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劇照,充滿時代氣息的演出。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主角卡羅爾(左)和星期二(右)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角色Joshua(圖)和X Japan主唱 YOSHIKI。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角色Joshua和X Japan主唱 YOSHIKI(圖)。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GGK(圖)和英國前衛唱作人FKA Twigs。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GGK和英國前衛唱作人FKA Twigs(圖)。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Skip(圖)和黑人爵士樂音樂家Thundercat。

本版音樂人圖片均由視覺中國提供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Skip和黑人爵士樂音樂家Thundercat(圖)。

本版音樂人圖片均由視覺中國提供

【文化譚】

即使你對《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這部音樂劇一無所知,只看它的海報也會爲它深深着迷:在蔚藍的星河之下,一男一女相互依偎的背影,以及遠處的埃菲爾鐵塔,“浪漫”“唯美”等衆多形容詞呼之欲出。電影版由吉恩·凱利領銜主演,曾在五十年代拿下最佳影片在內的6項奧斯卡大獎,併成爲當時米高梅最賣座的電影。而後,由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編舞Christopher Wheeldon重新編導的音樂劇版在2014、2015、2017年先後於巴黎、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首演,拿下託尼獎最佳編舞在內的四項大獎,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它來到了中國,近期在保利劇院上演。

在電影版的劇情中,落魄而有繪畫天分的退伍士兵邂逅年輕的售貨員,墜入愛河後發現對方與歌手好友已有婚約,最終好友放手成全、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故事我們聽了太多。

音樂劇版《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設定相較電影版則稍有不同。故事背景被放在了二戰剛剛結束之時,全劇在卐字旗的墜落、法國國旗的升起中拉開帷幕,緊接着幾場羣舞的戲勾勒出社會的面貌:比比皆是的鬥毆、爭奪,沉浸在重逢的喜悅抑或離索的悲痛,“愛”便成爲了解救民衆精神世界的良方。在人物設定與情節上,女主角Lise成了渴望登上芭蕾舞臺的醜小鴨,三位主要的男性角色,畫家Jerry、歌手Henri以及作曲家Adam都愛上了她。故事仍圍繞核心三人組的感情糾葛展開,而在感情上稍處下風的Adam則更多承擔了講述者推進情節的作用。

此外,音樂劇版還建立了一層新的人物聯結——Lise面試希望出演的芭蕾舞劇,恰巧由仰慕男主的女二號Milo出資,而後又吸納了Jerry、Adam作爲舞臺設計與作曲。這樣的設計融入了家族願望與個人理想間如何選擇、對夢想的執着這些新的主題,也讓整部作品的脈絡清晰起來。

從大銀幕到舞臺之上,繁多場景的切換成了一大挑戰,對此音樂劇版《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也交出了極爲令人滿意的答卷。從巴黎街頭初遇的酒吧、百貨商店,到暗生情愫的舞蹈教室、藝術沙龍,再到最終定情的塞納河畔,簡潔而不失質感的舞美設計勾勒出劇中的十餘個場景,在羣舞的配合下它們在舞臺上自如切換,也讓那份浪漫之都專屬的美自然流轉,令人應接不暇。電影版中選用的天才作曲家格什溫創作的音樂也在音樂劇版中得到了保留,無論是拉近三位男主關係的《I Got Rhythm》,抑或兩位愛情中配角獨自感傷時唱起的《But Not For Me》,則把一份專屬上世紀百老匯的風味綿延至今。

音樂劇版的最大閃光之處則在於Wheeldon技驚四座的編舞,很多段落甚至令人恍惚這更應被稱爲一部芭蕾舞劇。並非一味地追求場面的宏大或是技術動作的高超,在劇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Wheeldon用舞蹈設計對情節的推動以及細膩情緒的捕捉,無論是酒館中人羣的山呼海嘯,抑或坐立難安時的扭捏姿態,都被巧妙而有機地融合進演員們的舞步之中,這樣的設計,也無形中平添了一分詼諧與新意。出演本劇的大多是唱跳俱佳的優秀演員,特別是飾演女主角的Leanne Cope曾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首席芭蕾明星。她很好地把握了Lise面對感情時的彷徨,很多語言不及的心意則通過肢體的表達很好地傳達出來,並在最終的戲中戲部分駕馭了這場精彩絕倫的芭蕾大秀。

在劇中伊始,Lise曾對Jerry說,“生活可不像你們美國的電影。”這句臺詞其實也在暗示着觀衆,那代表着樂觀、浪漫的美國精神,與正處於戰後重建的巴黎所代表的現實之間的難平溝壑。然而,最終浪漫戰勝了現實,塞納河畔的相擁一吻,依舊令我們心馳神往。作爲觀衆,我們大可不必過分苛責《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劇情上的千篇一律,面對這份對百老匯曾經輝煌的最好追憶,那些舞步之間流淌着的熾熱情感,值得我們敞開心扉去細細品味。

□崔顥(戲劇工作者)

聚光燈

音樂動畫《卡羅爾與星期二》

背後是硬核的音樂元素

最近席捲互聯網的人氣動畫《卡羅爾與星期二》(CAROLE & TUESDAY,以下簡稱《卡》)絕對堪稱2019年的現象級番劇。《卡》採用架空背景:未來人類移居火星,依賴AI構建的文明,過着舒適無憂的生活。從這個視點切入,將鏡頭聚焦到一名一心想成爲音樂人的黑人少女Carole(卡羅爾, 英文原意爲“聖誕讚美詩”)和另一名白人女孩Tuesday(英文譯爲“星期二”)身上。起初的不期而遇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孕育着即將來襲的驚濤駭浪……

在這部24集動畫的背後,集結了諸如日本動畫導演渡邊信一郎、動畫製作公司 BONES(俗稱“骨頭社”)、潮流音樂公司 FlyingDog、日本富士檯面向全球放送的“+Ultra”欄目以及海外發行平臺奈飛(NETFLIX),整個製作團隊頓時讓世人對這部動畫屏住呼吸、翹首期待。

導演渡邊信一郎是當代日本動畫界被打上“國際化”標籤的大師之一:《混沌武士》《星際牛仔》和《坂道上的阿波羅》早已蜚聲海外。2003年參與制作了《黑客帝國》動畫版的兩集內容,2017年再次受邀拍攝了《銀翼殺手2049》的資料片之一——《銀翼殺手:2022黑暗浩劫》,其近乎於美漫的線條且情節高度融合音樂的畫面風格深受日本國內外漫友喜愛,而這一切都來源於渡邊導演對於音樂的高度審美。

渡邊信一郎是爵士樂的忠實信徒之一,所以在作品裏不加掩飾地表達了對爵士樂的狂熱情感:他曾導演過的《星際牛仔》的英文原名是《Cowboy Bebop》,Bebop是爵士樂一個名爲“比波普”的分類,比起傳統爵士樂更爲自由、節奏更快、更講究即興演出,這與《星際牛仔》的故事調性一拍即合,甚至每一集的小標題都是對於西方音樂界的致敬,這也在《卡》的分集名中進行了延續。

如第一集標題爲《真我色彩》“True Colors”,來自美國歌壇天后Cyndi Lauper上世紀八十年代最大賣的個人歌曲,以“認同自我與擁抱真我”爲主旨,開篇點明動畫的中心主題。隨着故事推進,小團隊歷盡周折,在大家的矚目中,二人在小酒館第一次公開演奏,由此開始了“改變歷史”的音樂進程,這集的標題用了The Police樂隊的金曲《你的每次呼吸》“Every Breath You Take”。第九集唱歌選拔節目八進四,比賽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各位選手火力全開,由於本集出現的歌曲基本以快歌爲主,所以取名來自瑞典舞曲天團ABBA最爲知名的《舞池皇后》“Dancing Queen”。

與以往其他以音樂爲題材的動畫不同,導演渡邊信一郎在採訪中表示,在《卡》中,音樂就是主軸和創作主題而不是陪襯。“卡羅爾”與“星期二”兩位主角,除了角色的說話臺詞由日本聲優負責外,爲了使歌唱部分更有真實感,以及考慮到國際化的收視平臺,製作組進行了國際甄選,最後選出了兩名年輕的新銳音樂人——Nai BrXX和Celeina Ann 爲主角進行配唱。擔任“卡羅爾”歌聲的Nai BrXX在亞特蘭大長大,曾推出EP《Wasted Callaway》而受到大量關注;給“星期二”配唱的Celeina Ann是一位日美混血,相貌與聲線一樣甜美,2015年發售的第一張迷你專輯《We Are One》,一推出就拿下iTunes的第四位,上月曾來中國巡演。

除了兩位女主角,其他出現在動畫裏的角色都採用了同樣的方法。這些角色被“量身定製”了一些現實存在的原型。比如人氣搖滾組合主唱 Joshua就像極了日本視覺搖滾鼻祖X Japan的主唱YOSHIKI林佳樹;神祕黑人音樂人蔘賽者GGK的音樂部分雖然“包”給了美國黑人新銳女歌手Madison McFerrin,但名字和舞臺形象更像是參考了英國前衛唱作人FKA Twigs和巴巴多斯天后Rihanna;黑人音樂巨星 SKIP更能看見導演私心,直接請來多年合作的黃金組合、黑人嘻哈爵士樂領航者的Thundercat與Flying Louts,爲角色獻曲獻聲。

除了以上演唱歌曲的各位藝人外,製作組每月會定期公佈參與貢獻配樂的全球音樂人名單。目前在已公佈的五組名單中,除了上文提到的Thundercat與Flying Louts,還有民謠搖滾風格的Keane樂隊和Kings of Convenience,電音DJ圈大人物 Steve Aoki和m-flo,荷蘭流行歌手Benny Sings,擅長於低保真嘻哈歌曲和復古R&B……如此強大的天團供曲,不得不說, 《卡羅爾與星期二》穩居2019年音樂動畫番劇的頭把交椅。

□Flea ZHANG(爵士樂愛好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