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可視化

也就是付出和反饋可以被感知,是堅持學習的最好方法。下面列出的方法都是基於“可以被察覺”這個理念設計的,也是我個人總結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被實踐所檢驗,應該對你們有用。

可能會有些長,點贊再收藏。

因爲你收藏了,我知道你幾乎不會再看。

1、列計劃

我發現有個共通點,但凡是高考考上211/985的學生、考研、註冊會計師、法考還有各個學校的學霸,列計劃是他們大多數的共通點。就算沒有列計劃,心裏面也有關於“這個時刻應該幹什麼,下個階段應該做什麼”的概念。

事實上你只有列好計劃,你才能預先控制明天和未來的安排,否則誘惑一來,甚至一條短信,就會把你手頭的工作打亂。

甚至連健身也是需要計劃的。你去健身房請私教,第一件事就是給你列一份訓練計劃和飲食計劃。而話又說回來,這件事知易行難,我曾經告訴一位高中學生需要列計劃,百般強調後隔了半年,他還是沒有列出來。即,他不知道現在在幹什麼、之後要幹什麼,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

他在年段的排名是屬於中等以下的。

我自己的體驗是,自從考上北京一所211之後我4年裏幾乎沒有計劃,現在回首來看,在學習方面我簡直是一事無成,排名也屬於中等以下。恢復了列計劃的習慣之後(這個過程無比緩慢),我才找到了學習的節奏並且安全通過司法考試。

然後我們再看計劃應該怎麼列。

計劃應當分爲長期計劃、周計劃和日計劃,另外有一個終極目標。一切以能得到反饋爲標準。

所謂終極目標,就是你列這些計劃的主要目的,因爲計劃不是日記,而是以一定的目的作爲驅動的。

別以爲看起來很好列。

(1)第一個問題在於沒有終極計劃。

很多人沒有終極計劃,源於沒有一個目的。比如“我要學習英語”,和“我要學習英語,以便應付考試”這兩者截然不同,學習內容也截然不同。而且前者缺乏一個終極反饋(我考好了!我會用英語演講了!我聽得懂美劇了!之類)。假如你沒有一個終極計劃,你的計劃一定是失敗的

(2)第二個問題在於對終極計劃的付出和自己能付出多少缺乏認知。

比如,很多人之前諮詢我司考(現在叫法考)怎麼通過,我爲問他們一個問題:“你是必須通過不可嗎?”很多人就此猶豫了。

我進一步說,如果準備司考,意味着至少6個月的時間你不能出去玩,不能刷很長時間的手機,你要排除掉很多的誘惑,你願意嗎?很多人就此放棄了。

因爲他們對司考的認知不足,這個認知並不足以讓他們列出一個可以實現的計劃,並且執行下去。當他們發現實現“考過司考”這個目標需要真的花費那麼多的精力和心血的時候,他們註定會放棄。

大部分棄考者就是沒有實現(1)、(2)這兩個因素(小部分是因爲不可抗力)。所以如果你能列出一個真正的終極計劃,你將至少不會缺考。

所謂長期計劃,我設定爲3個月的計劃。這個計劃在於每天至少學習3個小時(再短就無效了),那麼你也有將近270多個小時,這足夠你實現一個看得見的變化。

其實看得見的變化嚴格來說並不需要3個月,但是大部分人3個月也達不到看得見的變化。

什麼叫“看得見”的變化?

就是一個人從胖子變成中等身材。

瘋狂抽菸到戒菸。

作息不規律、狂喫零食到作息規律,飲食健康。

成績從中游到上游。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學霸放暑假。

做題的正確率能達到一個飛躍。比如考研閱讀從錯5個左右,到錯1-3個。

從二本逆襲985(大誤),這是不可能的,只是商家爲了收你的智商稅。實現二本逆襲985,不是3個月,是二本同學大學四年始終如一日的堅持改變,而你只想要3個月見效——事實上三個月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

這種看得見的變化,是的變化。否則,爲何那麼多高考100天、考研100天改變整個學習質量的例子?

所以,3個月是你的長期計劃,是你3個月後回頭看變了一個人的計劃!如果沒有達到,這就是長期計劃失敗。

所謂周計劃,是你這周要攻克幾個難題,做幾個分析,做多少任務量的計劃。

我們再用時間算一算,一週有7天,如果每天3小時,那就是21小時的學習時間,也很不錯了!

這21個小時,如果聽一小時一節,2倍速加速的視頻,你可以聽42節。

如果你10小時看完一本書,你能看完2本左右。

如果鋪開來做各種事情,你能完成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並且能看到相應的改變。

所謂日計劃,就是當天要做多少任務,在何時做。

日計劃是最關鍵的計劃,因爲它在“執行層”的位置最底端。如果日計劃做不好,就談不上週計劃、長期計劃和終極目標的實現。

我在網上找到一個學霸的日計劃

簡單的日計劃也可以分爲 上午、下午、晚上需要做什麼。

而這種精確到每小時,每半小時的計劃,不是誰都可以執行的,只存在於一些意志力和集中力超強的人身上。也就是說,這要練

身體也一定要搞好,作息也要懂得規律。否則你如果困了,這種精確到小時的計劃就必然失敗。

但是這種計劃一旦實施,效率也是最高的。

最後和大家說明,終極目標、長期計劃(3個月)、周計劃、日計劃不是割裂的,而是環環相扣的。終極目標分配到長期計劃中去,長期計劃分配到周計劃中去,周計劃分配到日計劃中去,高階玩家可以日計劃分配到小時計劃中區。低配版可以分配到上午、下午和晚上。

計劃在學習可視化的反饋標準就是,做沒做完計劃是客觀的。你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

另外再多嘴一句,目前所有的好培訓班、好老師、好學校,什麼一對一、私塾班,基本都是幫你做計劃這種層次上很高級而已。甚至私教也是。

幫你做計劃+執行構成了他們教會你完成終極目標的最大部分。

2、要把一本書(習題)刷透、不要各種書四面出擊。要主動學習不要被動學習。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件事,要辯證來看。

因爲以前的書,是書卷,一本卷沒有多少字的。所謂學富五車,估計相當於基本大學教材的字數(另外證明人家很富可以買的起那麼多竹簡)。

所以其實,我們要完成終極目標,真的讀破一本書或者幾本書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四面出擊。

比起微博上所謂一年讀1000本書的騙子,你讀破一本真正有價值的書就可以碾壓他。

“橫掃清華圖書館”的錢鍾書先生,前提在於他能夠把清華圖書館的文科書籍全部讀透,別人問他哪個知識點,他可以立刻告訴你第幾頁,寫出《管錐篇》、《談藝錄》憑藉記憶力。試問現在有誰能做到?你能做到,我不反對你四面出擊、八面開花。

學習貴在踏實,用數量來激勵自己,到頭來是一條死路、絕路、歪路。

要用質量來激勵自己,達到學習反饋的地步。

你寫完一本習題集,就分析總結,然後再寫下一本。

你看一本教材,就橫向對比、縱向對比、把結構抽出來、把定義總結出來,把涉及到數字都弄好然後反覆背。

達到這種地步,你會因爲你自己主動學習整理的材料、翻爛的書頁而感到激勵。而不是單純的數字,到頭來發現腦海裏什麼也沒有。

千萬不要貪多求全,學習就貴在耕耘一畝三分地,閉門造車,出門合轍。你不能造車的時候出門亂逛,然後說你在學習。

同時學霸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八卦、新聞信息接收沒有那麼敏感。爲什麼?人家可能幾天、半天才翻一次朋友圈,上一次微博。其他時間都用來主動整理、對比、總結了。

3、去實踐、去實踐、去實踐

人是不知道自己的,反彈回來纔是自己的。

學習可視化的最終目的,就是去實踐。

你的題目做的再多,不在乎正確率也沒用。

你刷了很多遍書,你不做真題統計自己得分也沒用。

在學生時代,我們掌握自己的成績的方法就是反覆的考試。小測、週考、月考、半期考、期末考。

然後班級排名、年段排名、市排名、省排名

你能知道自己到底在哪裏,在什麼位置,和別人比差距是什麼。

然後到了自學時代了,成績沒有了,你突然發現:好像我和他們一樣!

你和他們不一樣,如果可視化的話,你是末尾!

所以一切要找一些明確的、可統計的測驗測試自己的目標。

達到目標,你就想到超越了多少人,自然會有激勵。

可替換的方法:

找一個共同完成目標的研友,他最好比你水平差不多或者比你強。

自己設置一個測驗,測試自己的分數。

去論壇進行比較,大概前多少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可憐我們社會的本質是不斷比較人與人,三六九等劃分得嚴格,可是很多人想要那些自己配不上的東西的時候,還覺得自己足夠配得上。

最後,我也有未完成的目標並且希望持續學習,與君共勉。

來源:知乎 作者:胖貓咪scofiel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