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温馨提示:文末有福利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所有远方的人都与你有关,所有的远方都是故乡,因此你要用爱去对待更多哪怕与你无关的人。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本图由丁捷拍摄)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作家丁捷在《约定》中提到,他对新疆一直有一种情愫,那类似于鸟对天空的眷恋、鱼对大海的渴望。在漫长的青春岁月里,他未曾到过新疆,那里也没有他特别亲近的人,但他又清晰地感到,那里有他的牵绊。

他相信,他的生命总会和祖国那辽阔的边疆产生更深层的联系,虽然并没有特别的缘由,但他心里无比确信这点。他觉得他与新疆有个心灵的约定。

也许,我们对这种心态都不陌生,我们都曾有过,但后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成了失落的梦,从此我们只好长久铭记,却也知道再也无法实现。

还记得保罗·柯艾略讲的那个牧羊人的故事吗?那是一个喜欢旅行的西班牙少年,在那个有趣的故事里,作者讲到这个牧羊人遇见了一位水晶商人,讲到这位水晶商人年少时的梦想。是的,这位商人也有他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去的地方。他要做的事就是去朝圣,他要去的地方就是麦加。

但他始终都没有去,他有他的顾虑,其中的一个顾虑,就是他担心去到圣城麦加以后,没有动力再活下去。麦加是他心灵的归处,他却害怕现实的抵达。当然这样也好,他的灵魂始终有栖息的地方,他的心灵始终有归属,哪怕不去到那儿,他也能度过安宁祥和的一生。这是他对待他的心灵之归处的方式。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本图由丁捷拍摄)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一件事情如果很好,常常就与“道”字有关了,比如道理、有道等。“道”这个字怎么写?先要写一个“首”,然后写一个走之。“首”是什么呢?思想。走之呢?行动。“道”这个字,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如果你光思考不行动,就是一个“首”字,如果你只行动从不思考,甚至连一个字都不是。

因此,任何一个好的行为都应该是理念和行为的结合。

想必是抱有这样的认知,丁捷采取了与水晶商人不同的方式,积极践行了他与新疆的约定。正值壮年之时,他甩掉舒适的生活,远赴新疆任职,为的是重塑内心的热诚与纯粹。一直心心念念,现在终于来到这里。对他而言,这里不是远方,这里才是故乡。他先前所有的惦念,都源自故乡对他的深情召唤,他所悔恨的是自己现在才来。

波澜壮阔的伊犁河、一望无际的喀拉峻大草原、能歌善舞的边疆人民……

对生命的感激在齐腰的草地里喷薄而出,生活在这一刻得到了新的定义。

常听说,梦里梦到一个人,醒来就该去见他,那么梦里梦到一个地方,醒来也要去到那儿吧。

苏轼写道: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三毛讲: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

都是很打动人,也很有道理的。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本图由丁捷拍摄)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有时候,心灵的归处并不是某一片土地,而是一个人。

那个人是你的全部向往,即便此生不能有实际的瓜葛,但只因世间有那么一个人的存在,你便感到人生不是无意义的,还是值得期待的。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讲述了一个令人备感惊讶的故事:

阿里萨年轻的时候,爱上了年轻的费尔米娜,两人没有言语交流过,但彼此交换了许多炽热的情书,并且曾经决定结婚。但是他们的感情遭到了费尔米娜父亲的强烈反对,于是她的父亲带着她外出旅行,试图借此冲淡女儿的情感。父亲的举动没有半点效用,但是再次见到阿里萨的刹那,费尔明娜的爱情却骤然熄灭了,她不能理解阿里萨因渴慕所致的阴鸷的眼神。

于是,阿里萨遭遇了他一生中最为绝望的一瞬,心灵承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缓过来以后,费尔明娜仍然是他的明灯,他怀着对她的爱,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由于有她的存在,世间一切都充满了意义。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让人生有救的,可能就是那么一个地方、那么一个人,牢牢系住了我们的心魂。

因为这个地方、这个人,我们无论行走在哪里,都像是行走在故乡,都像是行走在那个人的身旁。所以,没有不能忍受的失败,没有不能消解的孤独,没有不能接受的命运。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本图由丁捷拍摄)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波澜壮阔的伊犁河、一望无际的喀拉峻大草原、能歌善舞的边疆人民,激起了作家丁捷内心温暖广阔的爱。对生命的感激在齐腰的草地里喷薄而出,生活在这一刻得到了新的定义。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哈喽,大家好

卷卷今天准备了5

约定》的实体书送给大家!

免费包邮哦!

给文章下方点一个"在看"

然后戳下图参加活动吧

大家也可去当当自行搜索购买哦

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心灵有归处,一切远方都是故乡

在看”点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