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可视化

也就是付出和反馈可以被感知,是坚持学习的最好方法。下面列出的方法都是基于“可以被察觉”这个理念设计的,也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被实践所检验,应该对你们有用。

可能会有些长,点赞再收藏。

因为你收藏了,我知道你几乎不会再看。

1、列计划

我发现有个共通点,但凡是高考考上211/985的学生、考研、注册会计师、法考还有各个学校的学霸,列计划是他们大多数的共通点。就算没有列计划,心里面也有关于“这个时刻应该干什么,下个阶段应该做什么”的概念。

事实上你只有列好计划,你才能预先控制明天和未来的安排,否则诱惑一来,甚至一条短信,就会把你手头的工作打乱。

甚至连健身也是需要计划的。你去健身房请私教,第一件事就是给你列一份训练计划和饮食计划。而话又说回来,这件事知易行难,我曾经告诉一位高中学生需要列计划,百般强调后隔了半年,他还是没有列出来。即,他不知道现在在干什么、之后要干什么,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他在年段的排名是属于中等以下的。

我自己的体验是,自从考上北京一所211之后我4年里几乎没有计划,现在回首来看,在学习方面我简直是一事无成,排名也属于中等以下。恢复了列计划的习惯之后(这个过程无比缓慢),我才找到了学习的节奏并且安全通过司法考试。

然后我们再看计划应该怎么列。

计划应当分为长期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另外有一个终极目标。一切以能得到反馈为标准。

所谓终极目标,就是你列这些计划的主要目的,因为计划不是日记,而是以一定的目的作为驱动的。

别以为看起来很好列。

(1)第一个问题在于没有终极计划。

很多人没有终极计划,源于没有一个目的。比如“我要学习英语”,和“我要学习英语,以便应付考试”这两者截然不同,学习内容也截然不同。而且前者缺乏一个终极反馈(我考好了!我会用英语演讲了!我听得懂美剧了!之类)。假如你没有一个终极计划,你的计划一定是失败的

(2)第二个问题在于对终极计划的付出和自己能付出多少缺乏认知。

比如,很多人之前咨询我司考(现在叫法考)怎么通过,我为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是必须通过不可吗?”很多人就此犹豫了。

我进一步说,如果准备司考,意味着至少6个月的时间你不能出去玩,不能刷很长时间的手机,你要排除掉很多的诱惑,你愿意吗?很多人就此放弃了。

因为他们对司考的认知不足,这个认知并不足以让他们列出一个可以实现的计划,并且执行下去。当他们发现实现“考过司考”这个目标需要真的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和心血的时候,他们注定会放弃。

大部分弃考者就是没有实现(1)、(2)这两个因素(小部分是因为不可抗力)。所以如果你能列出一个真正的终极计划,你将至少不会缺考。

所谓长期计划,我设定为3个月的计划。这个计划在于每天至少学习3个小时(再短就无效了),那么你也有将近270多个小时,这足够你实现一个看得见的变化。

其实看得见的变化严格来说并不需要3个月,但是大部分人3个月也达不到看得见的变化。

什么叫“看得见”的变化?

就是一个人从胖子变成中等身材。

疯狂抽烟到戒烟。

作息不规律、狂吃零食到作息规律,饮食健康。

成绩从中游到上游。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学霸放暑假。

做题的正确率能达到一个飞跃。比如考研阅读从错5个左右,到错1-3个。

从二本逆袭985(大误),这是不可能的,只是商家为了收你的智商税。实现二本逆袭985,不是3个月,是二本同学大学四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改变,而你只想要3个月见效——事实上三个月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

这种看得见的变化,是的变化。否则,为何那么多高考100天、考研100天改变整个学习质量的例子?

所以,3个月是你的长期计划,是你3个月后回头看变了一个人的计划!如果没有达到,这就是长期计划失败。

所谓周计划,是你这周要攻克几个难题,做几个分析,做多少任务量的计划。

我们再用时间算一算,一周有7天,如果每天3小时,那就是21小时的学习时间,也很不错了!

这21个小时,如果听一小时一节,2倍速加速的视频,你可以听42节。

如果你10小时看完一本书,你能看完2本左右。

如果铺开来做各种事情,你能完成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并且能看到相应的改变。

所谓日计划,就是当天要做多少任务,在何时做。

日计划是最关键的计划,因为它在“执行层”的位置最底端。如果日计划做不好,就谈不上周计划、长期计划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我在网上找到一个学霸的日计划

简单的日计划也可以分为 上午、下午、晚上需要做什么。

而这种精确到每小时,每半小时的计划,不是谁都可以执行的,只存在于一些意志力和集中力超强的人身上。也就是说,这要练

身体也一定要搞好,作息也要懂得规律。否则你如果困了,这种精确到小时的计划就必然失败。

但是这种计划一旦实施,效率也是最高的。

最后和大家说明,终极目标、长期计划(3个月)、周计划、日计划不是割裂的,而是环环相扣的。终极目标分配到长期计划中去,长期计划分配到周计划中去,周计划分配到日计划中去,高阶玩家可以日计划分配到小时计划中区。低配版可以分配到上午、下午和晚上。

计划在学习可视化的反馈标准就是,做没做完计划是客观的。你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

另外再多嘴一句,目前所有的好培训班、好老师、好学校,什么一对一、私塾班,基本都是帮你做计划这种层次上很高级而已。甚至私教也是。

帮你做计划+执行构成了他们教会你完成终极目标的最大部分。

2、要把一本书(习题)刷透、不要各种书四面出击。要主动学习不要被动学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件事,要辩证来看。

因为以前的书,是书卷,一本卷没有多少字的。所谓学富五车,估计相当于基本大学教材的字数(另外证明人家很富可以买的起那么多竹简)。

所以其实,我们要完成终极目标,真的读破一本书或者几本书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四面出击。

比起微博上所谓一年读1000本书的骗子,你读破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就可以碾压他。

“横扫清华图书馆”的钱钟书先生,前提在于他能够把清华图书馆的文科书籍全部读透,别人问他哪个知识点,他可以立刻告诉你第几页,写出《管锥篇》、《谈艺录》凭借记忆力。试问现在有谁能做到?你能做到,我不反对你四面出击、八面开花。

学习贵在踏实,用数量来激励自己,到头来是一条死路、绝路、歪路。

要用质量来激励自己,达到学习反馈的地步。

你写完一本习题集,就分析总结,然后再写下一本。

你看一本教材,就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把结构抽出来、把定义总结出来,把涉及到数字都弄好然后反复背。

达到这种地步,你会因为你自己主动学习整理的材料、翻烂的书页而感到激励。而不是单纯的数字,到头来发现脑海里什么也没有。

千万不要贪多求全,学习就贵在耕耘一亩三分地,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你不能造车的时候出门乱逛,然后说你在学习。

同时学霸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八卦、新闻信息接收没有那么敏感。为什么?人家可能几天、半天才翻一次朋友圈,上一次微博。其他时间都用来主动整理、对比、总结了。

3、去实践、去实践、去实践

人是不知道自己的,反弹回来才是自己的。

学习可视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去实践。

你的题目做的再多,不在乎正确率也没用。

你刷了很多遍书,你不做真题统计自己得分也没用。

在学生时代,我们掌握自己的成绩的方法就是反复的考试。小测、周考、月考、半期考、期末考。

然后班级排名、年段排名、市排名、省排名

你能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在什么位置,和别人比差距是什么。

然后到了自学时代了,成绩没有了,你突然发现:好像我和他们一样!

你和他们不一样,如果可视化的话,你是末尾!

所以一切要找一些明确的、可统计的测验测试自己的目标。

达到目标,你就想到超越了多少人,自然会有激励。

可替换的方法:

找一个共同完成目标的研友,他最好比你水平差不多或者比你强。

自己设置一个测验,测试自己的分数。

去论坛进行比较,大概前多少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可怜我们社会的本质是不断比较人与人,三六九等划分得严格,可是很多人想要那些自己配不上的东西的时候,还觉得自己足够配得上。

最后,我也有未完成的目标并且希望持续学习,与君共勉。

来源:知乎 作者:胖猫咪scofiel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