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本某大型企業工作的藤田,每個月都會去市役所繳納約1.6萬日元的國民年金,等到退休,他每個月就能領取約5.7萬日元的養老金。”日本前衆議院議員小池政就向《鳳凰週刊》指出,作爲財務大臣的麻生對於養老金制度暴露出來的問題絲毫不進行反省,卻將責任推卸給金融廳,“不僅是國民,作爲政府同僚也不能接受”。

編輯:漆菲

作者:關珺冉


日本金融廳6月初發布的一份養老報告,差點讓安倍政府下不來臺。

該報告得出結論說:對活到95歲的日本老年夫婦來說,如果不工作而僅靠公共養老金支付各種開支,將出現2000萬日元(約合128萬元人民幣)的資金缺口。因此,報告敦促人們提早開始積累資產,以幫助支付退休後的各種開支。

消息一出,引發日本社會譁然。爲了安撫民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月10日緊急表態稱:上述報告存在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誤解。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則在11日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說,報告存在不妥當之處,對於給輿論帶來的不安和誤解,日本政府深表歉意。當天,日本自民黨對金融廳提出抗議,並要求其撤回報告。

安倍政府撤回了一個由政府專門委員會發布的報告,此舉非比尋常。幾乎同一時間,72歲的日本國寶級導演北野武被曝出離婚的消息。當坊間得知他決定將200億日元的財產留給原配後,被詢問最多的話題竟是——你怎麼賺得2000萬的養老金?

財長傲慢回應惹衆怒

相比於報告內容,真正點燃民意的導火索,是麻生太郎的一系列表態。

雖然麻生堅稱報告有不妥之處、不會將其作爲正式文件,但當被問及是否看過整個報告時,他卻含糊其辭地說:“只看了開頭部分,沒有全部讀完。”78歲的麻生還直言,並不清楚自己能拿到多少養老金,“因爲把這個事情委託給了祕書,”甚至表態稱,“並不擔心自己退休後的生活”。

此番言論引發外界猛烈抨擊。“現在,要追究的是掩蓋不願展現的事實的政治姿態。”6月16日,立憲民主黨黨首枝野幸男在京都批評拒絕接受金融廳報告的麻生。

除了在野黨,日本共同社6月15日、16日的輿論調查顯示,60.3%的自民黨支持者和66.0%的公明黨支持者均將麻生的應對視爲問題,無黨派人羣中也有76.7%的人持類似觀點。有媒體諷刺說:“有時間看漫畫卻沒時間看報告,名門望族出身的麻生如何理解國民的疾苦?”

“麻生毫不掩飾其優越感,這番俯視國民的傲慢姿態令人震驚。”日本前衆議院議員小池政就向《鳳凰週刊》指出,作爲財務大臣的麻生對於養老金制度暴露出來的問題絲毫不進行反省,卻將責任推卸給金融廳,“不僅是國民,作爲政府同僚也不能接受”。

人們同樣將質疑投向政府提出的“100年安心”公共養老金制度。

該制度是安倍2004年擔任自民黨幹事長時提出的改革方案,可謂對養老金進行的“百年精算”。其一改以往每五年對養老保險費用進行重新評估的方式,導入“保險費水平固定方式”。即預先規定最終的保險費水平,根據最終水平逐步調整保險費。爲了緊跟最新形勢,日本政府每五年會進行一次《財政現狀及預測(財政覈實)》,今年是該制度實施以來的第三次“財政覈實”。

日本政府認爲,有了該制度,“即使少子化和高齡化繼續深化,經濟增長受阻,將來也能保證一定的養老金支付水平。”但這份報告的出臺,卻“打臉”了上述念想。在共同社的調查中,自民黨支持者有56.9%的人對“100年安心”制度表示“無法相信”,69.8%的該黨支持者對晚年生活抱有不安。

北野武離婚後可能沒錢養老?日本養老神話破滅,活到95歲需準備2000萬,老人們只能“退而不休”

日本NHK電視臺對30歲以上民衆進行了街採。絕大多數人認爲“目標金額太高,很難達到”,不少人還質問政府是否應爲養老金制度管理失敗而負責。

更讓安倍擔心的是,此次風波會給7月到來的參議院選舉帶來影響。2007年第一屆安倍政府時期,自民黨就在參議院選舉中敗北,與當年曝光的“養老金消失案”密切相關:當時約有5000萬份養老保險繳納記錄表與繳存人數對不上號,還有1400萬份繳存記錄沒被錄入電腦,收集信息的市政機關卻銷燬了原始記錄,引發民衆不滿。

這一次,在野黨欲將這份養老報告作爲參議院選舉的爭論點,展開攻勢。日本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批評麻生的應對是“欺瞞、拖延”,並強調“將在參議院選舉中就晚年的安心政策展開辯論”。日本共產黨中央書記局長小池晃認爲麻生的回應相當無力:“這等於告訴日本民衆,退休後就自謀生路吧。”

日本經濟評論家野末陳平就此評價說:“麻生應當在理解這份報告後再向國民解釋,在野黨也不該單純圍繞報告進行批判而製造騷動。”

“養老金不足”成普遍現象

被安倍政府否定的“養老報告”來自於日本金融廳下屬的金融審議會事務局。自去年9月起,該機構組織來自日本高校、金融業的21位專家,經過12次討論得出了最終結果。

這份報告基於平均收入和支出狀況,推算出日本各年齡層的金融資產變化情況。報告指出,男性65歲以上、女性60歲以上的日本夫婦,如果僅依靠養老金生活,每月將出現5萬日元的資金缺口。如再活20年,缺口將達1300萬日元;活30年,缺口將達2000萬日元。如果兩位老人超過百歲,資金缺口可能超過3000萬日元。

可以說,這種簡單粗暴的計算方式的確存在問題,其忽略了被調查對象在其他方面的收益以及損耗。但其依舊反映出養老金註定將被掏空的趨勢——畢竟到了2025年,日本65歲以上老人將佔據總人口的30%,2040年將升至35%。

在日本交易所集團(JPX)首席執行官清田瞭看來,報告內容其實無可厚非,只是說明方式比較差勁。“政府的確應該交代這一實際情況,讓國民有思想準備,提前規劃好退休後的生活。”

日本將養老金稱作“年金”,目前的年金制度被形容爲一座“三層建築”:第一層是覆蓋面最廣的“國民年金”,所有20歲以上、60歲以下的國民不分職業都須繳納。第二層是面向公司職員的“厚生年金”及公務員的“共濟年金”。受僱於企業的正式員工有義務參與前者,由員工和企業對半出資;公務員等參加後者,由個人和國家對半出資。第三層是不同種類的“企業年金”和與公務員掛鉤的“崗位加算”。

除了上述三層,日本政府還允許一些“自選動作”以彌補上述制度的不足。比如對自由職業者和家庭主婦來說,可選擇加入半公共性質的“國民年金基金”或純商業性質的個人年金保險。

在日本某大型企業工作的藤田,每個月都會去市役所繳納約1.6萬日元的國民年金,等到退休,他每個月就能領取約5.7萬日元的養老金。在此之上,藤田還與公司對半出資,繳納佔月薪總額約17.8%的厚生年金。

如今45歲的他,依然算不明白退休後能拿到手的養老金:“日本的養老金計算方式很複雜,有很多附加條件。要評估支付國民年金的週期和數額,萬一有漏交的情況,最後實際拿到的金額也會減少。加上我之前跳槽過兩家公司,每家的繳納標準也不同。”

北野武離婚後可能沒錢養老?日本養老神話破滅,活到95歲需準備2000萬,老人們只能“退而不休”

對於金融廳出臺的養老報告,不少國民亦指出其統計的隨意性。在對生活開銷進行估算時,其數據來自日本總務省的統計,主要依照全國平均標準,沒有考慮到地域差異,居住費一欄也未區分是自用還是租賃。

日本商業雜誌《東洋經濟》在將物價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加入後推算得出:如今60歲的人,要想在退休後的30年內過上安心的生活,至少要有4000萬的存款。倘若加上看護、醫療等費用,至少需要5000萬到6000萬日元。

對於1990年代初退休的日本老人來說,6000萬的養老金根本不在話下。他們是“老後富裕”的一代人——即在退休後拿的錢比工作時要多。這些人趕上了經濟騰飛的好日子,工作時賺了錢,還能享受到優厚的養老金。直到如今,這批老人依然是日本“最不差錢”的年齡層。

但近三十年來,隨着泡沫經濟的破滅,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現象加劇,日本政府被迫多次修改養老金制度,企業也紛紛下調養老金的繳納額。6月中旬,日本PGF生命保險公司對2000名60歲人士的調查顯示:每四人中就有一人的儲蓄不足100萬日元,“養老金不足”已成普遍現象。

聯合國的最新報告更佐證了日本社會的這一殘酷現狀:日本養老負擔全球最重。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6月17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基於25歲至64歲人口與65歲以上人口之比算出的“老年撫養比”,2019年全球最低數值爲日本的1.8,即1.8人撫養1名老年人。這反映出日本繳納養老金的勞動年齡人口負擔正在增加。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特聘教授劉慶彬認爲,雖然“安倍經濟學”讓日本經濟“溫和復甦乃至增長”,可那是安倍內閣打破和在野黨協議一直拖延增稅的結果。“這次金融廳的報告雖然說的是養老金,其背後的財務省卻是‘劍指’安倍內閣,旁敲側擊讓安倍應當按期增稅了。”

年輕人也開始早作打算

爲了不在“老後破產”,老人們只得選擇“退而不休”。日本內閣府去年公佈的高齡社會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日本60-64歲羣體的就業率達到近七成,65-69歲的爲44.3%。2017年日本勞動人口共計6720萬,65歲以上羣體佔到其中的12.2%。

這也符合日本政府的改革思路。今年1月,日本政府制定新政策,鼓勵國民到75歲纔去領養老金,到時每月的領取金額將是65歲時的兩倍。5月中旬,日本發佈《高年齡者僱用安定法》修訂案的概要,擬上調退休年齡至70歲。政府還嘗試各種措施,比如打造“終身不退休社會”、從技術上扶持老年工作者等。

6月底於大阪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峯會(G20)上,老齡化被史無前例地提升爲峯會的主要議題之一。安倍政府希望通過G20的舞臺,分享日本在應對老齡化方面的經驗。

不過在日本社會,也存在這樣的聲音:生活陷入窮困是當事人的責任,不用給予救濟,這是在浪費國家的稅收。藤田就說,這次養老金成爲熱門話題,也讓那些不願工作、只想着拿社會保障的老人找到了藉口。“其實2000萬日元沒那麼嚇人,但政府的保障讓不想工作的人有了抱怨的土壤。”

但更多老人並非不想工作,而是身體不聽使喚。NHK電視臺的紀錄片中,那些面臨“老後破產”的老人每天只有100日元(約合6.4元人民幣)的飯錢,連假牙都捨不得換,交通工具只選免費班車,想住養老院也負擔不起。他們如此節省,卻仍會遭遇到各種針對養老金的騙局。鏡頭中的老人戴着口罩,低頭背對鏡頭說:“人總有一死,還不如早點死乾淨。我根本不想要什麼長命百歲。”

老人感到無望,年輕人則更加絕望。

“如今政府發放養老金的年齡一再延後,額度也在減少。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提到養老金,想到的只有給政府交錢。”來自橫濱的30歲職員渡邊說,“如今有工作的人必須從工資中扣除養老金,如果拖欠繳納,還會被相關部門的人打電話催繳。他們的態度又不好,總有種被強迫繳納的感覺。”

北野武離婚後可能沒錢養老?日本養老神話破滅,活到95歲需準備2000萬,老人們只能“退而不休”

談到未來的規劃,渡邊唸唸有詞:“過去儲蓄利率高,存錢就可以了。現在把錢放進銀行,根本沒有任何收益,所以現在就要研究如何做理財了。”

明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相原說,如果身體允許,她會一直工作到70歲。“坦率地說,等我老的時候,恐怕根本拿不到養老金。我覺得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可以保證把這些錢發給國民。”相原說,“現在處於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時代,我會早作打算,不能都指望國家。”

“無論如何,養老成本最終都是由年輕人去承受的。”小池議員直言,如今日本最大的犧牲者是數量不斷減少的青少年羣體。“他們的年齡還不夠去投票,未來卻要面臨沉重的稅收和養老負擔。”

最近一檔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呼籲:12歲以下的孩子應該思考該如何活到107歲;上班的中青年應當儘早爲退休後的人生做計劃;快退休的老人則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了。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WEEKLY】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