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1969年7月5日,一架外形修長的雙發戰鬥機在試飛員尹玉煥的駕馭之下急速滑向跑道盡頭,而後像一把利劍刺向長空,這一飛,將共和國不能自行研製高空高速戰鬥機的歷史永遠甩在了身後。殲8,這型凝聚了中國航空人報國強國信念的戰機,開始了他50年捍衛中國領空的傳奇。



50年前的那一飛,創造半個世紀的傳奇



那一年,距離新中國成立僅20年;

那一年,侵略者在空中肆意蹂躪而我們卻無能爲力的歷史還未走遠;

那一年,大洋彼岸的超級大國正用F-105、F-4等一型型戰機,對他國目標狂轟濫炸;

那一年,北方的超級大國已經將米格-23等先進戰機送上藍天,轟炸機正快速跨過音障。


新中國成立以來,航空工業各型號飛機首飛那天,緊張、激動喜悅、歡呼雀躍、掌聲、淚水是從來不缺席的,因爲托起飛機騰空而起的力量中,凝結了航空人無數次努力、無數次堅持。這其中,有一架飛機,在研製過程中所經歷的挫折與堅持,讓它在歲月的更迭中顯出其獨特的意義,激勵着此後的航空人在型號研製發展的歷程中,不畏艱難,砥礪前行。


50年前的那一飛,創造半個世紀的傳奇


它就是殲8,中國第一架自行研製的高空高速殲擊機,爲此後中國飛機設計技術和管理做出大量開創性的工作。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步跨進噴氣時代的中國航空人,開始大踏步地走在航空工業發展的道路上。爲了擺脫受制於人的境況,進一步加快我國飛機國產化的步伐,滿足空軍建設發展的需要,1961年,瀋陽所和沈飛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對從蘇聯引進的米格-21飛機的全套技術資料、蘇聯樣機和散裝件進行了技術摸底、喫透工作。1964年10月,國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長唐延傑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後,提出了由摸透轉爲自行設計的新的戰鬥任務。


提出“自行設計”的自信和底氣從何而來?自1956年成立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以來,被稱爲“中國飛機設計一代宗師”的徐舜壽帶領設計師們,經過幾個型號以及摸透米格-21等科研設計任務的鍛鍊,一支具有自行設計超聲速殲擊機能力的中國飛機設計隊伍成長起來了。在這支隊伍中,湧現出一批徐舜壽所期待的那種“真正能解決技術關鍵”的專家。飛機設計是“團隊項目”,要調動每一個參研人員的積極性,集中才智完善飛機設計方案。

沒有鑽研精神就沒有殲8飛機;沒有創新精神就沒有殲8飛機的發展。要抓住技術前沿,培養科技人員的鑽研精神和創新精神。

——顧誦芬


一定要研製出我國自己設計的高空高速殲擊機


設計新機首先要確定方案。在論證設計方案時,殲8飛機在性能上並沒有選擇高指標,而是根據消化米格-21飛機,並適當加以改進提高來設計的。在“雙發”“機頭進氣”這些關鍵問題確定後,殲8飛機總設計師黃志千修改並最後確定了殲8飛機總體方案。曾任殲8研製指揮部負責人的羅時大對此評價道:“殲8飛機的設計方案是現實的,性能是有把握的。”


50年前的那一飛,創造半個世紀的傳奇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殲8飛機的研製要比在正常情況下付出數倍的艱辛,克服更多的困難,需要更加堅定的意志和信念。當時全廠各車間的生產都近於停產狀態,唯獨殲8飛機的生產仍在進行。

在殲8飛機研製的領導者劉鴻志的回憶錄中,對這個時期的殲8研製工作有着這樣的記述:“無論社會上如何動亂,殲8生產在這裏總能正常進行,廠內其他機種的生產已全部癱瘓,而殲8的研製仍在加班加點。原因何在,根本動力在於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和願望:一定要研製出我國自己設計的高空高速殲擊機。”


1967年1月

零件開工生產;至10月,01、02架飛機的零件製造基本結束,開始部件裝配。1968年4月末,用於試飛的01架殲8飛機開始總裝,兩個月完成總裝;5月1日,用於靜力試驗的02架殲8飛機開始總裝,兩個半月總裝完畢。在殲8飛機的整個研製中,共選用了新成品185項,佔整架飛機成品的40%,新材料41項,新工藝20項,每一步前進都伴隨着大量創新成果的誕生。

1969年6月

時任空軍副司令員曹裏懷到沈飛檢查工作,在認真聽取了設計人員、沈飛參試人員和試飛員的意見後,排除了反對試飛的各種雜音,果斷做出決定:“7月5日,殲8飛機上天!”

1969年7月5日

清晨,晨曦中的殲8飛機,顯得威武而雄壯,矯健而苗條,在跑道上蓄勢待發。隨着兩顆綠色信號彈凌空升起,飛機在跑道上疾速滑行,拉桿爬起,直衝九霄,矯健的雄鷹歡快地在機場上空盤旋着。

爲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沈飛在01架殲8飛機的機頭兩側,噴上了“6975”的編號。殲8飛機的首飛成功,標誌着我國在自行設計製造殲擊機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從此,中國不能自行研製高空高速殲擊機的歷史結束了。


“首飛難,設計定型更難。”


這是飛機研製人員刻骨銘心的一句警言。


50年前的那一飛,創造半個世紀的傳奇



殲8飛機從首飛成功到設計定型,整整走過了10年漫長的歷程,其艱辛的過程難以用簡單的文字描述。10年的試飛和不斷探索完善、1025個飛行起落、663個飛行小時……依靠設計人員的嚴謹細緻,生產單位的質量第一理念,試飛員的大無畏精神等,全體參研人員的精誠團結、羣策羣力,殲8飛機的性能終於達到設計要求。


50年前的那一飛,創造半個世紀的傳奇


1980年3月,國家批准殲8飛機設計定型。1985年7月,殲8全天候型設計定型。1986年2月,殲8白天型飛機生產定型,前前後後經歷了21個寒暑春秋。


50年前的那一飛,創造半個世紀的傳奇



殲8飛機經過不斷改進和完善並裝備部隊後,其聲譽與日提高,作戰性能日漸增強,已成爲當時部隊的主戰機種。不但大大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而且開闢了我國航空工業從仿製到自行研製設計的新紀元。

殲8,並不僅僅是一型飛機


殲8飛機的研製過程是曲折的,更是輝煌的。它使我國經歷了自行設計製造第二代飛機的全部歷程。殲8設計定型後,沈飛和瀋陽所根據國防建設的迫切需要,不斷創新,相繼研製成功殲8Ⅱ等各種改進改型飛機。殲8飛機枝繁葉茂,形成了系列化發展。

1985年10月

殲8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9年6月

依然是需要記錄在中國航空史上的日子。殲8Ⅱ飛機實物參加第38屆巴黎國際航展,首次亮相世界便引起轟動:“中國的,中國的飛機也來參展了!”“東方睡獅終於醒來了!”這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高空高速殲擊機首次參加大型國際航展。殲8系列飛機經過不斷改進改型正在向着國際先進水平靠攏。

2009年10月1日

在國慶60週年大閱兵上,空中編隊飛行的殲8戰機都是在殲8Ⅱ基礎上發展的新型殲擊機。殲8Ⅱ以自己優美雄健的身姿向世人表明,它的研製是成功的。在這個平臺上,它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飛躍,使殲8Ⅱ系列飛機長期成爲我國空軍、海軍的主要作戰飛機。

殲8飛機的發展創出了一條研製國產殲擊機的成功之路。通過這一系列飛機的研製、試飛和使用,促進了我國航空電子設備、航空機載設備、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帶動了一批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出現,創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健全了我國航空工業的科研生產體系。

殲8飛機的發展也是我國航空工業奮發圖強的一個縮影。殲8飛機的研製爲我國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設計師、領軍人才和技術骨幹。他們之中有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顧誦芬、管德、李明、楊鳳田、羅時大等,在總設計師、總工藝師等崗位上爲殲8的研製奉獻着青春和智慧。他們之中也有高方啓、唐乾三等,懷揣獻身祖國航空工業的雄心壯志,走上沈飛領導崗位。他們之中還有爲殲8飛機早期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的老工人,其中,飛機制造領域中第一位全國勞動模範、被人們親切地稱爲“神奇的榔頭”的陳阿玉,他敲出了數不清的殲擊機零部件。


50年前的那一飛,創造半個世紀的傳奇



如同沒有人能永存於世一樣,沒有哪一款戰機能永遠翱翔天際,總有一天,殲8系列飛機將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在殲8研製上所體現出的精神,仍將鞭策着中國航空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未來,中國的天空會出現更先進的國產先進戰機,中國航空人的責任、擔當和豪情,也會和50年前殲8最初躍入雲層時一樣,氣衝東方霄漢!


(轉自:航空工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