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這不是一個新鮮概念,早在2009年的《大珠三角城鎮羣協調發展規劃研究》中就提出把" 發展計劃"列爲國家空間總體佈局協調計劃的一環。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9個城市,是世界第四大灣區。區域內教育資源極爲豐厚,卻分佈不均衡。

香港彈丸之地,名校卻如此之多,排名合理嗎?

香港

香港面積僅有1104.43平方公里,人口約爲745萬,卻有多所世界級名校。深圳爲中國經濟特區、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卻連一所本土211院校都沒有。在2010年以前,深圳僅有深圳大學和幾所專科院校,與香港相比略有寒酸。而廣東省總面積爲17.9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億多,名校資源也不如彈丸之地的香港。

香港彈丸之地,名校卻如此之多,排名合理嗎?

在上海軟科發佈的2018年兩岸四地大學排行榜中,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分別排名第4、第8、第12、第13和20名。前20名高校中,香港高校佔據四分之一。

此外,香港浸會大學也進入前50,與山東大學不相上下。香港有名有姓的院校幾乎都在榜單中,而廣東中山大學排名16,華南理工大學爲33。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軟科是中國人自己搞的排名,在其他三大國際大學排行榜中,香港高校表現更爲出色。比如泰晤士2018年的亞洲大學排行榜中,前十名就有三所是香港高校,讓人感嘆。

大陸的985院校似乎很容易被香港高校、臺灣高校甩在身後,各大排名不斷印證着這個事實。在祖國足夠強大的今天,特別是我們的教育規模和質量均位於世界前列的時候,有人提出質疑,香港高校排名如此之高,合理嗎?

香港彈丸之地,名校卻如此之多,排名合理嗎?

我國211、985工程已經實施了二十年左右,雙一流工程也於2017年正式啓動。但不得不說,在頂級名校資源上,香港確實佔優,各大排名榜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除了清北復交等名校外,其他大陸高校與香港高校的差距不僅僅體現在國際化上,還體現在教學和人才方面。

香港彈丸之地,名校卻如此之多,排名合理嗎?

的確,大陸確實搞出了原子彈、探月工程等各種科學工程,但搞軍工的可不會發英文論文。香港高校是華人精英主要的聚居地之一,比如香港科技大學,它一開始就是一羣常青藤級別的美國華人教授創立的,至於爲什麼在香港創立,這隻能說明我國大陸上個世紀條件並不成熟。港大、中文大學華人精英也不在少數,中國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丘成桐,他就本科畢業於中文大學。

香港彈丸之地,名校卻如此之多,排名合理嗎?

最關鍵,港校不少生源來自內地頂尖名校,港大、香港科大等校的很多研究生本科院校都是清北復交人等,至於爲什麼去港校,這也是有多層次原因的。最現實的就是港校獎學金高,好好讀書畢業時還能有不少積蓄。

所以,港校排名如此之高,並非不合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700萬的城市能有多所世界級名校,靠的也絕不是本地生源,我們可以質疑港校的本地本科生,但有什麼理由去質疑在港校就讀的清北復交人名校生呢?優秀的高校,不僅對當地有貢獻,更對世界有貢獻,它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當大陸普通高校像港校一樣具有吸引力時,它們離優秀就已經不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