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支持老区苏区建设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党员教育基地,汕尾正在规划兴建“海陆丰干部学院”,将其打造为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党史革命史研究基地和重要红色旅游胜地。除了加强平安建设外,汕尾充分利用当地革命老区的资源,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从红色文化中锤炼党性、提振精气神。

汕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927年11月10日,这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府。周恩来、彭湃、叶挺、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杨其珊等一大批革命先辈曾在海陆丰大地留下革命足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区苏区的发展。

近年来,汕尾始终把人民群众对平安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作为改变汕尾营商环境和树立汕尾形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实在在举措和扎扎实实行动不断改善社会环境。2017年以来,全市社会治安平安稳定,城市形象明显提升,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界的认可,探索出革命老区平安发展的“汕尾样本”


“汕尾样本”告诉你:“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是正面谚语

汕尾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本报记者 景国民 摄


重击犯罪铁腕惩恶

由于长期与自然灾害做斗争,汕尾人养成了顽强骠悍性格,有“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之称。这句原本形容勇于斗争的正面民谚,却在持续发生贩毒、抢劫和斗殴事件后被抹上一层负面色彩。社会治安长期影响着汕尾形象,也无形中阻挡了投资者。

为彻底扭转外界对汕尾的认知,当地党委政府铁拳出击,取得很好效果。2017~2018年,汕尾市共接报刑事警情5796起,占全省0.44%;治安警情12884起,占全省0.6%;刑事案件共立6595起,是全省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命案发案数保持全省低位运行,2017年全省命案防控工作现场会在汕尾市城区召开,专门推介城区命案防控经验。

强力扫黑,铁腕惩恶。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至今年6月13日,汕尾共打掉涉黑涉恶势力犯罪团伙135个,抓获1853人,立案查处了一批涉黑涉恶犯罪问题“保护伞”,扫出了正气,顺应了民心,彰显了正义,得到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同时,汕尾警方坚定不移抓好禁止“洋垃圾”入境这一重要举措,全面整治陆丰碣石旧服装“洋垃圾”问题,共拆除旧服装门店3279间,拆除存放旧服装棚寮、仓库3034间,收缴旧服装约1.6万吨;抓捕违法犯罪人员12名。持续30余年的陆丰市碣石镇旧服装“洋垃圾”问题被连根拔起。

此外,汕尾多措并举,成功回收并销毁3000余辆三轮车,整个过程实现“零投诉、零上访”,彻底解决了持续30年的影响市区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的载客三轮车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

“汕尾样本”告诉你:“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是正面谚语

汕尾执勤点民警查验车辆。本报记者 景国民 摄


举全市之力禁毒“摘帽”

“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铁腕治乱、猛药去疴,着力整治影响汕尾形象、制约汕尾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陆丰毒品问题,我们铁定决心、狠下功夫,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追责问责力度、前所未有的人员队伍经费保障力度、前所未有的硬件建设力度、前所未有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和前所未有的打击震慑力度,举全市之力大打全民禁毒歼灭战。”汕尾市委书记石奇珠称。

举全市之力,推进陆丰禁毒重点整治,依法严打毒品犯罪。2017年至今年5月,汕尾共抓获涉毒在逃人员479名,先后召开4次宣判大会,依法对37名罪犯执行死刑。全市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零”发生,在校学生吸毒“零”发生。省禁毒办委托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汕尾全市群众禁毒知晓率达98.6%、对禁毒工作满意度达99.3%。

2018年12月,在海南省召开的全国禁毒重点整治示范创建暨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禁毒委宣布取消陆丰市禁毒重点整治地区“国帽”。

同时,乘势而上,汕尾市出台了《汕尾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从今年开始在全市部署开展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努力推动陆丰从毒品重灾区向全国禁毒示范区转变,彻底铲除毒品犯罪滋生土壤。

“汕尾样本”告诉你:“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是正面谚语

民警向学生宣传法治知识。本报记者 景国民 摄


创新社会治理工作

汕尾重视调解员的作用,建立“以案定补”专职调解员聘用制度,将矛盾化解在一线。近两年,全市共调解民间矛盾纠纷6449起,调解成功率99.53%。

同时,汕尾大力实施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等制度,增强基层治理活力,夯实平安建设根基,形成了城区金町村、海丰县新山村等一批基层治理典范村(社区)。建市28年一直无法打通的市区红海西断头路,仅用3个多月就完成680余户和一间有300余年历史的老祠堂的拆迁并实现“零上访”;全市近两年新征收9万余亩土地,陆丰核电、宝丽华火电、陆丰南塘和海丰可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等工程顺利建设投产,均没有引发邻避问题。

近年来,在汕尾各级部门努力宣传下,全市法治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开展面向基层的法治宣传教育,重点抓“两头”:基层干部群众和全市54万余名中小学生,尤其是每周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一节“禁毒+文明+法治”教育课,增强了青少年法治观念。汕尾城区、陆河县先后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区)。2017年以来,全市有7个村(社区)获评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750个村(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

弘扬海陆丰革命传统

除了加强平安建设外,汕尾充分利用当地革命老区的资源,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从红色文化中锤炼党性、提振精气神。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域革命老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故乡。

近年来,汕尾全面整理红色家底,对全市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进行“拉网式”普查,抢救性挖掘保护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共审核1.3万余份基础性资料,形成红色历史及革命遗址资料5800余份,编印了《汕尾市革命遗址图册》。

革命遗址数多达617处,数量居全省首位。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弘扬海陆丰革命精神,汕尾制定出台了全省第一部红色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汕尾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条例》,从立法高度规范并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相关工作。2017年以来,推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历史展览馆、周恩来渡海处革命旧址等9个项目列入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投入资金4060万元。依托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9个国防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为进一步支持老区苏区建设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党员教育基地,汕尾正在规划兴建“海陆丰干部学院”,将其打造为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党史革命史研究基地和重要红色旅游胜地。同时,汕尾还依托13个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定期向全市干部群众和各级党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络。

经济建设日新月异

平安建设出成效后,促进了乡贤信心回归,近年来全市重点产业园区70%以上项目是由汕尾乡贤回来投资。汕尾也积极利用作为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的沿海城市,再加上深圳对口帮扶、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及海陆丰革命老区政策的独特优势,做好“融湾强带”文章,释放老区政策红利,成为汕尾发展的战略选择。

同时,汕尾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建设,完善对外交通体系,构建“陆、海、空”立体交通格局。汕尾创新实施市、县、镇、村四级联创,对6个县市区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面子”、“里子”两手抓,不断提高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围绕“干净、方便、安全、和谐”创建思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文明素质也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汕尾还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发展体系和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通过3年的“造血式”精准扶贫,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52元,增长10%,在粤东西北各市中增幅第一,全省第5;3年累计实现脱贫人口10万余人,有劳动力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2.2元。

这个承载着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正在瞄准“广东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全新定位,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历经美丽嬗变,进一步讲好汕尾故事、展示汕尾新形象,扩大汕尾对外影响力。


记者 欧汉华 通讯员 吴昭坤 刘锦华 黄贤嘉

编辑 贺依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