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都有这种经历:

孩子感冒发烧流鼻涕,

你排队挂号看病取药喂药量体温,

好容易娃退了烧,正想喘口气,

娃又哭闹着不睡,揪着耳朵喊痛。

别怀疑人生,也别怀疑娃是“戏精”

这是因为得了一种病:

急性中耳炎

这病和感冒就是一对CP,

感冒过后急性中耳炎可能也快来了

你别小看这病,搞不好真会送命!

5岁娃感冒发烧后

耳朵流脓差点丢了性命

5岁的诚诚(化名)跟着爸妈出去旅游,回来时不慎着凉,到家后就感冒了。

吃了退烧药后,他的症状似乎好一些,额头没有那么烫,只是还有些鼻塞。不料,到了晚上10点,他突然哭闹起来,不肯睡觉,还反复抓耳朵,嚷着“耳朵痛”。

家人没太在意。熊孩子无事还一哭二闹三打滚,更何况还在感冒发烧呢。喂过药后,便哄着他睡觉了。

5天后,诚诚不仅听力有些下降,更让人揪心的是,他的右耳后还鼓起了一个红肿的小包。

起初这个小包块只有一毛钱硬币那么大,很快就长成了一个瓶盖大小。一不小心碰到,还会钻心的疼。

看着嗷嗷叫的孩子,家长彻底慌了神,赶紧送去当地医院。然而,一个星期过去,诚诚的病也没有好转。在当地医生建议下,他们转院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

检查后,医生发现了“元凶”:

急性乳突炎

准确地说,是感冒发烧引起急性中耳炎,进而导致急性乳突炎。CT检查显示,他耳后脓肿,感染已到中耳、乳突腔,并已经形成了硬脑膜外脓肿。

这个病可不得。如果炎症继续发展,可能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耳后脓肿属于颅外并发症,硬膜外脓肿属于颅内并发症),那就可能危及生命了。

医生紧急给诚诚做了手术,清理了脓腔,这才让他转危为安。

感冒后孩子耳朵痛,

凭啥鼻子和喉咙“背锅”?

感冒发烧,

看起来是一个常见的小病,

怎么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人体耳鼻喉的解剖学原理:

每个人的耳、鼻、口,都是相通的。鼻腔的后面(鼻咽部)两侧各有一根咽鼓管和耳朵(中耳腔)相通。

小儿机体免疫功能差,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小儿中耳免疫机能发育也不成熟,局部防御能力不强;儿童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常增生肥大,腺样体沟裂和扁桃体隐窝还可隐藏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由此经咽鼓管引起中耳感染者多;哺乳时婴幼儿位置不当,乳液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❶ 宝宝咽鼓管更短、更宽容易感染中耳

成年人咽鼓管,靠近耳朵这一头高,鼻咽部这一头低,而且常处于闭合状态,所以成年人鼻咽部的病原体并不容易进入中耳。

但相比于成人,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短、平而宽,且咽口位置较低,鼻咽部分泌物及致病微生物易经此侵入中耳。这样一来,如果孩子感冒发烧,鼻咽部的细菌或者病毒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引发中耳炎。

这病常被家长当感冒治

且病情发展非常快

虽然很多儿童中耳炎是由感冒、发烧引起的,但不少家长往往按感冒治,忽视了中耳炎的症状。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必须高度重视!

宝宝耳朵痛一下又不痛了,但精神较平时差;抓挠耳朵、把耳朵往枕头上蹭;耳道有较多分泌物且有异味;对大人说话不理不睬、总是要大人重复一遍,或喜欢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

常见误区

家长A:我的宝宝洗澡耳朵进水了,会不会得中耳炎?

不会的。正常的外耳道和鼓膜会对中耳腔形成保护,保证中耳腔不受外界侵扰。中耳腔内的感染,大多是自鼻腔后端,通过咽鼓管逆行至中耳腔内。

普通的洗澡水进入耳道内,是不会引起中耳炎的。担心这个,不如担心游泳、潜水时不慎呛水,这种情况下倒是有可能引发中耳炎。

家长B:我的宝宝抗生素用了2天了,耳痛已经好很多了,可不可以停药?

不行!不要以为耳朵不痛了,急性中耳炎就好了。过早停药很有可能引起病情复燃,进一步发展成耳流脓或进行中耳炎乳突炎,建议遵医嘱足疗程用药。

孩子感冒发烧后,

要时刻留意有没有耳朵痛

看到这儿,

有家长可能要问:

孩子每年感冒发烧好多次,

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得中耳炎?

答案是:

先看耳朵!

耳痛是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常见表现常为耳深部痛,逐渐加剧,婴幼儿多因此烦躁不安、夜不成眠,常捂耳朵或拽耳朵。

看有没有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这时家长要提高警惕,多询问孩子耳朵是否疼痛。

太小的孩子不会表达,家长可轻碰孩子耳朵,看孩子是否有保护性的反射躲闪、哭闹等。要是有的话,那你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看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脓液,有时还伴有臭味,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还要看是否出现听力障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症状并不明显,可是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

比如,当你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孩子没反应;或者你跟娃说话,用平时的声调他听不到,“通信”靠吼。

还有些患儿会有哭闹、倦怠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或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当有这些并发症发生时,家长就一定要高度重视了。

免责声明:来源中国儿科前言论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