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到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有着無比重要的作用和影響。但是很多家長卻常常選擇忽視,或者無從下手。

知乎上曾有一個提問:你見過哪些驚豔到你的教育方法?我們摘選了幾個答案,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啓發。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知友@呆萌萌 (21000+ 贊同)

表嫂對女兒的教育足夠令我驚豔。

把她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關於她的事,都會問她的意見。

小侄女兩歲多的時候,表嫂還在接一些設計公司的小活。有時候需要去公司跟人交流,小侄女又沒有人照顧,表嫂會問她:媽媽要出去一趟,你是在家等媽媽回來,還是跟媽媽一起去?現在外面很冷,跟媽媽一起去,你會覺得不舒服。

小侄女有些膽小,她會說:我要跟媽媽一起去。

雖然每次她都會跟着去,但表嫂還是每次都問她。冬天的時候,會告訴她天氣冷,夏天會告訴她天氣熱,颳風下雨也會跟她講,不管她懂不懂這些。

到了公司,表嫂會說:媽媽要去跟人談事情,你不要鬧,等一下就結束。你要是表現好,就可以喝爽歪歪。

表嫂說,有時候跟人談的不順利,就要很久,但是每次,她都特別乖。

我去她家喫飯的時候,喫飯前,她會說:媽媽,我要洗手。

喫飯的時候,她就坐在兒童椅上,表嫂會問她要筷子還是勺子?勺子要藍色還是粉色?小碗要藍色還是粉色?喫多少饅頭?喝多少粥?

每件小事,都會問她的意見,她自己選擇後,就不能反悔。菜必須喫光,粥也要喝乾淨,不能有剩飯。

那次喫飯,我真是驚訝到了,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孩子,不僅可以自己喫飯,而且還可以喫乾淨,掉在桌子上的飯粒她還會撿起來喫掉,真是又懂事又萌。

晚上的時候,她跑過來問我:姑姑,你可不可以陪我玩?

聽到肯定的答覆後,她還會問我想要玩哪個遊戲,並且會把遊戲規則告訴我。

玩了一個小時後,我說:咱們休息一下吧!

她還是很想接着玩,但是還是點點頭說:休息之後,再玩一會吧。

那個時候,她說話不清楚,我聽不大懂,她會一遍一遍的說,直到我明白爲止,尤其是遊戲規則,真是一半靠猜。我想着她這麼有耐心,一定是表嫂平時對她也是如此。

後來表嫂又生了一個兒子。大概是她五歲的時候,她弟弟不到一歲。她弟弟的玩具,她也會想玩,她就過去跟她弟弟說:這個玩具,可不可以讓姐姐玩一下。

如果她弟弟笑了,她就拿去玩,如果哭了,她就會放下。每次玩過之後,還會說:弟弟,你的玩具還給你。

她有一個裝玩具的大箱子,玩過之後,一定會收好放在箱子裏,不會到處亂丟。

去超市買東西,她會想要糖,想要買新的玩具,表嫂會跟她講家裏還有什麼什麼糖,上週已經買了新玩具,她就會很乖的不再鬧。如果是家裏沒有的,她想買,表嫂就會問她想要哪一個?例如爽歪歪和酸酸乳要哪個?平時在家也是每天只能喝一瓶飲料。

從小就讓她自己做決定,還要教會她懂得剋制,即使再喜歡喝的飲料也要定量,再喜歡喫的東西,也要定量,不會因爲你是小孩子,就要放縱你。

這麼有原則的小朋友,真的是不多見,在她身上,我真是見識到了家庭教育的差別。

我表嫂真的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女人,當年跟我表哥談戀愛,我表哥去當兵,她就一直等着他,我哥後來復原回來沒工作,她就先賺錢一起花,又找熟人給我表哥找個小公司做銷售的工作。

他們倆戀愛十年結婚,我表哥一窮二白,兩個人一起住出租屋,後來女兒出生,兩個人還是租一間標準間住。

我表哥人挺精明的,住出租屋的那兩三年,也賺了一點錢,後來女兒一歲左右,終於首付了一個二手的政府補助的貧困房,這個房子應該是挺便宜的。

表嫂從來沒有抱怨過,一直都相信我表哥,願意跟他一起過生活。即使是最苦的時候,也是很樂觀去面對。

談起之前的事,她沒有傷感,反而是哈哈大笑,講那時候的各種糗事。我哥去部隊有七八年,她每次講起來,都是提偶爾見一面發生了多麼搞笑的事,而不是說有多難熬。

她是一個好女朋友,是一個好老婆,後來成爲一個好媽媽也很正常。因爲她的心態好,觀念正,所以教導小朋友的時候,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小侄女從很小就特別喜歡幫別人拿拖鞋,無論是爸爸回來,還是媽媽回來,她都會急忙跑過來拿拖鞋。

她三歲的時候,有一次我表哥回家,她又去遞拖鞋,表哥就誇她,寶貝真棒,還親了她一下。

她立刻跑過去跟表嫂炫耀:媽媽,爸爸剛剛誇我了,還親我了,你快讓爸爸也親你一下。表嫂當時就樂得不行,不過還真的跑過去討了親親。

父母在孩子面前,很自然大方的表達對對方的愛意,不但不會教壞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學會表達愛。

表哥在每個節日都會給表嫂送花,現在小侄女長大了,上小學了,她也會給別的小朋友送禮物,也會在節日給爸爸媽媽送自己做的禮物。

有次跟表嫂去花市買花,小侄女要買一盆小花,她提出來這個要求,表嫂直接就答應了,讓她自己選。選完付錢之後,小侄女就一直抱着她的小花,溜達了大概有半個花市,也就是十幾分鍾,小侄女的花啪嗒摔地上了。表嫂看了她一眼,說你的花碎了,沒了。小侄女當時有點懵。後來又看了幾家,小侄女還想要買花,表嫂說:已經給你買了,你沒有拿好,就摔碎了,不能再買了,因爲我們之前講好的,給你買一盆。

小侄女撇撇嘴:可是,可是,我沒有了。

表嫂:對呀,你摔碎了,就沒有了,可是已經買過了,就不能再買了。

後來就買了其他的花回家了,一路上小侄女沒有再提花的事情,也沒有鬧,回家後該喫飯喫飯,該玩玩具還是玩,就跟沒事一樣。

嗯,我覺得孩子能做到這樣,挺好,家長平日裏肯定沒少下功夫。

一個巴掌拍不響?

知友@我是一隻小萌刀 (51000+ 贊同)

班裏一個女生家裏窮,但長得好看,被同校一個混混纏上了,後來糾纏中被教導主任發現,便把兩人都訓了一頓。

女生性子直,寧死不認錯誤,相反男生卻知道這種事就坡下驢就好,結果女生被請家長。

女生父親來了,她父親是個憨厚的人,大家都知道主任在欺負人,但是萬萬沒想到這個大叔也耿直,死活不認爲是女生的錯。

教導主任便說出了一句我聽了無數遍的話:一個巴掌拍不響。他爲什麼不找別人?

據回來說當時情景的班主任回憶,女生的父親想反駁這句話,但嘴巴笨,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教導主任露出了滿意的微笑,突然女生的父親彷彿下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他打了那個混混一個耳光,不知哪裏來的勇氣問:你說,響不響?

那個男生當時就蒙了,大家都蒙了,之後再也沒人敢欺負這個女生了。

以往我總怵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句話,因爲我不知道怎麼自證清白,我不知道我也不用自證清白。

但她父親這一巴掌驚醒了我,原來這個局可以這麼破。一旦知道這個道理,便再也不會陷入受害者也有錯需要自責的圈套了。

我們這前段時間發生了女孩自殺跳樓,原因就是大家都覺得一個巴掌拍不響。教導主任,老師,同學,校長,甚至父母都覺得一個巴掌拍不響。女孩子不知道怎麼解釋,其實她不需要解釋,可是她鬱結於心,最終選擇了自殺。

下次再聽到一個巴掌拍不響這種話,請給一個漂亮的回覆。對方定會對你刮目相看。

貧窮和懶惰的關係

知友@懷念(8500+ 贊同)

上小學的時候我媽帶我去喫牛排。現在想起來這種名字瑪麗蘇的改良西餐廳真是尷尬,小時候卻極喜歡。我們坐在二樓餐廳的軟座裏,聽着輕音樂,喝着檸檬水等待牛排。樓下看到一對風塵僕僕的母子,母親從包裏拿出來麪餅,兒子啃着剛買的雞蛋灌餅。我媽說你看樓下的阿姨,很辛苦吧。我說是啊,你不會又想說我們老師說的不好好學習就要幹體力活受苦,想買什麼都沒錢的那一套吧。

我媽說,很多時候貧窮並不是因爲懶惰造成的,或許別人沒有和你一樣好的教育條件,又或許沒有好的機遇,所以不要輕易指摘別人的生活。

但是你們老師說好好學習是有意義的,將來你不但可以自己喫牛排,還可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更多的人喫上牛排。

孔融要不要讓梨

知友@王妃(10000+ 贊同)

有一次飯局。喫一半了 A 同學才急匆匆的從外地趕來,給他自己的閨女(4 歲)和 B 同學的閨女(2 歲)一人一個芭比娃娃。孩子們玩着玩着就搶起來了,原來倆娃娃粗看一模一樣,細看一個穿了粉色高跟鞋一個光腳,孩子們都想要穿鞋的那個。彼時穿鞋的娃娃在 4 歲孩子手裏。

倆媽媽就開始安慰自己的孩子。4 歲孩子媽說,妹妹還小,你應該把娃娃給妹妹。孩子哪裏聽,哭的哇哇的。

2 歲孩子媽給自己閨女說,穿鞋的娃娃確實很漂亮,可是,這個沒穿鞋的娃娃是 A 叔叔買給你的,這是禮物。叔叔出差了,心裏還想着你,想着給你買漂亮娃娃。無論你喜不喜歡,我們不可以挑剔別人的禮物,因爲這是別人對你的心意。我們怎麼能嫌棄別人的心意呢?她閨女聽了,立刻不哭了,給 4 歲孩子說姐姐你別哭了,這個娃娃給你。

當時我真的好佩服 2 歲孩子媽。講真,我自己都對孔融讓梨這個說法很反感。但如果是我,我是想不出來 2歲孩子媽的這個說法的。我這個同學僅僅是個小商販。但我當時覺得她頭上生出了光環。

想補一下幾個細節。我們幾個同學常在一起喫飯,所以這倆孩子也在一起玩過 n 次,不是第一次見面。芭比娃娃是那種穿着拖地長裙的,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鞋的。也不存在我的 A 同學故意把有鞋的娃娃給自己的親閨女,他不是這樣的小氣的人。

喫飯過程中其實有很多細節都可以彰顯 2 歲孩子媽對孩子的完好教育,但是我寫上文的時候沒有提。然後我覺得2 歲孩子媽的教育特別驚豔,不是覺得這個理由有多妥帖,畢竟每個當媽的都有獨特的教導孩子的辦法。

我只是覺得她把“感恩”“不挑剔別人禮物”這種我成年以後才慢慢懂得的道理,在孩子只有 2 歲的時候就作爲最基本的常識告訴她,覺得心裏很感動吧。我相信她閨女長大以後也會長成一個優雅的女人。

同時掉河裏先救誰

知友@敬文(17000+ 贊同)

有個關於掉河裏先救誰的問題,我是聽一個前同事說的。

女同事 40 不到吧,女兒貌似初中了,半大小孩。爲了簡單點,我就改用第一人稱了。

女兒問我,如果我和爸爸都掉進河裏了,只能救一個,你救誰?我說,我會救你。她很開心,但是還沒等她說話,我又說,其實不是我會救你,而是爸爸不會允許我救他,對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有的人覺得自由理想比生命更重要,就會爲此獻身。而對你爸爸來說,你的生命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所以爸爸會要求我救你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媽媽也是一樣的。

同事說,當時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突然說了這麼一堆話,女兒聽完就哭了,說爸爸真好。

她自己也差點哭了。我聽完真的記了好久,太驚豔的答案了。

另外多囉嗦幾句,已爲人父的我深感教育孩子時的無力,常常把他的突發奇想當做無理取鬧,把他的好奇當做麻煩,把他的提問當做和尚唸經……因爲不正面回答到他滿意,他能復讀機一樣重複提問十幾遍!所以每次想起這個回答,我都會感到驚豔,這完美的解題思路,這流暢的邏輯思維,這精準的語言表達。

我相信評論區裏很多朋友都有點調侃的意思,畢竟掉水裏先救誰這問題真的太無聊。但這就是驚豔的原因呀,注意是驚豔的“教育”!問題和答案本身都不重要,突然面對孩子的一個隨意提問,回答上升到教育他學會愛人,讓他知道家庭成員之間超越生命的關愛,讓他學會無私、學會奉獻,這個教育太完美了。沒有演練也不是套路,發自肺腑充滿真誠的回答,驚豔!

— END —

本文轉自:知乎實驗室。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