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發佈“家政36條”!這個關係到千家萬戶的行業將迎鉅變!)

爲了促進家政服務業的發展,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7月5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部委介紹了《意見》有關情況。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家政36條”

力促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

據介紹,此次出臺的《意見》圍繞“提質”和“擴容”兩個關鍵詞,提出了36條具體政策,包括支持院校增設一批家政服務相關專業,以市場化爲導向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家政企業,在崗家政服務人員每兩年至少得到一次“回爐”培訓等。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 謝俐:每個省份原則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支持家政服務從業人員通過高職擴招專項考試、專升本等多種渠道來提升學歷。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 王曉君:我們要加快開發相關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評價規範,開發有關職業培訓班,培訓教材,並且適當提高培訓補貼標準。

此外,《意見》還明確提出,將從加大稅費減免力度、加強公租房保障等多個方面,支持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連維良:只要員工自願同企業簽訂職工社保或者是居民社保,只要參加其中的一種,然後企業員工與消費者簽訂規範的勞動和服務合同,同時進行持續的培訓管理,這樣的家政企業都可以免徵增值稅。

而爲了充分調動家政企業進社區的積極性,此次《意見》還提出,將從水電費用價格、租賃用房等方面給予優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連維良:商用和住宅性質的房屋,都可以用作社區家政服務網點。面向社區的家政服務網點的水電費執行居民的水電費政策。

家政服務需求旺 服務人員薪酬漲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人們對於家政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7月5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家政公司,即便是雷雨天,公司的成交訂單也依然不少。

北京的一家家政公司工作人員說,一上午,公司的三個門店,就成交了30多單。

雙向選擇成爲了現在家政市場上司空見慣的場景。巨大的需求量,也使得家政阿姨的工資待遇節節攀高。

北京某家政公司工作人員 姜林:一線城市的月工資平均在5000元-5500元,相比去年,工資方面上升18%左右。

目前正值暑期,也是家政服務行業的用工高峯。7月5日,記者從網絡家政服務平臺得到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的育兒嫂平均收入是7800元/月,保姆收入5500元/月,保潔人員收入5000元/月,與上月相比漲幅均超過15%(15%、18%、19%)。目前全國的家政從業人員爲3000萬左右,但是近年來的需求卻超過了4500萬人。

某網絡家政服務平臺副總裁 曹繼忠:整個到家勞動者的數量現在是1949000人,這邊是我們這些年累積下來這幾年服務的家庭數量,3200萬,能滿足的需求大概不到30%,有巨大的缺口。

有效供給稀缺 服務專業化亟待提升

雖然家政行業的需求旺盛,但高質量的有效供給依然稀缺,想找個合適的服務人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該如何提升匹配度?行業中存在的不規範、服務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又該如何解決呢?

不少消費者表示,雖然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家政人員數量開始增多,但是想找到合適的,還是得花些時間。

用戶的需求提升,也使得從業者參加培訓的意願越來越強。不過,由於目前社會上沒有成熟的家政服務人員培訓體系,因此,大部分培訓都由家政公司自己來承擔。

家政公司經紀人 任亞雙:會有一些很細節的培訓,比如,擦桌子、擦地就是S形手,這種都是阿姨實操的,這是必須參加的崗前培訓。我們系統上會有阿姨的培訓記錄,得顯示她培訓通過之後才能上戶。

某網絡家政服務平臺副總裁 曹繼忠:每個月培訓老師或相關人員的投入會過千萬元。

專家表示,家政服務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提升家政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爲居民提供多樣化的家政服務供給。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所長 曾湘泉:中國的服務業其實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需要我們去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培養全社會的專業化意識和職業化的意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