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道如何打造?專家:形成“1566”的總體思路

東進大講堂活動現場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姚雯君)7月6日報道打造公園城市,街道如何規劃?今天,第五期“東進大講堂”開講,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瀟就“成都市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進行了專題授課。

《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明確,要建設清新怡人的城市街區公園場景,楊瀟認爲,開展街道一體化設計是公園城市理念在街道層面的具體實現。

目前,成都市街道存在着兩側建築高度比尺度不宜人、佔道停車多、部分街道缺乏安全設施和慢行空間、綠化形式單一等問題。在街道的打造上,楊瀟表示,要形成“1566”的總體思路,即一個核心目標、五大理念轉變、六個總體要求和六類街道場景營造。

五大理念轉變即從道路紅線設計向街道一體化設計轉變,打造街道“U”型空間;從道路工程設計向街道景觀設計轉變;從車型爲主向公交和慢行爲主轉變;從道路建設向街區場景營造轉變;從“只重視地上空間設計”向“地上地下一體化設計”轉變,結合TOD站點、地下隧道,打造地上地下聯通的一體化街道。

通過打造全域慢行系統,限制機動車通行等措施打造城市慢行街區,壓縮車道數量,減小道路轉彎半徑,優化路網交通組織,形成主輔分離,設置綠化帶,將綠道融入街道慢行系統,讓慢行系統與天府綠道有機融爲一體等方式打造慢行優先的安全街道。

通過沿街建築開放退距進行一體化設計,對沿街建築立面和建築風貌的整體設計及將街道與文化藝術有機融合,提升其美觀性,打造街道夜景等方式打造界面優美的美麗街道。

通過保護歷史街巷肌理與恢復,爲歷史建築、古樹名木等預留空間,街道設計結合片區特色文化主題,完善無障礙設施和通學優先道,構建“可閱讀、可感知、可欣賞、可參與、可消費”的街道文化標識與景觀體系等方式打造特色鮮明的人文街道。

通過鼓勵街道沿線土地開發和建築首層功能複合利用,街道建設結合社區廣場、街道小遊園等開放空間,合理交通組織,鼓勵空間分時共享等方式打造多元複合的活力街道。

通過豐富立體綠化,優化街道景觀打造低碳健康的綠色街道。

通過建立集成智慧旅遊、智慧環保、智慧交通和智慧監控等服務設施的智慧服務平臺,推廣綜合管廊,鼓勵架空線下地,合理集約佈設市政管線等方式,打造集約高效的智慧街道。

目前,成都已構成一本街道設計導則,各部門定製相應的技術規範和規定的“1+N”的技術管理體系,形成了根據街道兩邊用地功能、活動人羣及景觀特徵以及新城區和老城區街道的分類指引。新城區街道按照街道一體化要求實施建設,老街道按照一體化理念進行更新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