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寫杜甫,用交響樂來詮釋杜少陵和他文學作品中所散發出的現實主義,是開啓這段時空對話的一把鑰匙。”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葉小綱先生在《少陵草堂》蓉城首演前夕介紹說。

Q:向我們講講您這部以杜甫爲主題的新作吧,它與您之前創作的同類型交響樂有什麼不同之處?

葉小綱:我先前創作過許多以文學家爲主題的交響樂作品,有爲李白、王維、孟浩然所作的《大地之歌》,也有以魯迅爲題創作的同名交響樂組曲。這是我第一次寫杜甫,全篇分爲《狂夫》《登樓》《喜雨贈花》《登高》《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五個曲子,每個曲子對應了他詩歌中的代表作品。從形式上到風格上,《少陵草堂》都和我之前的同類作品有所不同,我感覺最大的不同在於整部作品是“悲”的,這與杜甫身上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是密不可分的。

Q:您提到整部作品是“悲”的,請問您爲什麼選擇用交響樂來表現杜甫身上的情感特質?

葉小綱:杜詩常常以描述現實景物入手,而最後把落腳點放在“悲”的抒情表達上。例如《狂夫》裏開篇一句: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最後一句: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這種“悲”的自嘲來自於他詩中對細節刻畫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作爲杜甫的世界觀,它本身是建立在對道德進步和人類能力的認識基礎上的。

再比如《茅屋爲秋風所破歌》這首詩,也是以現實的茅屋入手,最後落腳點再次回到了他的家國情懷中——“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心甘情願用自己茅屋被風吹破去換得“天下寒士盡歡顏”。詩中“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安如山”這些詞語,音域寬廣、發聲洪亮,我在配器上也特別考慮了這一點,用渾厚、織體豐富的交響樂來詮釋杜甫個人和他文學作品中所散發出的現實主義。

Q:除了在配器上作了特別的考慮外,《少陵草堂》中能否聽到四川音樂的元素?

葉小綱:《狂夫》、《春雨贈花》吸收了一些四川民歌、小調,能夠找到一些四川音樂的影子,當然我也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和音樂語言融入到了創作裏。未來我還會進一步地豐滿現在這個版本,增加一些內容。

Q:剛纔您提到會新增加一些內容,是對現版本作品還有遺憾嗎?接下來的創作會做出什麼安排?

葉小綱:我對自己的每個作品都會進行不斷的修改,《少陵草堂》現有版本在時長上還有所欠缺,創作這部作品的難點在於每首曲子都是需要配唱的,目前還有一首曲子沒有找到合適的女中音,暫時沒有完成。在兩年前接到這個創作任務時,我曾到成都草堂博物館採風,接下來我的“創作安排”就是抽出7月3號到5號的首演空餘時間,再去一次草堂,我與杜甫的“對話”還要繼續下去。

演出信息:四川愛樂樂團原創交響樂作品《少陵草堂》首演

演出時間:2019年7月3日、7月5日19:30分。

演出地點:icon雲端天府音樂廳

指揮:吳懷世

演奏:四川愛樂樂團

演唱:

夏侯金旭,男高音歌唱家,200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於聲樂歌劇系王憲林教授。2012年5月獲首屆全國大學生意大利藝術歌曲比賽第一名,2012年畢業後開始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出,由此開始了他的藝術征程。在劇院總監的賞識和培養下,至今已參演了26部歌劇,多次擔任歌劇男主角和劇中的重要角色。

郭森,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出身,師從周小燕先生,1998年第八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美聲唱法專業組二等獎獲得者,以獨唱演員身份簽約蘇黎士歌劇院。

王雲鵬,男中音歌唱家,2011年本科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同年獲全額獎學金免試赴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深造,獲碩士研究生學位。2012年在第20屆多明戈世界歌劇聲樂大賽中獨獲三個大獎,是此項國際賽事中唯一獲得三個獎項的中國歌唱家。同年受邀進入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林德曼青年藝術家計劃”學習,現爲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簽約藝術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