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三 作品格式安排

上次講了格式通例,標題、卷數、正文、姓名、序跋和註釋,一共六個,這些今後寫作品時都會用到。但具體怎樣用,我今天講解一下。

3.1全文抄錄

有時作品是全文抄錄某一篇文章,這時的格式就是上一堂課講的,各位可以運用。這裏有一張紙,先不計四邊的空白,文章一級標題,第一行頂格寫,下面可寫作者姓名。注意通常這是文章作者,也就是上面標題這文章的作者。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文章作者的姓名也可以寫到第二行。假如你不是這文章的作者,而是抄寫者,你把姓名寫在這裏,最好寫清楚某某某"書",有了這個"書"字,可惜避免人家誤會你是文章的作者。如上一課介紹的陸柬之《五言蘭亭詩》,就是這樣寫的"書"字。

如果有二級標題,要低一兩格寫。然後正文都是頂格寫的。正文後如果有題跋等說明文字,也要低一兩格。

最後是抄寫者的姓名,位置是中線以下。中線以下是表示謙卑,中線以上是表示尊敬。如果你寫在中線以上,那就是自己尊敬自己了。

什麼地方要加註釋,可以用雙行夾註。一張作品的格式,大致就是這個樣子。

開始寫作品,對於基本格式要有個瞭解,而且儘量照基本格式去寫,不要隨意改動。歷史上書法家寫作品,確實有格式不一致的情況,但作爲初學者,瞭解格式、遵守格式還是必要的。

格式在一些莊重的作品上比較嚴格,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這是一塊墓誌銘原稿,文章出自袁枚之手,有名士王文治書寫,格式就非常嚴格。這是要刻石的,決不能隨便亂來。

這是文徵明小楷《千字文》,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第一行"千字文"三個字,這是標題,頂格寫。然後正文,每格一字,無需空格。正文寫完,最後一行低兩格寫日期、姓名和地點。這是最基本的格式安排,最後一行低一格也可以。

基本格式的意思,就是最常見的,最常用的。你看文徵明另一件作品,草書《千字文》,這次不是用格子,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而是依照行線寫的。基本格式不變,第一行標題"千字文"頂格,寫到最後,這次是低一字落款,寫年月、地點,簽名。

這張作品上次介紹過,第一行標題,頂格寫。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中間正文,也是頂格寫。注意正文最後一行只有一個字,現在有一種說法,單字不成行,一行只有一個字太少,不好看。這說法有些道理,但有些時候是避免不了的。寫完正文有三行跋,最後是簽名,簽名換一行也可以的。

文徵明作品很多,未必每一張格式都相同,但基本格式還是有的,臨時有些變化不等於不懂格式。

沈尹默先生有一本《秋明長短句》,"秋明"是沈先生的室名,這是他的詞集。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雖然是手稿,可以看到格式和木版書一樣。書名"秋明長短句",頂格。換行,中線以下寫作者,"吳興沈尹默"。然後第一首詞"踏莎行",這是二級標題,低了兩格。詞正文頂格寫,因爲這詞分上闕和下闕,所以上下兩端之間有個空格,第二首詞"漁家傲",這也是二級標題,所以要跟前面第一個二級標題"踏莎行"一樣高低。這標題後有個說明,一個題解,所以再低一格。然後頂格寫正文,整本書都是這樣。

詞集最後有兩段跋,第一跋只是說明這些詞的創作年份,寫的很低。第二段跋文內容比較重要,所以寫的比較高,但比正文還是低一格,畢竟不是正文。

沈尹默先生也爲別人抄寫過詩集,如《澹靜盧詩賸》。詩是鎮海金磷叟所做,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金是晚清人,去世後,金家後人找到遺稿,請沈先生整理抄錄。這不是編一本書,而是謄清舊稿。

《秋明長短句》是真書,這次用行書,比較自由。一級標題是"澹靜盧詩剩"。接下來每首詩的標題,都當做一個註釋放在詩文的最後。

這是以前文人寫詩常見的方式,我想金先生的原稿就是如此。注意"山居"包括三首詩,每首之間用了一個空格加以區分。接下來"野寺",就只有一首詩。

詩都寫完了,有一段題跋,說明事情原由。當然是低一格寫,這大家都知道了。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上面說的文徵明作品也好,沈尹默作品也好,都是有了全部文稿之後開始書寫的,所以可以從一級標題開始,從容地安排。但如果只有部分文稿的情況,這怎麼安排呢?譬如說一位詩人,如吳昌碩,平時有詩就用一張紙寫下來,積到一定數量,就可以把紙對摺,裝訂成冊。這些詩在一本詩集中就成了內文,所以平時寫起來,標題最多隻用二級標題,全部低一格或兩格。彙編成書時,可以請人寫序言,可以編目錄,當然還要起一個總書名,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這時就會用到一級標題。如果你內文那些詩題已經用了一級標題,彙編時就不好辦了。所以平時用單張紙寫詩文,標題要用得低一些,用二級標題或三級標題,將來裝訂成冊或裝裱爲手卷,前面可以加其他文字,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一級標題是留給總標題用的。

所以編書有兩種,一種是有了全部原稿加以編輯,如吳昌碩《元蓋寓盧詩存》,這時從頭到尾重抄寫一次。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而第二種是平時零碎詩稿直接裝訂,無須重抄,所以平時寫標題,儘量不用一級標題甚至二級標題。學術界相當重視最初的原稿,因爲可以瞭解作者的思想變化。從書法上說,剛纔那種隨手寫下的墨跡,最具個性。我上次出了一個思考題:"爲什麼有些詩人寫詩,經常把詩題低一兩格,有什麼好處?"這好處就是剛纔講的,留出一級標題。以前文人聚會,經常喝酒作詩。主人家甚至酒家會提供筆硯和箋紙,給賓客寫詩。宴會後就可以馬上裝訂成一本,或裝裱成手卷。王羲之《蘭亭序》就是蘭亭詩集的序言,可惜這詩集的原貌不可見了。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我有一個學生,他是做日本生意的。宴飲之間日方主家也會拿出文房四寶,這學生一看見就頭皮發麻,後來經常邀請我去,到這個時候就由我來應付,白喫了好多日本餐。

3.2 部分抄錄

書法作品只是表現一個人的神采,記得張懷瓘的話嗎?"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可謂得簡易之道。"

詞句寫多寫少關係不大,很多作品不是全文抄錄的。部分抄錄是常見的形式,往往是正文先行,標題移後。一上來先寫正文,正文是某文章的一段詞句。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寫完之後,換行,低一格寫文章的作者和標題。然後簽上書寫者的名字,注意位置還是在中線以下。

以《陰符經》爲例,全文較長,分上中下三篇。你可以只寫其中一篇,如上篇,字數較少。寫完後換行低一格寫標題,再換一行中線一下簽名。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請注意"陰符經上篇"這句話包括了兩級標題。有時候我們可以把兩級標題分開,把"上篇"當作一個註釋在正文之下,注意字號要小一半。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至於要分成兩行?兩個字可以單行處理,不過單行夾註,位置要靠右點,或者說,單行夾註的位置等於雙行夾註的第一行。"上篇"是二級標題,一級標題可以換行寫,低一個字,如"褚遂良陰符經",然後簽名。

這裏你可以看到,當標題移到作品的後面,標題的次序就改變了。全文抄錄的標題在作品開始地方,是一級、二級這樣的次序,而標題移到後面,是二級標題先出現,然後是一級標題。也就是說,標題後置和標題前置的次序正好相反。你也可以寫"節臨陰符經",不過這句話不等於一級標題,而是一個題跋了。

如果我想抄錄《陰符經》兩篇該怎麼做?上篇寫完,可以用小字寫"上篇"兩個字,位置剛纔講過了,要靠右一點。然後寫中篇詞句,寫完後加注"中篇"。這樣寫完了兩篇章句,換行低一格寫一級標題"陰符經",再換行,中線以下簽名。

如果一級標題下有空位,簽名也可以寫在這一行下面。不過,跟一級標題之間,至少要空一格。

如果你簽名不移過來,這樣寫完以後,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最後三行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空白區,空白太大,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有前重後輕之感,不好看。

糾正的方法,是使這三行有長有短,以佔領空間,打破這三角形的大塊空白。我們來試試,如可以把《陰符經》這一級標題,改爲"褚遂良陰符經",把原帖作者姓名一起寫出來。

這樣有六個字了,不過看起來還沒有完全打破三角位。

那就再加兩個字,"褚遂良大字陰符經"。這樣有八個字,這次比較好了,長短交錯,三角形的空白完全打破了。

如果你還想長一點,有什麼招數?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那就再加一個字"唐褚遂良大字陰符經",九個字。

長短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要長就加多點廢話。目的是版面看起來舒服,好看,輕重適當。書法版面視覺感受是黑與白的對比,黑白比例的把握非常微妙。

部分抄錄的作品舉不勝舉,臨帖出作品,經常有隻臨寫一段的。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詞句格式2

這張清代隸書大家伊秉綬的作品,最後寫"衡方碑",其實只臨了二十多個字。各位也可以試試。謝謝。

本節要點:

· 全文抄錄的作品格式。

· 留出一級標題的原因。

· 部分抄錄的作品格式

複習思考

· 取智永《千字文》真書"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弔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壹體率賓歸王"共56個字,你能寫出一張符合格式的書法作品來嗎?

· 如果你有幾位學書法的朋友,可用同樣大小的紙張,約定格式,每人寫一首或幾首唐詩,然後編訂目錄,加上總標題書名,成爲一冊。

如果你只有一個人,那可以自己寫多幾首詩,最後編訂目錄,成爲一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