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從股權結構來看,長潤影視和長潤文化兩家公司之間已經沒有關聯,但上海的莫先生卻告訴記者,他通過長潤影視的官方微信分幾次購買了20萬元的《狐蹤諜影》版票,收款方卻是長潤文化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朱先生告訴記者,長潤影視並不承認他的投資者身份,只說是購買版票的客戶。

【曝光】電影《狐蹤諜影》涉鉅額非法吸存 洪金寶、趙文卓、余男均成撈金“噱頭”

青松劍客 昨天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兩年前,號稱由洪金寶監製,趙文卓、余男主演的國內首部反恐題材電影《狐蹤諜影》,票房可比肩《戰狼》,預計可達30億,卻未能如期上映。

該電影的製作公司蘇州工業園區長潤知識產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長潤影視”)也首創“版票”概念。其業務員宣稱投資版票可以在電影公映後參與收益分紅。一時間,吸引了不少人投資。


電影《狐蹤諜影》涉鉅額非法吸存 洪金寶、余男均成撈金“噱頭”



但兩年過去,電影的主演更換,又被洪金寶“打臉”稱未參與,且迄今爲止仍未上映。很多投資者認爲自己參與了一場精心謀劃的騙局。更讓他們失望的是,長潤影視不承認他們的投資者身份,只是版票購買者。

長潤影視回應,公司與業務員之間是委託關係,他們的承諾與公司無關。版票購買者可以按照合同獲得公司“贈送”的收益分成。

根據長潤影視和電影版票購買者簽訂的合同,有律師認爲,這是很明顯的非法吸收公衆存款,屬於非法的金融活動。

此外,《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長潤影視的前股東被判處犯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部分投資者正是通過其購買版票。


版票收入1.4億


2017年底,廣西的朱先生在一個直播羣中被推薦購買了100張電影版票,每張1000元,共計10萬。

朱先生說推薦人名叫朱勇,自稱是長潤影視的經理。在他向朱先生提供的宣傳資料中,公司將要籌拍《狐蹤諜影》,該電影是國內首部反恐題材院線電影,由洪金寶監製、趙文卓自導自演,並擬邀請法國著名演員讓雷諾出演,將在2018年國慶檔上映,票房可比肩《戰狼》,預期可以達到30億元。在直播中,他介紹大家可以投資電影版票,電影公映之後參與收益分紅。

朱先生說他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上查到了電影的備案信息,也找到不少關於該電影版票投資的信息,確認了投資的真實性之後他以愛人的名義購買了10萬元的版票。

根據朱先生提供的轉賬記錄和合同,收款方和合同的甲方都是長潤影視,乙方是他愛人。合同載明,《狐蹤諜影》電影版票是《狐蹤諜影》版權所有人特別授權,共發行14萬份,總計可獲得該電影50%的收益分紅、50%的電視臺版權收益分紅、50%的海外版權收益分紅,分紅將按比例分成。

同時,合同規定,如電影因製作方原因導致未能在製作完成之日起一年內公映,乙方可選擇三種方式處理:要求製作方及版權所有人按版票票面價格回購;按票面價格在長潤影視平臺換購;繼續持有直至公映獲得權益分紅。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長潤影視瞭解到,版票早已售罄。這意味着,長潤影視拿到了1.4億的版票收入。


“版票用於收藏”


但後續發生的事情,朱先生漸漸覺得愈發蹊蹺。

電影開拍後,官方資料顯示主創人員更換。賣點之一的“趙文卓自導自演”成爲泡影,導演換成孫樹培,男主演換成首次出演電影的徐佳,女主演則由金熊獎和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得主余男更換爲黃聖依。

2018年4月25日,洪金寶委託律師發表聲明,稱從未擔任、簽約或計劃簽約擔任《狐蹤諜影》電影監製一職。

電影也並未如約在當年國慶檔上映,並至今仍未上映。與此同時,朱勇也消失了,朱先生通過各種渠道都無法聯繫到他。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致電長潤影視,其客服回應:電影延期是因後期製作時間較長,但已於3月22日正式製作完成並送審,目前在等待龍標(公映許可證),無法確定上映時間。

公司宣傳客服主管李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主演更換是因爲演員的檔期、拍攝等問題進行了相應調整。至於洪金寶委託律師發表的聲明,他稱雙方最初已經談好,長潤影視也已經支付了一部分酬勞,但後來因爲洪檔期不合適,才進行了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朱先生告訴記者,長潤影視並不承認他的投資者身份,只說是購買版票的客戶。至於業務員當時對朱先生承諾的投資行爲,公司沒有進行解釋。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重慶的鄧先生身上。他提供了2月到蘇州長潤影視的辦公地希望辦理退款時,和公司員工的溝通記錄。對方說鄧先生所籤合同不是投資合同,電影版票只是用於收藏。公司與業務員之間只存在委託協議,業務員的承諾與公司無關。但他們承認錢確實是用來拍電影。

李堯也對記者證實了上述說法。他說版票只是由公司發行的具有收藏價值和門票功能的票,可以用於參加電影的發佈會、路演等活動。


涉嫌非吸


李堯表示,版票會贈送票房收益分紅。但至於投資與贈送的區別,以及版票贈送的分紅是指電影公映之後的營收還是盈利,他表示自己不負責相關工作,沒有辦法解答。他說,已將記者的聯繫方式轉給公司相關人員,他們會聯繫記者進行回覆。但截至發稿時,記者未收到相關回復。

根據長潤影視和電影版票購買者簽訂的合同,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曉亮認爲,這具有明顯的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的特徵。長潤影視在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的情況下,向不特定人羣進行公開宣傳,並承諾回報,已經涉嫌非法集資。換用“贈送”“投資”“回報”這些字眼,都只是文字遊戲。

據官網介紹,長潤影視是2017年10月20日由蘇州工業園區長潤知識產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各方發起成立的“IP影視版權平臺”,集合“IP影視產業”上下游各方資源,開展IP影視版權服務、IP影視衍生品銷售、IP影視權益評估以及影視產品宣發等各項業務。

記者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上找到了該電影的立項備案信息。備案單位是上海豪穎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豪穎影視”)。

長潤影視提供給版票“客戶”的電影製作完成通告,只蓋有長潤影視和上海掌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公章。李堯稱後者已從豪穎影視處購得電影版權,豪穎影視退出了電影的出品。

天眼查顯示,2018年4月28日長潤影視進行了股東變更,其股東蘇州長潤文化產權交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長潤文化”)退出。

而在其退出股權結構的兩個月後,長潤文化被法院一審認定犯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法人和財務總監等相關人員也被判處不同年限的有期徒刑。

今年初的二審判決書顯示,長潤文化在未取得金融主管部門批文許可的情況下,違反政府主管部門“任何文化產權交易所均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爲均等份額公開發行”的禁止性要求,將文化藝術品收益權拆分爲均等份額,許以9%-14%不等的年化收益率並承諾到期兌付回購,向社會進行公開發售。共向99名社會不特定公衆非法吸收存款近4000萬。

雖然從股權結構來看,長潤影視和長潤文化兩家公司之間已經沒有關聯,但上海的莫先生卻告訴記者,他通過長潤影視的官方微信分幾次購買了20萬元的《狐蹤諜影》版票,收款方卻是長潤文化公司。他向記者提供了其中一次的轉賬記錄,消費名稱是“長潤影視掃碼支付”,對方信息是長潤文化公司,付款時間是2018年1月。

對此,李堯也並未做出解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