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人说韩在山东“杀人如麻”。在日军对山东发动进攻后,韩复矩初期曾进行了坚决抵抗。

韩复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既清廉、又刚愎自用;既胸怀大志、又目光短浅;既政绩明显、又在日军入侵时率部弃城而逃.....

韩复矩的“双面”性格

出身书香门第颇有国学根底

不少人误认为韩复矩是一个不识字的武夫,实际上韩出身于书香门第,国学根底很深,不但擅长书法,而且能歌善文。

韩复矩十几岁就能到县衙任“帖写”,投军后能受到冯玉祥的赏识当司书,都要归功于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韩复矩曾参加过滦州起义,1937年,国民政府批准在北京西郊建立“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陵园 ”,纪念碑的碑文就是冯玉祥安排韩复矩写的。曾在山东工作过的陆立之,说第一次见到韩复矩时,“就感觉到世人是误解了他”,“根据其接人待物的各种态度、其谈吐表白、其心态流露,韩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当时国民党所谓‘儒将’中,还很难找到第二个人。”

韩复矩的“双面”性格

四项施政计划惠及百姓

韩复矩主政山东后,很快改组了省政府,提出了澄清吏治、根本清乡、严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项施政计划。

他特别厌恶贪官污吏,专门设立了高级侦探队,对的部门和各市县明察暗访,发现贪污受贿的官员立即逮捕,以军法处置。

那时山东境内匪情严重,流窜华北七省的巨匪“刘黑七”聚众万余,烧杀奸淫抢掠,无恶不作。韩复矩先是派兵进剿,因收效甚微遂改剿为抚,将“刘黑七”部改编为山东警备军。未及半年,“刘黑七”率部窜入河北继续为匪,经过霸县时还掘了韩复矩的祖坟,以泄仇恨。两年后,“刘黑七”再度窜向鲁西。由于旷日持久未能剿灭刘匪,韩复矩曾向南京政府递送辞呈,蒋介石再三挽留。一次剿匪会议上,韩复矩声泪俱下:“究竟我们还想干不想干?”部属为之感动,刘匪终于被歼。

1935年左右,山东境内的大股土匪基本肃清,山东一度出现较为较为平静的局面。

山东原是烟毒泛滥之地。韩复矩雷厉风行禁烟禁赌。对于吸食鸦片者,韩复矩的做法是“事不过三”,前两次抓住打一顿,第三次抓住,二话不说就地枪毙。对于毒品贩子,则一律枪毙。许多人说韩在山东“杀人如麻”。其实他杀的绝大部分都是土匪和烟贩。

韩复矩治鲁期间十分重视教育。他曾说过:“近来我国社会愈趋愈下,最大原因为教育落后而不普及。”他制定了《山东省各县强迫儿童入学办法》,勒令学龄儿童必须入学,经劝告不听者受罚。韩复矩治鲁7年,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其推行的义务教育,在全省108个县开办2000多所短期小学,。鉴于“乡村教育落后,农村破产”韩复矩又特别强调乡村教育,以便“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双轨进行。”

韩复矩的“双面”性格

组织灾民“代养”活动

1933年至1935年,黄河三次决口,山东受灾,南京政府派卫生部长刘祥恒前往山东视察灾情,却没有带来分文救灾款。韩复矩知道后很生气,派人告诉刘祥恒,如果不拿救灾现款来,就别来见他。韩复矩还组织灾民到铁路上拦截火车,凡不交款者就不许通过,并派兵保护灾民,告诉士兵谁敢动灾民一下,就向谁开枪。韩还将鲁西30多万灾民,分别送到鲁东及胶济津浦两铁路沿线未受灾地区“代养”一个冬季。

抗战初期也曾和日军血战

抗战爆发前,韩复矩曾与日本方面有过往来。抗战爆发后,韩复矩表示对日“决绝”,积极抗战。在日军对山东发动进攻后,韩复矩初期曾进行了坚决抵抗。1937年11月中旬,,韩复矩反攻德州,他率部到济阳与敌遭遇,在一个村庄里被日军包围,险些被俘,最后奋力突围,逃回济南。然而,韩复矩的抗战行动并没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和支持,而是在关键时刻发布命令,调走了韩复矩部的重炮旅和两个师。 当日军逼到黄河北岸后,,韩复矩并不主动出击。当有人劝说他出击时,韩的一番话颇能表达他的顾l虑:“你知道蒋介石什么时候跟日本人妥协吗?我们就这么几万人,这个家底牺牲完了,那时蒋介石如果忽然跟日本人来个什么协定,那华北就没有我们的份了。现在虽说是全面抗战,但蒋介石确有先牺牲我们的诡计。他叫我们死守着黄河,派重炮旅支援,但到要用的时候又忽然调走了……”韩复矩认为这是蒋介石在借刀杀人,于是采取了拥兵自保的消极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