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蜩初歇樹猶陰,黃菊紅榴色轉深。”週六愜意的早晨,百花洲畔,風拂綠柳,鳥鳴花香,老百姓們自己組織的曲藝集會,在亭中熱鬧開場。

嗩吶、二胡、揚琴……各類曲藝樂器匯聚一堂,熱鬧地演奏出一場曲藝盛會。絃樂絲竹之聲如玉磬相碰,鼓聲合奏如金錞輕敲,如此繁榮熱鬧的景象,讓人彷彿置身於百年前的濟南。那時的濟南百花洲,也曾奏響過同樣熱鬧的曲藝之聲。

“荷花伴柳湖似鏡,曲山藝海在芙蓉。”歷史上的濟南,就曾以曲藝聞名海內,衍生出山東快書、章丘梆子等民間曲藝,尤其是清末開埠以來,濟南的茶園、茶棚、書場鱗次櫛比,名家大師雲集,曲壇繁榮景象可見一斑。

隨着時代的變遷,濟南成爲一座現代化都市,“曲山藝海”熱鬧非凡的景象也成爲了老濟南的記憶。但根植於濟南沃土之上的曲藝文化,終究是一種深刻的烙印,無論時代如何更替,都是濟南不可拋棄的文化精粹。因此,“曲山藝海”這杯已經涼了的茶,不但不能倒掉,更要讓它重新回溫、變熱。

2008年就開始重振曲藝演藝的百花洲芙蓉館”,經過9年的摸索鑽研,成功讓“曲山藝海”重現當年輝煌,彙集着相聲、評書、山東快書等各類曲藝演出,來這裏聽曲的年輕人更是場場爆滿,濟南曲藝在芙蓉館得到了新的傳承。

博覽會期間,百花洲芙蓉館也將組織傳統戲曲文化展,全方位展現山東傳統戲曲的發展歷史與文化魅力。一樓將會設置庭院劇場和曲山藝海展覽區,供遊客欣賞曲藝表演,二樓則設老濟南茶棚,遊客們可以一邊品茶一邊參觀,還可以與非遺傳承人合影,感受曲藝文化的魅力。

紅旗明曉日,粉墨好青年。九月非博會,歌潮浪接天。百花洲精心打造的曲藝盛會,等您來邂逅。

(來源:濟南明府城管理中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