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断舍离恐怕也是如此而来,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期被物质追求、物欲横流所击中,进而反思出精简物品和欲望。同时这个突破口也足够大,毕竟一般人都需要自己进行家务整理,而不进行家务整理的人基本上对于自己追求什么有清晰的认知,从而明白如何节制自己在其他方向的欲望。

断舍离是一个目前十分流行的名词,针对当前汹涌的欲望,这个观点带来的自我克制和教导克制,在某些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化加快了人类工作的效率,虽然在全球并未实现所有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温饱,但在当前国情下,大部分国人都能实现较为充裕的物质享受,因而断舍离自然有市场。

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物质,很难给出一个答案。年轻时特别喜欢吃自助餐,总觉得满眼的食物,丰富的种类,一定要扶墙进扶墙出才能对得起花销。年岁渐长后,逐渐在胡吃海塞后发现肚满肠肥的后续毛病,发现吃撑的当下极为难受的身体感受。因而,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成了不要高估你的胃口,不要高估你的欲望。

断舍离,不管是第一感受还是其本身的概念,都在传达对欲望的一种精简。人的欲望其实是无休止的,若非自己领悟,你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全部欲望,毕竟这山望着那山高并不是那山真的比这山高,只是望的人的心理感受而已。因而通过对断舍离的了解,能对自我的欲望有一点反省,进而对自我选择产生一点变化,就可能产生人类一小步世界一大步的影响。

作者是日本人,日本这个民族很擅长由细节出发,进而产生理论,从而确定观念。细节中藏着魔鬼,只有当直面细节,认认真真死磕着,踏踏实实死扛着,才能在和魔鬼的斗争中攫取经验。断舍离恐怕也是如此而来,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期被物质追求、物欲横流所击中,进而反思出精简物品和欲望。

断舍离借用了很小的一个突破口来进行自我复制和宣导,收纳整理。这个突破口足够小,既不是人生选择,也不是经济追求,只是简简单单每天见的家务劳动。同时这个突破口也足够大,毕竟一般人都需要自己进行家务整理,而不进行家务整理的人基本上对于自己追求什么有清晰的认知,从而明白如何节制自己在其他方向的欲望。

书中谈到舍与弃的不同,于笔者的理解,在于做选择的人的内心选择。舍是我自主选择不需要这么多物品,即自主选择精简自己的欲望;而弃则是因为物品本身已经废弃或存在不足,不得不放弃或者丢弃,而对物品的欲望和需求依然存在。断舍离强调自主性,正如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般,只有自我意识到需要断舍离,才能真正做到了断舍离。

书中提到断舍离能改变人生,于笔者的理解是一种长逻辑的强化。因为断舍离所以知道精简欲望,因为精简欲望所以对人生有目的性的追求,而因为有针对性的追求更容易获得所追求的事物。当然,逻辑链条比这个更长,但大概差不离是这个意思。不否认坚持一个原则会改变一个行为,而一个行为被长久的执行会整体对人生产生影响。但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百分百,甚至可能不到百分之十,故,审慎的看待。

断舍离,大方向上,对读者是有帮助的,值得去学习下实践下,但要辩证的看待其理论,不要很容易陷入对此的迷信或将之视为信仰。信仰是一个很郑重其事的东西,人需要有信仰,但信仰要经得起推敲和考验。因而对于任何一个理论,都可以多去拥抱尝试,试过之后才知道个中滋味。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反馈,在自己内化出信仰,才是最纯粹的信仰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