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金會的助教行動項目,帶來了綠色共享教室、自由組合式的書桌、圖書等硬件投入,並招募城市優秀志願者導師和教育機構,通過線下培訓+線上課程組合的方式,推動學校老師開設拓展性素質教育課程。“比如木藝課、智能機器人課、心智素養課、繪本課程、科學實驗課、教師課程開發能力提升課等,在培訓過程中,不僅老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引導提問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可以得到提升,還能給孩子帶來廣闊的視野,開啓孩子的潛能,培養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錢江晚報 記者 高佳晨

7月3日上午,位於麗水市雲和縣的城西小學,原本已開始放暑假的校園裏卻一改以往的寧靜,熙熙攘攘地聚滿了學生和老師。

原來,有場特殊的課程正在這裏舉辦。老師們一改往日的講課風格和講課方式,通過課件、實驗、講故事、做手工等方式,跟孩子們來了一場互動性極強的“模擬課堂”。而這,正是浙江綠色共享教育基金會(簡稱基金會)今年的“綠色共享·助教行動”中,針對當地老師們培訓後的成果。

公益助學,正由以往幫扶困難學子的1.0助學模式,轉型爲培訓當地老師的2.0助教模式。據瞭解,自基金會2017年開展助教項目以來,全國共有84所學校的老師參與培訓,受訓的鄉村教師共316名,受益學生近萬名。

十餘年資助4000多名大學生

三年前基金會開始轉型

華立集團黨委副書記、浙江綠色共享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韓萍,此次參與了全程的助教培訓。她告訴記者,基金會自2007年成立以來,每年都會資助達到一本、二本線以上的貧困大學生讀大學,一年6000元。

諮詢情況、實地走訪、現場調研、覈實打款、保持跟進……看似簡單的助學,前期要做的準備工作有很多。這樣的幫扶,基金會一做就是十幾年,資助的大學生超過4000人。

但是,對孩子們僅僅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是遠遠不夠的。

“在貧困地區,相較大學生們,小學生更需要幫助。城裏的父母從孩子很小開始就注重方方面面的培養,孩子們的差距在小學就已經在逐漸拉開,導致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7年我們開始助教活動,培養貧困鄉村的小學教師。只有老師更好,才能輻射和影響更多學子。”韓萍說。

在韓萍看來,貧困地區的學校,最缺的是課程拓展,需要打開老師和學生的思維能力。但這些學校教師隊伍普遍專業性不強,兼帶科目嚴重,接受新知識能力也較弱。

“基金會的助教行動項目,帶來了綠色共享教室、自由組合式的書桌、圖書等硬件投入,並招募城市優秀志願者導師和教育機構,通過線下培訓+線上課程組合的方式,推動學校老師開設拓展性素質教育課程。”韓萍告訴記者。

綠色共享教室改善教學環境

線下培訓、線上課程雙管齊下

雲和城西小學這次熱鬧生動的“模擬課堂”,是在學校的“綠色共享教室”裏進行的。

進入“綠色共享教室”,簡潔明快卻不失溫馨的裝修風格讓人耳目一新。教室內,所有桌椅輕便、可移動,老師和同學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和人數,重新排列組合;教室空間“多中心化”,爲師生交流提供自由寬鬆的環境;教室還配用了互聯網一體機,聯通教室與外界。

硬件到位,“軟件”自是必不可少。“比如木藝課、智能機器人課、心智素養課、繪本課程、科學實驗課、教師課程開發能力提升課等,在培訓過程中,不僅老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引導提問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可以得到提升,還能給孩子帶來廣闊的視野,開啓孩子的潛能,培養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韓萍表示。

已有15年教齡的杭州之江外語實驗學校英語老師周陽,是此次前往助教的志願老師之一,加入基金會已有3年時間。

“相比杭州的全英文授課,當地老師上課還是會夾雜不少中文,授課模式也比較單一。比如教單詞,就是單純讀一遍然後學生跟讀,比較枯燥,發音也不夠準確。助教培訓過程不僅教當地老師怎麼上課,幫他們一起打磨課程,把自己所有的課件和經驗分享給他們,還會把很多好的在線課程和軟件全部帶過去,教他們如何使用。最重要的,是想培養當地的老師,授課過程中能讓孩子‘忘我’,全身心融入到課堂內容中去。”

周陽老師的英語培訓課上,來自杭外的小志願者們化身“醫生、廚師、司機、農民”,來了一場cosplay式的英語課,讓人人都是參與者,孩子能更加全身心投入。

周老師說,以前的培訓結束後,當地的老師隔三差五還會發來視頻,互相講英語,聊一聊教學上遇到的問題。“山裏老師非常淳樸,在艱苦的環境當中做一支照亮別人的蠟燭,非常打動我。”

孩子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

期待更多專業志願者加入

幾天培訓下來,“模擬課堂”的反饋效果很好。最直觀的受衆,就是孩子們。

“我非常喜歡《炫酷科學實驗室》,在課堂上,我覺得老師變成了魔術師,帶我們玩‘頭髮喝水’、‘六月下雪’、‘火焰掌’、‘降妖除魔’等神奇刺激的遊戲,還讓我們開動腦筋探索這些神奇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讓我不知不覺學到了很多知識,科學課真有趣!”城西小學301班學生張晨欣下課後,仍覺得意猶未盡。他說的,正是“模擬課堂”上的科學實驗課。

分享科學實驗課的城西小學老師許偉芬課後也感慨萬千,“原來科學課也可以‘秀’起來,能讓孩子們小試身手,還能學到各種科學原理。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孩子們也能全身心投入。這次培訓後,我深深體會到教師教態相對誇張、有趣一些,能更加吸引學生注意,促進教學。”

在校長王長富看來,這樣的公益助教帶來的幫助和效果是實打實的。基金會除了帶來資源,還帶來大城市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模式,手把手地教會當地老師。“像一些留守兒童,話不多,膽小、自卑,有了老師們的正確引導和更多愛心人士的關注,他們也會感覺到愛,變得陽光自信、愛說話、快樂起來。”

王長富告訴記者,城西小學共有36個班級、91個老師、1624名學生,大部分孩子都來自貧困家庭,比如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留守兒童家庭、單親家庭等。有些家庭沒有房子住,租一塊地種香菇,就在地裏搭個棚,五、六口人擠在裏面,和香菇住在一起。

“我們的骨幹老師培養出來,很多都往城裏流動,留不住人才。我們學校的老師平均年齡39.5歲,數學老師平均年齡43.2歲,已經有很多年沒有新的數學老師來了。”

王長富最希望的,是能有更多人走進城西小學,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羣體,給他們一點關愛,給他們過過生日,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

公益之路,溫暖卻也漫長,也會不斷發展更新。“現在的公益,不再停留在物質資助。你可以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參與公益,只要你有心,都可以來參與,希望一些領域專家、資深老師能更多來參與助教項目,一起將公益的力量放大。基金會會承擔項目過程中的費用。”韓萍說。

如果您有意參加愛心助學,可關注浙江綠色共享教育基金會微信公衆號“綠色共享公益基金會”並留言,或致電0571-88900802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