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日,一年一度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办。

这是中国经济界最重要的论坛之一,已经连续举办了13年。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总体上各国都从中受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生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不仅使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联接更加紧密,也有力促进了包容性增长。

蒙牛20岁,让世界见证中国品质

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未来的全球化道路至关重要。

今年正值蒙牛集团成立20周年。20年筚路蓝缕,蒙牛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长答卷:世界乳业十强、全球品牌价值500强、BrandZ全球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百强……

这些标志着实力的荣誉,展示了蒙牛从先前名不见经传的奶场起步,到如今成为全球乳业领军者的现代化大型企业的铿锵步伐。如此的发展速度与增长质量,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精彩注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

01

蒙牛之夜,一场全球化盛宴

蒙牛在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

这场晚宴最与众不同的是——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各机构代表出席了会议。比如乌拉圭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先生、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先生、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先生、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爱尔兰食品局亚洲区总监詹姆斯·奥当那、达沃斯论坛农业食品与饮料负责人韦斯利·威尔逊等。

还有来自嘉吉、波士顿咨询公司、西门子、恒天然、利乐等知名企业,汇丰、花旗、渣打等金融机构的嘉宾们。

晚宴的主题是——“守护人类和地球的共同健康”。这场活动中,西方的《卡农》钢琴曲与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同台演凑。一场全球化、国际化的交流,就这样开始了。

蒙牛为什么如此重视国际化呢?

在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看来,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数字化的升级,当前乳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关联度与整合度越来越高,从生产到供应口、到消费端最终实现数字化的进程。未来,在中国庞大消费驱动引领下,全球乳业从供应端到消费端将发生重构。

针对如此趋势,2017年卢敏放首次提出构建“全球乳业共同体”的设想。卢敏放认为,这一设想有助于乳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实现技术革命和供应链、价值链重塑,推动构建更公平、更合理的定价机制,推动和满足各地区的消费升级。

此外,“全球乳业共同体”的设想能够促进整个生态圈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全球乳业的共生、共治、共享、共赢。


02

20岁的蒙牛,和他的国际化

今年,蒙牛马上就要迎来20岁生日了。

20岁,对个人来说已经成年。20岁,对企业而言,已经是步入最好的壮年时期。20岁,有20岁的责任。

在消费者印记中,一提到蒙牛,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创新”和“品牌”这2个概念。比如说,在创新领域,我们能够想到高端牛奶特仑苏和一些酸奶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好口味、更高营养上的需求。还有就是,“蒙牛”两个字,给人一种十分安全的信任感。

这其实与蒙牛的国际化战略是分不开的。

卢敏放在达沃斯论坛上说,蒙牛之所以在很多产品上能够有研发突破,是因为蒙牛不光在北京,也在全球其它地区分别建立了研发中心,利用全球资源,寻求技术上、产品创新上、营养价值上的突破。是这样,才能够把更多、更好的产品带给中国的消费者。

据了解,蒙牛是中国乳业企业走出去最早的企业。

早在2005年的时候,蒙牛就已经进入到东南亚国家。目前已经在新加坡、香港等一些高端市场中,占有很高份额。最近,蒙牛又在印尼建立了一家海外的工厂,在海外生产,服务于海外的市场。

对于中国品牌走出去,蒙牛有什么经验?

卢敏放说,最大的经验就是尊重当地市场。蒙牛在海外开拓过程中,注重使用当地员工,注重建设本土团队。比如说,一个一二百号人的团队,只有10%—20%的人是从中国带去的,大部分都是本地人。

“还要尊重本地的消费习惯,在本地能够服务好当地的消费者。”卢敏放举了个例子:先前时候,蒙牛在新西兰建立品牌时候,就与当地的社区、环保部门等处理的关系十分好,成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蒙牛20岁,让世界见证中国品质

“所以,要想在海外打中国品牌,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建设本土的组织,未来要在本土上有所创新。”卢敏放说。

“走出去”也带来了新活力。卢敏放说,通过对外投资和合作的方式,蒙牛快速将国外先进的技术,牧场、工厂管理和质量体系经验导入到合作牧场,提升了牧场的运营效率、收入水平和产品品质。

目前,蒙牛在新西兰打通了从奶源到研发、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环节,成为首个将全产业链落地海外的中国乳企;

为进一步推进品牌国际化,蒙牛还亮相了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会议、上合峰会等多个国际重大会议。

03

沿着“一带一路”,提升中国品牌整体形象

卢敏放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企业带来很多机会,现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好的时代。

“进行国际化资源布局,用国际资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是蒙牛国际化的第一步。而实现品牌输出,为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铺平道路,则是第二步。”卢敏放说。

在过去,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时候,中国大部分输出高铁等基础建设,卢敏放认为现在应该重视消费品牌的输出,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片头,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机遇。

日本企业,为什么在东南亚国家发展的比较好?就是因为有很多优秀的品牌走出去,拉高了日本制造的整体形象。

假设有一天,在印尼能吃上中国企业生产的食品、乳品,在泰国,大量用上中国的电视,在越南开上中国产的汽车,那么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和中国品牌的信任度都会增加。

蒙牛20岁,让世界见证中国品质

现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走出去后,都能更好地融入到当地,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关联。包括很多电商企业、手机企业,走进了东南亚,走进了非洲。慢慢地,这些国家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讲述中国文化。

当具有“创新”和“品牌”感染力的企业,不断地提高了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给中国制造加分添彩,才能让走出去成为一个正循环。


04

20岁,也要对家里尽到义务和责任

其实,蒙牛不仅仅在国际化上领先了很多企业。20岁的蒙牛,也深刻关注家里的事情。

在达沃斯论坛期间,“蒙牛之夜”上,还探讨了中国的国民体制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强调,我国目前虽然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但还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等紧迫问题,食品行业有责任根据国人的营养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营养健康产品。

卢敏放表示,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美味和快乐的追求,激励了蒙牛不断开拓进取,要始终坚持“产品不妥协、质量不妥协、价值观不妥协、执行上不妥协”的工作原则,将对“世界品质”的追求写入企业文化、升华为全员职业信仰。

此次“蒙牛之夜”上,还正式启动以“点亮一颗星,捐出一杯奶”为主题的“蒙牛营养普惠合伙人”公益项目。通过线上参与活动,每个公益合伙人都可以为贫困地区儿童捐出一盒奶。

蒙牛20岁,让世界见证中国品质

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人奋发图强。也同样激励了无数有担当的企业,为中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蒙牛从2000年开始,就启动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2017年,蒙牛将“蒙牛牛奶助学行动”升级为“蒙牛营养普惠计划”。2019年,蒙牛将投入近2000万元,为全国18个省区、180所学校、45000余名学生捐赠528万盒学生奶。

通过近20年的营养扶贫助力中国少年强,蒙牛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担当。

未来,“蒙牛营养普惠合伙人”公益项目所倡导的“共享公益”新形态,还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创新帮扶模式,推动包括公益机构、专家、学者、意见领袖、普通个人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优质的教育,树立更高远的志向。

从而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推动精准扶贫道路走得更深远、更广阔,继而助力2020年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