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将闯红灯记入个人信用系统一事引发网络热议。有人拍手称快,认为这能使公共交通更为安全;也有人认为这是征信的滥用,有矫枉过正之嫌。闯红灯影响个人征信,真的过分吗?

闯红灯记入个人征信,影响贷款、乘车和就业,过分吗?

闯红灯将影响贷款和就业?


7月1日,南京市发布了一条新的交规:从7月8日起,正式对抓拍的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根据《南京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非机动车、行人一年内闯红灯等违法达到5次及以上的,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其实,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闯红灯纳入征信系统的城市,不止是南京。

在2015年9月,武汉在部分路段启动了行人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并将行人闯红灯数据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让闯红灯的人有可能影响今后买房时的贷款办理。

闯红灯记入个人征信,影响贷款、乘车和就业,过分吗?

无独有偶,在2018年8月,长沙也在韶山路城南路口试行了人车闯灯越线智能提醒系统,并计划将闯红灯行人的个人信息接入交警大数据平台,记入相关个人征信系统。

换句话讲,在这些城市中,你一旦多次闯红灯被系统拍下,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中,那么你将来就业、贷款、保险和评奖等都会受到限制,衣食住行也会受到影响。惩罚不可谓不重。

闯红灯该不该影响征信?


闯红灯与个人信用挂钩,对于治理闯红灯乱象可谓是有奇效,但也同样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声讨和反对。

有网友认为,失信的前提是故意逃避责任,比如明明有钱却不还;而闯红灯是过失,形成的原因太多,是否恶意没办反界定。再有就是,如果过失就是失信,工作失误造成损失,公司是否也可以也报请员工失信?根据这样的逻辑,该网友认为,把过失认定为实信,是滥用信用记录,是懒政。

闯红灯记入个人征信,影响贷款、乘车和就业,过分吗?

也有网友认为,只把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记入征信系统,而机动车闯红灯不记入,这是不公平的。大家闯红灯都是一样的违规行为,正常处罚和罚款就行了,不应往征信系统里面装。

还有同样是持反对意见,但是思考角度不一样的网友觉得,这项规定对行人的约束力不太大。因为他发现那些爱闯红灯的行人大多数是退休后的老年人,他们对个人信用系统的使用需求不是很大,所以也不太会在意自己会不会被纳入实信名单。

闯红灯的危害不可小觑


闯红灯记入征信系统,这真的是小题大做或懒政吗?焦点君认为未必。

有一个段子,专门讽刺的就是国内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在国外,过马路是等绿灯亮了再走;在国内,过马路就是凑够一小撮人就可以走。

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了全民交通法治意识的缺失,行人和非机动车视法律为儿戏,随意闯红灯,既破坏了社会公共安全秩序,也极大损害了社会文明风尚。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6年前九个月中,国内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行为就导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2951起,造成600人死亡、3675人受伤。

那为何我们要把闯红灯纳入征信呢?其实从金融角度来看,这是非常科学的。

首先,一个自然人本身喜欢闯红灯,那他的交通死亡概率就非常高,也就是很容易对借款人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喜欢闯红灯的自然人其实也是对固有规则不尊重,就是价值观念有问题,也有很大概率会不尊重“欠债还钱”的规则,应该谨慎放款。

最后,喜欢闯红灯的人也是风险偏好较高的人,这类人容易把货币投入到风险高的领域,应该被加强风险管控,否则必然会提高社会整体的征信风险。

总的来讲,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基本一致的,在闯红灯的问题上可以超过五次,足以证明此人规则意识很差,其他方面不遵守规则的比率也会比较高,纳入征信,提醒社会这人漠视规则,应该被谨慎对待,有何不可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