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竭力推崇、吶喊讀懂、讀通《陳氏太極拳圖說》和《陳式太極拳》,不僅因爲她們是古典和現代第一部全面介紹、系統闡述太極拳的書籍,更因爲她們的內容正宗、嫡傳。筆者首先要吶喊的是讀懂陳鑫1933年的《陳氏太極拳圖說》,讀通顧留磬、沈家楨1963年的《陳氏太極拳》。

當今太極拳運動如火如荼,太極拳諸多益處得到世人認同,太極拳強烈的技擊漸次得到顯現,以此內涵的太極文化逐步得到世人的共識,於是乎,各類太極拳書籍層出不窮,但曲解杜臆甚多;各級太極拳“大師”蜂湧沓來,但真僞難辯;各種太極拳嫡傳、正宗摩肩接踵,但魚目混珠。筆者對這種現狀深感憂慮,也許這就是社會轉型期必須付出的社會成本吧。按太極拳技理,陰陽互爲其根,適時轉化,太極拳界表現的“真僞”、“魚目”不正是陰陽之理嗎?只不過是陽盛還是陰盛,不敢妄斷。但有一點筆者可以作爲,力促其向陽轉化。也就是對理解太極拳原義、明辯事實真僞、追求太極拳真諦搖旗吶喊。筆者首先要吶喊的是讀懂陳鑫1933年的《陳氏太極拳圖說》,讀通顧留磬、沈家楨1963年的《陳氏太極拳》。

讀懂陳鑫 讀通顧留馨

陳鑫(1849—1929),清末民初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氏太極拳第八世傳人,陳氏太極拳技理集大成者,其著作的《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掃武術界保守私密,概不外傳之弊,向世人拱手捧出家傳太極拳理法精髓,使世人豁然開朗,得見太極拳本來面目。

顧留馨(1908—1990),聞名遐邇的現代太極拳專家、太極理論家。其1963年與沈家楨合著的《陳氏太極拳》,根據陳氏後人,一代太極宗師陳發科及子陳照奎的拳架及家傳拳理,高度總結、詮釋、系統介紹了陳氏太極拳,爲世人留下陳氏太極拳鮮活的現代資料。

《陳氏太極拳圖說》用易理說拳理,引證經絡學說,以纏絲精(勁)爲核心,以內勁爲統馭,逐勢詳解着法、運勁之規矩。該書揚揚灑灑近30萬字,圖文並茂,技理交融,是第一本全面闡述太極拳理論及其拳勢的古典書籍。然,陳鑫系清末貢生,語言多用文言句,加之又用古人易經及經絡引證,給當代人帶來閱讀的不便。但正是如此,我們才能感受到太極拳的奧妙,太極拳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實說,《陳氏太極拳圖說》不是一本好讀的書,一是古文基礎問題,二是古老的易經和經絡學問題,三是太極拳功夫問題。不會太極拳但想學太極拳者看此書,雲山霧罩;已會太極拳但功夫淺薄者看此書,懵懵懂懂;就是功夫較深者看此書若因文化水平一般僅也一知半解。因此,讀懂該書,既要有較深厚的太極拳功夫,更要有一定的文化水準。

要讀懂《陳氏太極拳圖說》,首先要對該書有一基本和全面的瞭解。此書寫於1908年,完稿於1919年,歷經12年寒暑,可以說耗盡陳鑫畢生心血。此書原名《太極拳圖畫講義》,1933年出版時由其後人議定現名。由此可見,陳鑫並沒有給家傳的太極拳冠以“陳氏”二字,她就是世間流傳已久的太極拳。陳鑫寫書的時期正是太極拳發展時期,楊少侯、楊澄甫、吳鑑泉、李亦畲、郝爲真等活躍在太極拳界。陳鑫爲彰明家學,保持真傳(正宗),竭力“顯微闡幽、纖悉畢陳”,不使“先大人六十年之攻苦,庶不至湮沒不彰也,亦不至以祖宗十六世之家傳,至我身而斷絕也。”同時,“恐時序遷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門別戶,失我真傳”(自序)。這就是陳鑫寫書的目的所在。

讀懂陳鑫 讀通顧留馨

該書從太極圖形入手,引出“河圖”、“洛書”;導出易經、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及一百二十八卦之理;推出陰陽消長盈虛之義;指出太極拳纏絲精之核,十二經絡之證。 陳鑫爲了使讀者理解、讀懂太極拳技理,繪製了大量圖譜。卷首中以易經說拳理的有42幅圖譜,引證經絡的有19幅圖譜,並撰《太極拳經譜》等文論11篇。足見苦巨匠心。這些構成了陳鑫家傳太極拳的理論基礎。不僅如此,在接下來的逐勢詳解64勢動作時,也不時就勢說義,就勢論理,常妙論迭出、畫龍點睛;繼而以口訣、俚語、長短句點明旨要,言簡意賅、拍案稱絕。

筆者常常鞝徉於陳鑫古拳論中,既爲易經之理說拳理的奧詰而苦思冥想,又爲就勢闡述理法的精妙而豁然開懷。比如,在闡解了第一勢“金剛搗碓”動作運行後說,“自初勢至末勢,所圖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於無形而心機入妙,終歸於無心,而後可以言拳。可見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機流動,活潑潑地觸處皆拳,非世之以拳爲拳者比也。此是終身不盡之藝,非知之艱,行之惟艱”。這段話告戒我們,太極拳是有形的,要練成無形的渾身到處都是拳(是乃“觸處”二字的妙用),就要向“心機”努力。對於太極拳,不是世人簡單的就拳學拳、就拳論拳,而是窮其一生學不盡的藝術啊。知道練拳艱辛的道理不難,難的是知艱辛而一輩子堅持修練下去。你看,多麼精闢!再比如,其後的太極總論,“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這就是著名的太極拳五層功夫論,以口訣的形式顯要出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妙哉!

《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問世,當時在武林同仁及各界引起很大震動,得到極高的評價,“本易羲之奧旨,循生理之穴脈,解每勢之妙用,指入門之訣竅,舉六百年來陳氏名哲苦心研究之結果,慨然筆之於書而無所隱,一洗家拳不傳之故習”,實爲“拳壇理論之豐碑,武林修學之經典”。 可以說《陳氏太極拳圖說》是一部太極拳界劃時代的鉅作,怎麼評價都不爲過!

讀懂陳鑫 讀通顧留馨

顧留馨、沈家楨的《陳式太極拳》一書,是以現代人眼光、角度全面總結和系統介紹陳氏太極拳頗具權威性的著作,多次再版,並作爲優秀武術圖書收入於大型《中華武術文庫》叢書之中。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該書的一、二路拳架是太極拳一代宗師,人稱“太極一人”的陳氏第十七代傳人陳發科晚年所定,以故該書一路拳架圖形系根據陳發科子、一代大師陳照奎演練所繪製,二路炮捶拳架圖形則是根據陳發科演練所繪製。可以說,這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的太極拳,直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人超出其左右。這就是這本著作的權威性所在!

《陳式太極拳》分爲五章40節計16.2萬字,她的重點是第二、三章“陳氏太極拳一、二路圖解”。在這二章中,我們不僅可以根據文字,更可以根據陳發科、陳照奎父子演練之圖形窺視嫡傳、正陳氏太極拳原貌。難能可貴的是,該書作者經深入研究總結了陳氏太極拳的八大特點32要點,第一次用現代思想、現代語言科學詮釋太極拳,使人們從理論上加深了對太極拳的認識。這八大特點是:

1、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

2、身肢放長的彈性運動

3、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

4、立身中正、上下相隨的虛實運動

5、腰脊帶頭、內外相合的節節貫穿運動

6、相連不斷、滔滔不絕的一氣呵成運動

7、從柔到剛、從剛到柔的剛柔相濟運動

8、從慢到快、從快到慢的快慢相間運動

不僅如此,爲了使讀者方便從古典太極拳理論中獲取營養,根據《陳氏太極拳圖說》有些技理散於各勢着法中的特點,顧留磬下功夫專門進行整理歸納。

★ 將太極拳原理歸於13類:

心靜身正、以意運氣; 開合虛實、呼吸自然; 輕靈圓轉、中氣貫足;

纏繞運動、舒暢經絡; 上下相隨、內外結合; 着着貫穿、勢勢相承;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含胸拔背、沉肩墜肘; 運柔成剛、剛柔相濟;

先慢後快、快而復慢; 竄奔跳躍、忽上忽下; 剛柔俱泯、一片神行‘

培養本元、勤學苦練。

讀懂陳鑫 讀通顧留馨

★ 將太極拳對身體各部的要求歸於19目:

頭、眼、耳、鼻與口、項、手、拳、腹、腰、脊與背、襠與臀、足、骨節、

頂、肩、肘、胸、胯、膝。

★ 將太極拳擖手(推手)的拳論歸類彙編4項:

擖手論集錄;擖手十六目;擖手三十六病;擖手歌二首。

顧留馨通過對太極拳不同內容要求的整理、彙編、歸類,使讀者便於集中學習,分類查找、對號入座,大大提高了對古典太極拳技理的認識和修練太極拳的效率。許多太極拳愛好者正是閱讀、學習、參照了此書,很快掌握了太極拳或者提高了太極拳水平。

筆者雖然認爲這是一部比較全面介紹太極拳的著作,但仍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獨缺技擊部分,即着法的拆解和運用。

筆者竭力推崇、吶喊讀懂、讀通《陳氏太極拳圖說》和《陳式太極拳》,不僅因爲她們是古典和現代第一部全面介紹、系統闡述太極拳的書籍,更因爲她們的內容正宗、嫡傳。“全面、系統、正宗、嫡傳”構成了這兩部書的權威性、可靠性!

通過閱讀、比較、分析,筆者以爲,《陳氏太極拳圖說》與《陳式太極拳》雖相隔30年(如按完稿時的1919算相隔44年),卻一脈相承,《陳氏太極拳》是對《陳氏太極拳圖說》的繼承和發展,是難得的太極拳書籍的姊妹篇。在當前泥沙俱下、物慾橫流社會變革期間,欲尋得太極拳真諦,一定先要讀懂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讀通顧留馨的《陳式太極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