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燒光10個億,慘遭老東家永輝超市剝離財報;7月4日,上海首店關門。

矇眼狂奔3年後,超級物種被馬雲帶坑裏了?

被馬雲帶坑裏?超級物種3年燒10億,慘遭剝離永輝,上海首店關閉

3年瘋狂擴張後,上海首店關閉

7月4日,超級物種上海首家門店——萬角場萬達店關門。該門店於2017年11月開業,至今還不足兩年時間,而它也是超級物種首次關店

超級物種,名字聽起來就很霸氣,由永輝超市子公司“永輝雲創”,於2017年1月1日推出,其實就是“高端超市+生鮮餐飲+O2O”的混合業態。

不過,這種“餐飲+超市”的新業態,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尤其是喫貨們,無論是日本的築地海鮮,還是臺北的上引水產,都讓他們找到了新的打卡聖地。

那麼,這個超級物種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餐飲+零售

作爲普通消費者,首次進入“超級物種”門店,根本就不能分辨到底是餐廳,還是菜市場、超市。

超級物種佔地面積大,店面裝修潮流時尚,消費者既可以選購食材,還可以直接在店裏烹飪、享用。

爆款+自有SKU

第一家超級物種餐飲部分SKU爲8個,都是經過內部合夥人競爭產生,每個SKU都是永輝自有品牌,並且屬於不同合夥人,單獨結算。

以鮭魚工坊爲例,日均賣出30頭三文魚,三天就可以賣掉同等面積日料店一年的三文魚數量。

被馬雲帶坑裏?超級物種3年燒10億,慘遭剝離永輝,上海首店關閉

波龍工坊也是爆款,雖然佔地面積僅爲50平米,但是能量爆棚,每日可以賣出400多隻龍蝦,每天的營業額超過8萬元。

至於零售部分,SKU爲1000多個,這些SKU都是復購率高、最具性價比的,而且是在產地直接採購,毛利率超高。

性價比高+客戶體驗好

超級物種食材不過夜,非常新鮮,價格上也非常厚道,比如波龍工坊中的波龍每隻129元,鮭魚工坊中刺身拼盤一份59元,麥子工坊中的糕點,相比同類型產品都要便宜30%以上。

更可貴的是,超級物種的購物體驗也是超一流的,在大衆點評裏,很多消費者都爲其點贊。

被馬雲帶坑裏?超級物種3年燒10億,慘遭剝離永輝,上海首店關閉

可以說,超級物種出道即巔峯,被外界視爲對標盒馬鮮生的另一大新零售標杆。

其火爆氛圍,甚至吸引了鵝廠的注意,2017年12月,騰訊46.8億入股永輝超市,隨後又以1.875億元對“永輝雲創”增資,持股15%。

自帶網紅氣質、手握大筆資金的超級物種開始一路狂飆,2017年就在全國開了56家門店,2018年更是提出要新開100家店,但實際上只完成了30%的目標。

截止2018年末,超級物種門店總數只有73家,更尷尬的是,超級物種的母公司永輝雲創,三年虧損10多億。

而超級物種在2018年前三個季度,就虧了6個億。

永輝雲創甚至成了永輝超市的“拖油瓶”,遭到了老東家的“嫌棄”,2018年底,永輝超市剝離了雲創業務。

那麼,頗受歡迎的超級物種,爲什麼會虧損這麼厲害呢?

被馬雲帶坑裏?超級物種3年燒10億,慘遭剝離永輝,上海首店關閉

超級物種賺錢難

首先,步子邁得太大。

超級物種在誕生之後,便開始瘋狂開店。表面上,開店是好事,但是因爲投入成本巨大,回收週期相對較長,需要面臨長期的燒錢狀態。

而新開的門店還要引進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更加重了超級物種的負擔。

可以說,超級物種以前是永輝超市的“香餑餑”,如今卻是燒錢的無底洞。

其次,賽道競爭激烈。

新零售概念誕生以來,阿里、京東、騰訊等巨頭,紛紛進場,超級物種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尤其是頭號競爭對手——盒馬鮮生。

儘管二者的經營理念不同,盒馬鮮生更多的,是想用線下超市解決移動電商的流量問題,而超級物種,則更像是傳統超市起家的永輝,用來吸引年輕人逛超市的產物。

但是,二者的經營範圍還是發生了大面積的重合,難免產生競爭。

而且,除了盒馬之外,還有大潤發優鮮、美團小象生鮮、蘇寧蘇鮮生、京東7FRESH等,都是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被馬雲帶坑裏?超級物種3年燒10億,慘遭剝離永輝,上海首店關閉

最後,新業態還不成熟。

超級物種出道時,確實引起了轟動,但看似耀眼的光環背後,新零售其實還處在萌芽期,不太成熟,根本沒有現成的路子可走,永輝自然要交點學費。

而且,作爲永輝超市的兩大掌門人,張軒寧和張軒松兩兄弟,對超級物種未來的發展路子,意見有點不一樣。

哥哥張軒寧主張,超級物種走“餐飲+超市+APP”的模式,而弟弟張軒松則認爲,超級物種應該偏重於“到家”服務,並且表示,未來超級物種要壓縮餐飲爲主的經營模式,重點發展“到家”業務。

一個要餐飲,一個要到家,兩兄弟誰也不讓着誰,搞得超級物種的發展左右搖擺,到最後,虧得一塌糊塗。

被馬雲帶坑裏?超級物種3年燒10億,慘遭剝離永輝,上海首店關閉

被馬雲帶到坑裏了?

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之後,阿里的盒馬鮮生橫空出世,瞬間把生鮮新零售概念推上了頭條,超級物種隨之誕生。

但是,矇眼狂奔3年之後,超級物種卻陷入了巨大虧損之中,不得不讓人懷疑,永輝超市是不是被馬雲帶到坑裏了。

不過,超級物種現在也有幾十家門店了,雖然被永輝超市“嫌棄”、剝離,但是,就這麼放棄了,實在有點可惜。

在新零售的風口下,超級物種肯定還會繼續存在,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轉型。

被馬雲帶坑裏?超級物種3年燒10億,慘遭剝離永輝,上海首店關閉

我們不妨假設,如果選擇張軒寧,以餐飲爲核心的方案進行轉型。

目前,超級物種的業態主要是“超市+餐飲+O2O”,用戶以年輕人爲主,未來如果以餐飲+超市的組合爲核心,那麼如何“抓住”年輕人,就成了重點。

現在,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消費場景,已經在超級物種實現,未來,超級物種要創造更多新奇的消費內容,來吸引年輕消費者。

另一方面,消費體驗也是關鍵。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錢不再是問題,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更看重的是消費體驗。

目前來看,超級物種將超市和餐飲相結合的消費場景,很受消費者歡迎,未來要不斷提高消費體驗,才能留住顧客。

所以,未來一段時間裏,“超市+餐飲+O2O”的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如果按照張軒松提出的,以“到家”業務爲核心進行轉型。

所謂到家,就是滿足消費者對便利的需求,在O2O的模式下,消費者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

目前來看,到家服務確實很有前途,外賣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既然喫飯可以送上門,那麼買菜爲什麼不能送上門呢?

消費者在APP上選購,然後超級物種再配送到家,這種方式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在6月8日,超級物種的廣州門店,已經啓動了無人機配送,據悉這次無人配送,僅耗時15分鐘。

這樣的配送速度可謂是非常快了,完全可以保證食材的新鮮感,而且也提高了超級物種的效率,節省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用戶的消費體驗。

被馬雲帶坑裏?超級物種3年燒10億,慘遭剝離永輝,上海首店關閉

這樣看來,兄弟倆的方案都是可行的,既然都行之有效,那爲什麼不能一起既做餐飲,又兼顧“到家”呢?

不過,隨着永輝雲創的剝離,超級物種現在由張軒寧做主,所以,未來以餐飲爲核心的方案,很有可能成爲轉型的大方向。

但是,未來超級物種能否轉虧爲盈呢?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