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荣格并非认为此书过于私密或吊诡而无法出版,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从中获取了其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并由此发展出包括原型、集体无意识个性化在内的一整套分析心理学理论。书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明白作为形而上的哲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191.《红书》荣格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红书》(The Red Book),是一本由瑞士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大约写于1914年到1930年间的分析心理学专著

主要内容

《红书》是荣格的私密之作,又称《新书》(Liber Novus),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被视为精神分析学史上最重要的未出版著作,由荣格本人亲笔书写及绘图于二百余页手稿之上。尽管原为受众而写,但荣格最终还是决定将其束之高阁,不再出版。荣格于1961去世,此后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后代坚拒荣学家们靠近此书,绝不许他人染目。直到2009年9月,全世界仅有荣格的家人及弟子共二十余人见过荣氏《红书》。此前,荣学家索努·沙姆达萨尼耗时两年才终于劝服掌管家族文产的荣格外孙乌尔里希·赫尔尼同意出版此书。

荣格并非认为此书过于私密或吊诡而无法出版,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从中获取了其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并由此发展出包括原型、集体无意识个性化在内的一整套分析心理学理论。

荣格曾经与弗洛伊德关系密切,但1913年两人决裂,荣格心理受创,退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一度备受幻觉折磨而濒于崩溃。此时,荣格身陷“中年危机”而不得不重新审视生活以从内心探索最深处的自我。为此,他记录了其中的一些梦和幻象并随后将其整理为《黑书》《Black Books》(当今只个别人手中有此书稿)。同时,在托妮?沃尔夫的精神支持下,荣格也着手开始一项重要幻象的内容写作,并配以其亲手绘制的抽象插图,最终完成了《红书》。因此,《红书》正是荣格“积极想象”之所得。依他所述,曾有两灵造访,一跛脚老人,一美貌姑娘,自称以利亚和莎乐美,携一条大黑蛇,老头再进化为腓利门,姑娘成为阿尼玛,分别代表其理论中的自性(来自意体无意识的自我审视,也是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和男人无意识中的女性。在此经历中,魔、圣、妖、灵纷至沓来,他欲拒还迎,视之为心理分析的实验,一种自愿与无意识的近身肉搏。依其传记作者芭芭拉·汉纳的记述,此时荣格下定决心,无论何方神圣在梦中显灵,他必不会任其凭空消失,直到他们向他彰显所为何来。“那些年……我追寻内在图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时光。其他一切皆由此出发。”在这个强调生物系统科学的21世纪,对于幻象的重新认识而言,《红书》的出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理解荣格著作的窗口。而且,对于其他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建立而言,这也是一扇不寻常的窗口。

作者介绍

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全称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瑞士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主要著作《无意识心理学》、《心理学型态》、《集体无意识原型》、《心理学与文学》等

192.《西方哲学简史》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书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明白作为形而上的哲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家们爱智慧、求真理的探索过程;理解历史上任何一个哲学家都要首先理解他的问题。为了体现这样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选择了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为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的提出、转变和持续,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争论和所达到的结论,正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的线索所在。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自2001年初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次作者在综合十多年来读者反馈和教学体会的基础上做出修订。增加了一些近年来较热门的哲学话题,如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皮罗主义的不可知论,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局限的哲学反思,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的哲学史观,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观点;改写了启蒙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的部分内容。

193.《怪诞故事集》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卡尔维诺编选并撰写序言的《怪诞故事集》,收录霍夫曼《沙人》、爱伦·坡《泄密的心》、史蒂文森《瓶妖》和H.G.威尔斯《盲人国》等经典,更收录了经典作家被人忽视的怪诞杰作,如巴尔扎克《不老药》、果戈理《鼻子》、安徒生《影子》、列斯科夫《无耻之徒》、亨利·詹姆斯《朋友的朋友》等等。

这二十六篇故事是卡尔维诺的"文学私藏",每篇故事附有卡尔维诺的精彩导读。

怪诞故事是十九世纪颇具特色的叙事文学作品,对我们而言,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文学题材,因为它向我们表达了很多有关个体内心和集体符号的东西。

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个现实是怪诞文学的本质所在,它最妙的地方就体现在那个现实可以在不相容的各个层面上波动摇摆。它既可以是一些极为罕见的东西,一些或许是被我们的思想投射出来的幻觉;也可以是一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平凡外表下隐藏着神秘、不安分的另一面。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

意大利记者、作家,一九二三年出生于古巴,不久随父母返回意大利,在圣莱莫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占领意大利北部,卡尔维诺加入了抵抗组织。战争结束后,根据这段经历,创作了小说《通往蜘蛛巢的小径》,获誉颇丰。而后陆续出版《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一九六七年起定居巴黎,与罗兰·巴特、列维-施特劳斯等人交往密切;出版《命运交叉的城堡》《看不见的城市》等长篇小说。一九八五年夏,突发脑溢血逝世。

194.《群魔》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群魔》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871—1872年首次在《俄罗斯通报》连载。

《群魔》的故事取材于1869年莫斯科发生的涅恰耶夫案件。涅恰耶夫(1847—1882)是彼得堡大学的旁听生,曾积极参加1869年春彼得堡的学生运动。他跑到国外后,在日内瓦与巴枯宁接近,并学习了无政府主义的阴谋策略。

1869年9月,涅恰耶夫携带建立反政府的秘密组织的计划到达莫斯科,还随身带着由巴枯宁署名的“世界革命同盟俄国分部”的委托书。他建立秘密小组,密谋成立了“人民惩治会” 。1869年11月21日,涅恰耶夫用恶意煽动、欺骗和恐吓手段,借口伊万诺夫有可能向当局告密,迫使“人民惩治会”的一群会员在莫斯科附近暗杀了他。作者用文学的形式叙述了这一事件。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内容简介

恐怖组织彼得·韦尔霍文斯基自称是在国外建立的某个“中央委员会”的全权代表,他以出色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博得了包括省长在内的大小官僚及其亲友的信任,建立和发展了地下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恐吓、讹诈、暗杀、纵火等恐怖活动,企图动摇社会基础,以便发起暴动,夺取政权。为了控制同伙,他杀害了一心想退出组织的沙托夫,事情败露后,他又撇下党羽,逃跑出国,逍遥法外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创作背景

俄国虚无主义作为19世纪中后期影响较大的一种激进思潮,一度以革命和进步的面貌著称于世,在俄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迹。作为曾经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种发端于西方的否定性思潮并不陌生,甚至一度是这种思潮的拥护者和鼓吹者。进入19世纪60年代以后,多年的牢狱生活及社会上虚无主义的盛行使作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思潮。

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年创作该小说的念头,是俄罗斯1869年发生的涅恰耶夫案件引发的。涅恰耶夫是1869年彼得堡学潮的积极分子,但他信奉的并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无政府主义;他从事的不是政治革命,而是暗杀和无情的破坏;他自封中央领导人,他的组织“人民惩治会”也没有任何纲领,一言以蔽之,他是一个无视任何道德标准的嗜血的恐怖集团首领。1869年12月2日,涅恰耶夫率同人民惩治会的成员,将不愿服从他并打算退出该恐怖组织的彼得罗夫农学院学生伊万诺夫暗杀,弃尸于校园池塘之中。这一恐怖事件顿时传遍整个欧洲,遭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愤怒谴责:涅恰耶夫等无政府主义者已“把资产阶级的不道德品行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涅恰耶夫事件发生之时,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旅居德累斯顿。他密切地关注西方报刊和俄国报刊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由此萌发了创作《群魔》的灵感,并在事件发生不久之后的次年2月拟定了提纲,将涅恰耶夫谋杀伊万诺夫这一情节作为全书的高潮。

这一事实表明,刺激作家去写该小说的直接动因不是他对俄国虚无主义或革命运动的反感,而是对于恐怖主义谋杀现象的愤慨。

激发写作此书灵感的涅恰耶夫事件并不是革命事件,更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事件,而仅仅是一场血腥的恐怖刑事案件;小说并不是史书,它的任务不是记述真人真事,而是塑造典型人物。

斯捷潘这一人物的原型是季莫费伊·格拉诺夫斯基,此人向往西欧,渊博,在大学教书期间,他竭尽全力宣扬西方的种种优势,并贬低了本国制度的种种弊端。他言辞激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反响。正如文中所描述的斯捷潘一样崇尚西欧:“‘我’说的仍旧是那个欧洲,仍旧是那些德国人,他们当了我们两百年的老师。再说‘我们’俄罗斯乃是个大误会,这误会单靠‘我们’自己,没有德国人帮忙,自己又不劳动,是解决不了的!”“斯塔夫罗金的原型是无政府主义的领袖巴枯宁”。维尔霍文斯基其原型是涅恰耶夫事件的主犯涅恰耶夫,他像涅恰耶夫一样是一个嗜血狂魔者,实施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与暗杀行为后,彼得逃往国外。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19世纪俄国作家。1821年11月11日出生于俄罗斯一军医家庭。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在那里与一生的至亲——兄长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起阅读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1844年10月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可以自由阅读和写作的文人。

1845年春天,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第一部小说《穷人》。作品有:《二重人格》、《死屋手记》、《舅舅的梦》、《斯捷潘契科沃庄园及其居民》、《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195.《自由国度》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自由国度》是印度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第一部有关后殖民时代非洲混乱状况的虚构性作品。

文本讲述两个白人——鲍比(原殖民政府的公务员)和琳达(一位殖民官员的妻子)从当时正处于部族战争中的某非洲内陆国家的首都开车返回南方公署安全区的途中所目睹的黑非洲社会状况和所经历的险情。

这里的“自由国度”其实指的是殖民者撤退之后或行将撤退之时黑非洲大陆国家的部族屠杀、经济的瘫痪、社会的混乱无序和土著人自由的失重等情况。故事同时传达出了当时仍然滞留的欧美白人内心深深的不安全感。

《自由国度》获得1971年英国文学布克奖。

中篇小说《自由国度》描写的是前统治者来到前殖民地寻找自由时无法逃避的困境。小说主人公鲍比试图通过到曾经的领地旅行来享受自由,却无奈身陷囹圄。

文本一开始描写道:地处非洲的这个国家有一位总统,还有一位国王。他们分属不同的部落。部落之间结怨已久,随着各自的独立,彼此之间的摩擦愈来愈严重。国王与总统均与各地白人政府的代表们有来往;白人受到两边的讨好,就感情而言,他们更喜欢国王,但是总统实力雄厚,他还有一支来自他的部落的、新式的军队,因此,白人便决定支持总统。于是本周末,总统终于派出军队攻打国王。

小说主要描写鲍比与另一位政府官员的妻子琳达驱车400多英里从首都返回南方公署区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他们刚一上路,就听见一架盘旋在上方的军用直升飞机发出的阵阵轰鸣声:“雅克—雅克—雅克—雅克”。最初,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危险,也没有什么恐惧感,俩人一边欣赏着非洲的景色,一边海阔天空地谈论着非洲、英国和各自的生活经历等等。但是越往前走,他们越来越发现自己处境的危险与可怕,一辆军用卡车恶意地要将他们从公路上挤下去,尽管他们成功地逃离了险境,但心理变得越来越紧张,谈话也越来越陷入窘态,俩人甚至吵起架来,以至于琳达下了汽车,自己走了一段路。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在一个检查站,鲍比下车接受检查,检查车辆的士兵开玩笑地说,鲍比是不是想把自己的手表送给他们,鲍比说不愿,结果他被重重地扇了一个耳光。鲍比威胁他们说,自己是个官员,他要揭发他们的罪恶行径。这话使他进一步惹火烧身,那些士兵让他受尽了污辱。他本以为他们只是要污辱他一下、将手表抢走便会完事,谁知除了用靴子对着他的身体狠命地乱戳乱踢之外,他们并没有抢他的手表的意思。这让鲍比害怕了,认为他们要杀死他。他想哭,但又不敢哭。他躺在地上装死,最后失去了知觉。当鲍比清醒过来后,他小心翼翼地逃脱了

创作背景

15世纪开始,随着欧洲主导的地理大发现及随之而来的黑奴贸易的开展,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使他们在非洲大陆的统治合理化而炮制过种种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谬论,宣称非洲是一块没有历史可言的蒙昧大陆,说非洲黑人是一个最为劣等的种族,说他们没有也不配拥有自己的独立政府和民族文化等。

黑非洲,或者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几乎完全封闭在两个大洋和两块沙漠之间:北面是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南面有卡拉哈里沙漠,西面是大西洋,东面则有印度洋。这一切构成了严重障碍。

奈保尔笔下的非洲指黑非洲的心脏地带:刚果、乌干达、卢旺达、安哥拉及临近地区。黑色大陆在殖民者到来之前保持着古老的刀耕火种初民生活;殖民者到来之后,进行了疯狂地掠夺与精神摧残

作者简介


你读过的书有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你算不上了解世界


V.S.奈保尔(1932-),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出生于特立尼达岛上的一个印度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奈保尔著有《米格尔街》、《斯通先生与骑士伙伴》、《自由国度》、《游击队员》、《河湾》等。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