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 Part 01

人們都說“別成爲另類”

前段時間,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姑娘被逼相親的故事,過程相當驚悚。

原文很長,我大概整理一下來龍去脈。

母親給自己閨女介紹了一位相親對象,並直接帶姑娘到相親男家裏,美名其曰“瞭解家庭情況”。

隨後便趁姑娘不注意的時候自己開車走了,走之後還發消息告訴姑娘:“晚點來接你回家。”

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結果晚上這位母親並沒有來接自己的孩子,由於天色已晚,又在農村,根本打不到車,姑娘人生地不熟的,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在相親男家裏過夜。

半夜時分,相親男敲門,說是要拿被子,姑娘沒多想便放相親男進房間了,誰知人家一進門硬把她往牀上拖。

180與150的對抗實力懸殊,但姑娘最後還是從虎口逃生,結果一回到家,父母就指着她罵:“人家男生那麼好你爲什麼要傷害他,你這樣跑出來,人家一家的臉,我們一家的臉都被你丟盡了。”

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從頭至尾,父母沒問過發生了什麼事,第二天相親男登門後,奇葩父母還主動道歉,並讓相親男和姑娘再次獨處一室,這一次,相親男故技重施。

也就是說,在自己的家裏,自己的房間,自己的牀上,姑娘差點被強姦。

當她逃下樓質問自己父母的時候,得到的回答竟然是:“你爲什麼這麼不懂事,非要逼死我們,逼散這個家?”

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微博長文的最後,姑娘問:“難道非要我乖乖就範,讓他們能興高采烈地說閨女終於嫁出去了纔算好女兒?”

說實話,看到這位姑娘的遭遇我非常痛心,難道女兒晚點結婚,就這麼讓他們不能忍受嗎?

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我有位女性朋友,28歲,事業有成,她本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的單身生活,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找到可以跟自己共度一生的人,但父母卻覺得她太任性,太與衆不同,我朋友被強制相親,並隨時報備進度。

“那些和你一樣大的人,孩子都在跑了。”

“你爲什麼總要和別人不一樣。”

“我們都是爲了你好。”

這樣的話,我們在生活中聽到了太多太多。

幾乎所有人都在強調:“不要成爲另類。”

因爲在大家眼裏,“另類”意味着麻煩。

然而,在最近《外婆的道歉信》一書中,外婆卻說:

“要大笑,要與衆不同,人生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外婆的道歉信》是一本瑞典小說,它連續霸佔《紐約時報》暢銷榜長達50周,創下10個月售出150萬冊的好成績,它擁有超過40國翻譯版本。

一個七歲的早熟少女愛莎與一個七十多歲的瘋狂外婆的組合,碰撞出了強大的化學效應。

爆笑與催淚完美地融合在這本書裏。關於愛、原諒與守護的故事,觸動着每個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外婆的道歉信》

/ Part 02

不是所有的怪物一開始都是怪物

我家附近的街道有一位“瘋女人”,至少大家都是這麼稱呼她的。

她每天下課前都會跑到幼兒園等她的“小孩”下課。

當然,她從來都沒接到孩子,因爲幾年前,她工作太忙,孩子在一個人走回家的路上遭遇車禍死亡。

那以前,她是金融行業的精英,那以後,她成爲了別人口中的“瘋女人”。

外婆說:

“不是所有的怪物一開始都是怪物。有些因爲悲傷才變成了怪物。”

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愛莎住着的公寓裏,有好多“怪物”。

絮絮叨叨的“老太婆”布里特-瑪麗;

“醉鬼”黑衣女人;

有潔癖的大漢;

“最好的朋友”嗚嘶(一條大黑狗)。

總之,這些人在愛莎看來,非常“怪”。

後來,外婆死後,給了愛莎去了解這些鄰居的機會,她才知道,這些“怪”背後,是他們悲慘的經歷。

“醉鬼”在多年前的海嘯中,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是個心理醫生,但她擺渡了別人,卻沒辦法擺渡自己,多年來都活在陰影裏。

“老太婆”布里特-瑪麗總是很討厭,卻是個“等待”了一生的孤獨女人,但她也做了點好事,比如教“醉鬼”唱歌,讓“醉鬼”在歌曲中感受片刻的安寧。

……

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電影《搜索》

2012年,陳凱歌導演的作品《搜索》上映,女主角在得知自己不幸得了癌症後,因爲沒有給一位老人讓座的視頻,而遭受了來自各方的語言暴力、侮辱、挑釁、約架……電視、報紙、雜誌也各種轟炸。

她在這種生活中寸步難行,最終選擇了離開這個壓抑的世界。

曾經聽過這樣一段話:

“請你不要貿然評價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聽聞我做了什麼,卻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

這個世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如果多一點理解,可能就會少一些悲劇。

/ Part 03

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不應該不同”

七十多的外婆和七歲的愛莎都很古怪,一個不像老人,一個不像孩子。

外婆很頑皮,她總是惹事生非,會埋伏在雪堆裏嚇唬鄰居、上廁所不關門、在醫院吸菸、把重要的事情記在牆上因爲牆不會丟……

她隨心所欲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政治正確”這事兒與她沒任何關係。

愛莎則過於早熟與聰慧,沒有什麼朋友。

她的最愛是:外婆、《哈利波特》全套以及維基百科。

她不懂就查維基百科,從不求助他人,當然,除了外婆。

這樣的兩個人如果放在我們的生活中,想想都頭疼到不行。

但外婆和愛莎身上真正可貴的,卻正是她們的“與衆不同”。

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外婆在年輕的時候,成爲了一名外科醫生,那個時代,這樣的選擇很瘋狂,但她卻偏要這樣做。

她在世界各地救人性命,對抗邪惡,成爲了很多人的超級英雄。

後來,“某人”覺得她太老,不能救人了,外婆說,這個“某人”叫做“社會”。

就像父母逼着我們成爲“大多數”一樣,他們沒什麼錯,因爲“社會”如此。

77歲外婆征服40國讀者,10個月圈粉100萬,成年人不該錯過這本書

外婆在故事裏講到:

“起初,女王是一個勇敢而公正的公主,人人都喜歡她,但不幸的是,她長大了,變成了一個膽小的成年人,就像大多數普通的成年人那樣。她開始講求效率,避免衝突。成年人就是這樣。”

《外婆的道歉信》其實是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我們因爲長大,忘記了什麼是“童心”,我們不再勇敢,爲規則所累,最終成爲了一個畏手畏腳,中規中矩的成年人。

外婆在信裏告訴愛莎:

“好好長大,做個與衆不同的人,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不應該不同,因爲所有超級英雄都是與衆不同的,好好生活,好好大笑,好好做夢。”

我想,我們愛外婆,其實是因爲愛她本身的純粹、直接、單純、瘋狂。

如果可以,希望我們也有勇氣,對世俗說“不”,成爲一個簡單、有愛、快樂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