探險,說是這次是探險,是因爲綠起來的山間小路、尤其是人跡罕至的林間小路已經被綠油油茂密的灌叢遮蓋,如果不是心中有條路,真的會懷疑自己的判斷。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有明顯的北齊殘存幹砌石牆基礎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先直接趕往現在信號塔南邊的那堆碎石頭,上次已經驗證了這是典型的北齊長城,是明代修繕完正鼓樓後,當時這座北齊長城樓子還比較完整,覺得沒必要重修就沒修,經過清代封禁後風吹雨打破舊成現在這一堆亂石堆,而不是明代修長城時只備料而沒修起來的樓子,因爲有明顯的殘存幹砌石牆基礎。草木綠了,拍這些殘垣斷壁就更加困難了。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只剩下條石基礎的長城樓子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從這裏繼續往上走,看到了那座只剩下條石基礎的長城樓子,長城磚早已不知去向,只有壘長城石灰漿粉末,但回望字石溝門(當地人說的東溝)北山脊,一個個長城敵樓十分明顯,好似綠海中的礁石。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對面山脊三個白點就是三個敵樓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披荊斬棘向南再向西往上走,爬了幾個陡坡,翻過了幾個小梁包,終於見到了衆多驢友描述的那個比較完整的長城樓子了,多年沒人打擾,樓子周圍樹木、灌叢已經將樓子包圍,上次來樹葉還沒長出來,透過枝杈還比較容易看到這長城樓子,這次可不一樣,枝繁葉茂不到跟前完全看不到那個樓子呀,真的若不是心中有這個樓子,我肯定會放棄的。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綠蔭叢裏的長城樓子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這個樓子還是比較完整的,西北南三面各有一個箭窗,東面一窗一門。我繼續踩着別人墊起的40多公分的長城磚,摳着和踩着別人在牆上鑿了幾個腳窩,爬進了離地兩米多點的箭窗,樓子裏面裏面,侷促的樓內中間有厚實的承重牆,因爲時間心裏有底,就又在樓子裏面轉了轉,居然發現還有個樓頂的樓梯,這個可是上次沒有發現的。登上樓頂環顧四周,在林海中發現了向西南蜿蜒而去的敵樓,向西看見了霧靈湖,向北依次看到了曹家路村、大角峪、大溝村,向東北發現了花園村,向東南仰望霧靈山主峯,終於圓了上次沒有去樓頂看風光的夢。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東面一窗一門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敵樓裏面看風光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晚上回到霧靈山北門,也就是長城的鼓樓外,因爲上次考察了鼓樓的遺址和來龍去脈,這次就不再去座談了,直接搬用上次的座談結果。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從樓梯可以走到樓頂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西望霧靈湖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向西南看另一個敵樓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向東南看燕山主峯霧靈山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無論是當地,還是史料,大多都說霧靈山北門外的這些長城是明長城。因爲從長城樓子的建築風格,還有霧靈山大字石上的記載,都可以說明長城無疑。尤其是霧靈山北門外鼓樓農家院上邊那個消失了的正鼓樓,明崇禎八年明薊鎮總兵楊家謨就是爲驗收正鼓樓纔來的霧靈山。其實這些明長城都是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重新裝修的,把原來北齊長城的幹砌石塊壘進了基礎外包規整的石條,上邊一碼用長城磚漿砌,基本也就沒有了北齊長城的痕跡。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城牆縫裏生長了小油松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正鼓樓其實就是一個長城鼓樓,長城以裏就是邊關重鎮曹家路,這個地方就是給邊關傳遞信號敲鼓的地方,就因爲建築這座樓子的時候選擇了正南正北的位置,人們就叫這兒爲正鼓樓了。堅固的長城沒能阻擋住清王朝統一中原的腳步,因爲實現了中華大統,長城也就失去了意義,再加上清王朝在遵化馬蘭峪設置百年陵寢後,把霧靈山當做清東陵的太祖山、後龍風水禁地,禁止附近居民進入禁區“行居樵墾”,300年的封禁,300年的風吹雨打,部分長城本來就已經有些坍塌。僞滿和日僞時期,日本侵略者和當地爲警察把正鼓樓拆了,在大溝村大坡那個地方用正鼓樓的石塊、長城磚修建了分支所(一說分治所),奴役當地居民和鎮壓抗日武裝力量。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西北望邊關重鎮曹家路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大約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地居民李鶴亭(音)平整了正鼓樓這個地方,利用這石條基礎蓋起了三間民房,其中一間半壓在了正鼓樓的西半側,東半側準備有錢時再蓋,當時只是利用這基礎做後牆修了個蘿蔔窖,沒等他繼續蓋起這三間房就撒手人寰,房子傳給了兒子,霧靈山開展旅遊後,他兒子以8000元的價格賣給了外地人開展旅遊了。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正鼓樓被壓在民房下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第二天早晨5點,我收拾行囊向着霧靈山北門外正對着的長城樓子出發。看着不遠,望山跑死馬啊!由於村民整理了山坡果林地帶,再加上灌柴枝葉繁茂,剛開始就差點迷了路,還是那句話,有了堅定的目標、信念,有了心中的那條路,我愣是硬趟出一截路接上了原來的路,登上了這座城樓子,俯瞰霧靈山北門,再加上單反相機300倍長焦,真的很是雄偉壯觀,俯瞰大溝村、曹家路村、字石溝真是一目瞭然,難怪“古人於此控雄關”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敵樓上300倍看霧靈山北門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透過城牆看霧靈山北門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在正鼓樓東面的山上就是霧靈山北門正對着的那個長城樓子,從這個樓子沿山脊向東一直延伸,每個制高點都有一個長城樓子,上次防火範圍和巡護時間所限,只走了三個樓子,其實還是漏掉了一個樓子,而且是沒有被明長城包砌的碎石幹砌北齊長城遺址。假如把北門外正對着的這個樓子叫做1號樓,那麼2號樓是個已經完全坍塌的敵樓,只剩下一堆碎石和碎磚,還有堅固的石條基礎,3號樓是北齊長城遺址。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已經坍塌的2號敵樓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未做修繕的北齊長城(3號樓)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繼續向東鑽灌柴、過草叢,山脊向南拐彎奔向霧靈山萬丈崖、霧靈金山了,“沒眼樓子”、“尖溜樓子”就是在這拐彎處的那個殘破的第4號城樓,也就是說這個樓子不像其他樓子有箭窗和瞭望窗,封的嚴嚴實實的,這個樓子本來是保留得非常完整的,可悲之處就是因爲封的嚴嚴實實,沒人知道里面是什麼,於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居民李鶴貴(音),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李鶴亭的弟弟,出於好奇,就用平時在給霧靈山修路放炮順出來的雷管炸藥(那個時候雷管炸藥控制的不嚴),憑藉自己的爆破技術,在樓子下打了個大洞,裝了十幾管炸藥,把樓子給炸開了,可能是長城太結實,只炸掉了東牆和西牆,只炸出了一些碎石和一些錫溜子(炮砂)。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掠過4號沒眼樓子看燕山主峯霧靈山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透過沒眼樓子看風光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上次到這兒就回去了,只是後來從別的方向進入了大石頭溝,看了殘破的長城,也看了山脊上的完整的長城敵樓,只是草木未綠,甚是淒涼。這次單獨出來是做了些準備的,帶了些乾糧和水,就從沒眼樓子直接穿林沉到溝底,到達大石頭溝第5號殘破長城了。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大石頭東、西溝門的5號殘長城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到達大石溝殘破長城時已經是上午8:30了,雖然耗時三個多小時,但悅動圈只顯示我走了3公里,可我已經汗流浹背了。由於還沒有喫早餐,就在溝底喝了些山泉水,喫了根火腿腸,稍事休息後繼續翻山越嶺向着那個完整的城樓子爬去。經過一番走走歇歇,終於在9:20到達了最最完整的第7號敵樓,中間有個6號殘破敵樓這次居然沒發現。7號敵樓樓子裏承重牆比較完整,只是沒有看到上到樓頂的樓梯,估計當時是用梯子上去的,現在只有一摞磚和一串腳窩,春天時我們一行六七個人都沒敢往上爬,現在我一個人就更不敢往上爬了,只能臆想上面的風光更風光……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7號敵樓西側面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7號敵樓南、東側面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7號敵樓內部圖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從7號敵樓內部向四周瞭望,眼界還是很開闊的,向南可看到燕山主峯霧靈山,向北可以看到花園村,向西可以看到邊關重鎮曹家路,以及向西延伸的長城敵樓。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7號敵樓西望曹家路及其他敵樓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7號敵樓向南看燕山主峯霧靈山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本來計劃是從這裏穿過花園南溝再翻梁進入五虎門溝考察五虎水門後,經過長城拐彎處從霧靈山村走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畢竟我沒有走過這條路,於是就想象着沿曾經的長城驢友留下的小步道和紅布條走下去,也曾想過應該不會出錯,錯就錯在我太相信他們了,循着曾經的一個又一個布條摸索着前進。從9:30開始走,枝葉縫隙中的小路就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不容易在10:20左右才見到了一座完全坍塌了的8號敵樓遺址一番拍照之後繼續前進。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坍塌的8號敵樓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說是前進,實在是摸索,也可以說是在林間瞎撞。紅布條忽有忽無,小路忽明忽暗,我的心也忽陰忽晴。我不是專業驢友和職業登山人員,雖然在山區有多年的登山經驗卻沒有登山設備,鑽灌叢、過草叢、披荊斬棘時把胳臂劃的是道道血印,翻山樑、過溝谷、穿越林海時螞蟻和蚊子把身上叮起了一個又一個包,箇中酸甜苦辣,五味雜陳……其實這些困苦到不算什麼,只是紅布條在凌亂地引導我在林間亂竄,打開手機悅動地圖,着實嚇了我一跳,原來我已經嚴重偏離方向,再看時間,已經接近12點了,按計劃我應該已經過了花園南溝到了五虎門溝了,而我現在還在花園南溝偏離長城很遠的林子裏轉圈呢!林子裏沒有水,只有走動中的悶熱,不能停下來,紅螞蟻、蚊子隨時會光顧你出汗的軀體,給你留些紅包和無限思念的瘙癢。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掠過山杏看沒眼樓子和燕山主峯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不再盲從,重新拾回自己的初心目標,離開布條走出林子,向花園南溝長城前進。一路磕磕絆絆、似走似跑地沿着溝谷下行,大約12:30左右終於看到了初心目標之一,花園南溝長城9號敵樓,也在長城敵樓上看到了通完五虎門溝的殘長城,只是沒有備用乾糧了,再也沒有多餘的力氣了去翻過那道陡峭山樑了,此時單位領導的電話、微信也接踵而至,催我回去完成其它工作,權衡再三,只好再好好滴把花園南溝這座敵樓好好拍拍了,剩下的有機會再說吧。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花園南溝的長城9號敵樓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9號敵樓內部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從9號敵樓遙望通往五虎水門的長城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一個人長城探險還是有點險,雖然我並不害怕包括豹子、毒蛇在內的野生動物,再下次一定叫人陪着。主要是山路太陡峭,無論是上還是下,都得手腳並用,腳不但要踩實,手還得抓着小路兩側的小樹、灌叢發力,手腳並用,名副其實的爬山,半天下來不但腳累,而且胳膊也是痠痛的;雖是夏日卻穿不得防曬衣,因爲太捂得慌,穿半袖?草棵、灌叢、蚊蟲、螞蟻,個個都會給你留下紅色的記憶。沒點體力,沒點裝備,單個驢友不要嘗試!也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留下的紅布條,也許那只是他們迷路時留下的回撤標記!!!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掠過長城看霧靈山北門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霧靈山的長城是明人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修繕而來的,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侵擾的軍事設施,清政府把霧靈山作爲清東陵太祖山、後龍風水禁地後長城荒廢,殘破不堪。霧靈山保護區封禁保護多年來樹木繁茂,在殘破的長城樓子上已經不容易看到下一個樓子了,說明霧靈山的綠水青山、自然保護工作做得確實很好。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再探霧靈山北門外的那些殘長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攝影/霧靈散人張希軍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霧靈山的旅遊靈感,這裏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6-10月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霧靈散人 發佈:2019.07.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