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111歲老人上午手術置換髖關節 中午就站起來了厲害了!111歲老人上午手術置換髖關節 中午就站起來了

△手術當天,唐婆婆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一步一步站了起來。

2月25日中午12點50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手術恢復室裏,111歲的唐老太太在多位醫生的攙扶下站了起來,兩小時50分鐘以前,她的髖關節置換手術剛剛結束。

術後10分鐘 恢復意識

出生於1907年的唐婆婆是重慶本地人,已經是111歲的老人,有嚴重的骨質疏鬆,前段時間,右側髖關節處股骨頸骨折。

2月20日,唐婆婆被家人送到重醫附一院,住進了骨科病房,想到唐婆婆年紀太大,如果保守治療很容易產生感染風險危及生命,專家最終決定爲唐婆婆置換右側的髖關節。

2月25日早上9點多種,唐婆婆的手術開始了,骨科主任黃偉在唐婆婆的右側髖關節處開出了一個只有8釐米左右的通道,利用微創技術幫助她置換了髖關節,整個手術過程,只有30分鐘。隨後,唐婆婆被送入了手術恢復室。

手術完全結束後5分鐘,唐婆婆就已經開始恢復意識。10分鐘,唐婆婆睜開了眼。麻醉科醫生開始與唐婆婆交流,“你叫什麼名字啊?記得自己多大年齡嗎?”躺在病牀上的唐婆婆睜開眼,“我111了!”

“手術結束啦,厲害喲,婆婆!”醫生連連稱讚,唐婆婆搖了搖頭,“老了。”

術後三小時 她站了起來

中午1點鐘,骨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室的醫生在多次查看唐婆婆的心跳、血壓等各項指標後,發現她恢復得不錯。

隨後,麻醉科醫生主任醫師何開華拉着唐婆婆的手,“婆婆,捏緊拳頭,再張開。”唐婆婆的雙手開始隨着何開華的語言,有節奏地握緊張開。

醫生們再次評估了何婆婆的各項指標,隨後,大家一起幫助唐婆婆站立起來,查看婆婆的肌力情況。

醫生們一直不停詢問唐婆婆的感受,“身上有沒有哪兒疼?”唐婆婆回答,“只有屁股有點。”唐婆婆慢慢站了起來。她開始一直讓自己的右腿彎曲着,醫生們在一邊鼓勵,“婆婆,可以站直,你恢復得不錯。”唐婆婆最終扶着支架穩穩站住了。

在醫護人員的稱讚中,唐婆婆眼睛睜得更大了。她自己都有些不相信,手術當天居然就站起來了。

一週以內就能出院

唐婆婆被送入病房後,醫生們再次爲她進行了檢查,“不出意外的話,她一週以內就能達到康復指標出院。”骨科主任黃偉介紹,人們常說“傷筋動骨100天”,但是,經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骨科、麻醉科等多科室的加速康復協作,目前,骨科的手術病人都比傳統手術病人的康復週期要快上一倍。

重醫附一院從2015年11月開始,由麻醉科牽頭,先後聯合胃腸外科、骨科、婦科、泌尿科、胸外科、臨牀營養科、康復科、藥學部等組建了加速康復外科多學科協作團隊,率先在重慶大規模開展加速康復外科策略。目前13個專業外科在麻醉科的推動下開展了加速康復外科工作,基本覆蓋了所有外科系統。

據統計,加速康復外科策略實施以來,已使兩千餘名患者受益,與實施前的同類手術患者相比,人均術後住院時間縮短1.5天,人均住院費用降低約0.8萬元。

知多一點>>

教授編織一套操

讓你康復更快點

重醫附一院麻醉科主任閔蘇教授還牽頭帶領30餘名麻醉科醫生和護士,深入各個專科了針對不同專科患者,歷時60余天,編制了加速康復外科操,專門針對所有想快速康復、能自主配合的擇期手術病人。

據參與創作的醫務人員介紹,基礎操包括三個方面的訓練:上肢運動、呼吸運動和下肢運動。上肢運動有助於增強病人對手術、麻醉的耐受能力,促進術後上肢功能恢復,一共包括4小節,分別爲握拳練習、屈肘練習、抬臂練習和擴胸練習。呼吸運動有助於訓練與呼吸相關的肌肉,促進術後呼吸功能恢復,一共包括3小節,分別爲縮脣呼吸練習,腹式呼吸練習和哈氣排痰練習。下肢運動有助於訓練下肢肌肉力量及關節功能,預防深靜脈血栓,促進術後早期下地站立及活動,一共包括3小節,分別爲踝泵練習、環踝練習和股四頭肌練習。

專業操有5個方面的內容,包括針對髖、膝關節置換手術病人的骨科加速康復操,針對腹部、盆腔手術病人的普外科、婦產科加速康復操,針對乳腺手術病人的乳腺外科加速康復操,針對肺部、食管手術的胸外科加速康復操和針對口腔、頜面手術的口腔科加速康復操。專業操都是針對手術部位可能產生的問題局部強化訓練,應該在病人完成基礎操後進行。

上游新聞記者 石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