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北宋徽宗曾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爲上”,可見,建窯瓷在當時受到皇室的重視程度。兔毫盞是宋朝建窯著名代表的產品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勻細密的筋脈,因形狀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而得名,民間稱"銀兔毫"、"金兔毫"、"藍兔毫"等。宋代“兔毫盞”上的褐色“兔毫絲”是鐵晶體的聚集物,它們與黑色釉的區別就是在於同樣的條件下,這些“兔毫絲”所受到的侵蝕要比那些黑色的釉要嚴重得多,因此當我們將一件宋代“兔毫盞”置於手中撫摸它的釉面時就有一種凹凸不平的感覺,這就是幾百年的歷史給它們打下的“烙印”,非人力所能爲之的。說明釉的配方與火的精妙,燒出了建窯風格最美的韻味,成爲中國古陶瓷中的精品之作。

歷代都有人對此進行論述。宋徽宗趙佶說:"盞以青綠爲上,兔毫爲上。"蘇東坡在《送南屏謙師》衝雲:"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乎;忽驚午盞兔毫斑,打出春甕鵝兒酒。"楊萬里也有"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之說,北宋蔡襄《茶錄》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熱難冷,最爲妥用,出他處者皆不及也。"

此件“建窯兔毫盞”,敞口,斜壁,圈足,有土沁,老舊痕跡明顯。底無釉,露出黑褐色堅質胎。盞內底呈蜂窩狀,大小不一;盞外底足有老舊特徵、底部款“供御”,有細小開裂線條。盞內外壁施以黑釉,釉面析出棕褐色兔毫斑紋。釉面顏色紺黑如漆,溫潤晶瑩,釉面上佈滿密集的筋脈狀白褐色紋飾,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細,閃閃發光。具有較高歷史收藏價值及市場升值空間,是一件難得之精品,值得擁有。

宋人崇尚鬥茶,以茶湯麪上浮起的白沫多且持久者爲勝。用黑盞來盛茶,便於觀察白沫的狀況,因此黑釉茶盞大受歡迎。特色鮮明的建窯兔毫盞應運而生。此盞釉面閃現銀灰色光澤,絲絲兔毫流暢均勻,爲宋代上等茶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