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採訪,你裝備太全了,單反相機、智能錄音筆,還帶了無人機。”5日,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第二日採訪中,每到一個採訪點,來自中國網的董寧都會被現場圍觀。

同行眼中的採訪裝備控 中國網董寧這兩天有啥“心”感受?

圍觀者既有“同行”,也有被採訪對象。大家之所以將視線聚焦到他的身上,是因爲他對吉林關注和令人敬佩的職業素養。

揹包最多、裝備最全、觀察細緻……這些成了董寧採訪標籤。

第二天採訪結束,董寧有着怎樣的感受?在與中國吉林網對話中,他給出答案。

同行眼中的採訪裝備控 中國網董寧這兩天有啥“心”感受?

中國吉林網:今天鎮賚縣特色養殖產業扶貧基地是在白城地區最後一個採訪點,如果階段性總結一下這兩天有什麼感受,哪些採訪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董寧:採訪正式啓動以來,整個採訪團跑了五六個地方,無論是在縣城,還是在各個村鎮,各地都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脫貧攻堅。其中最爲深刻的是通榆縣烏蘭花鎮陸家村易地搬遷,讓百姓踏踏實實有了固定的收入,而且老百姓還能脫離土地束縛,根據自己的意願做一些別的工作,這是很值得推廣的“陸家村”模式。

中國吉林網:我們觀察到,在兩天的採訪中,對庭院經濟這個話題特別關注,這是爲什麼?

董寧:的確是這樣,我比較關注的庭院種植,一直有個疑問,這種庭院種植是否能夠幫助當地的村民脫貧?通過採訪後發現,庭院經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對整個村民家庭收入是一種非常有效補充,做法都非常好。

中國吉林網:加了微信之後,翻看了你的朋友圈。關於脫貧攻堅報道,你一直持續關注?

董寧:今年我針對脫貧攻堅,也去了國內好多地方採訪,整體感受是各地都熱情高漲,確實有很多卓有成效的辦法,到目前也都取得了很好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吉林網:聽同行的媒體時,你此前來過吉林?

董寧:來過,之前去過長春和延吉,但有點像“走馬觀花”,但這次不一樣,網信部門精心組織,真正能夠沉下來,看看當地脫貧攻堅一線的現狀。

中國吉林網:今天我們經歷了6個多小時車程來到延邊州,未來幾天將繼續深入延邊州汪清縣、圖們市、安圖縣等地進行採訪,對此你有何期待?

董寧:根據採訪日程,我關注到接下來的採訪中,小木耳帶動大產業,非常想看看。聽說這裏木耳產業有了產業鏈,給種植者的生活帶來變化,是非常期待的。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賈子堯 攝影 張秋磊)

同行眼中的採訪裝備控 中國網董寧這兩天有啥“心”感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