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研究院老师对取消开户许可证后,企业银行账户哪八种情形将面临严查做了详细解读,其中,公对私和公对私转账成为了许多小伙伴关注的焦点,本期咱们再对此政策进行一番深度解读!

政策要点解读:公对私转账20万以上面临严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政策,为落实《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 3 号发布)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机制,提高资金监测有效性,现就非银行支付机构执行大额交易报告制度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2月25日起,公对私,私对公转账超20万将面临严查!

根据政策要求,以下四种转账行为将受到重点监察:

(一)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额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收支。

(二)非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额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含 20 万美元)的款项划转。

(三)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额人民币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含 10 万美元)的境内款项划转。

(四)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额人民币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 1 万美元)的跨境款项划转。

取消银行开户许可证后,国家对个人账户的管理趋向严格,其中公对私、私对公超过限额划款的银行账户要注意了!个人5万元以上的交易、20万元以上的转账可能受到大额可疑监控!

有人问:既然对私转账有这么多规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公司经常出现公司账户往法人个人账户转私账的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避税!

前几年,在网上发票勾选认证平台还没有开通、金三系统还没有上线的时候,对私转账的行为尤其猖獗,就是因为当时涉及范围广排查难度高,加之监管体系还尚未成熟,不少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货款不走公户、不开票、不入账,以此偷逃税款。

但如今,公对私、私对公的这种走账形式已经成为了税务严查的重点,不管是公司账户还是个人账户,一旦被银行检测到资金流向异常,就很有可能会税务机关盯上。

公对私转账风险有哪些?

1、挪用公款

公司账户的资金往来一般是摆在明面上有据可查的,而若是转到老板的私人账户,就难以区分到底款项是公用还是私用的,前段时间某公司财务人员挪用巨额公款打赏平台主播的案子还历历在目。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的资金必须要受到监管,不可挪做私用,一旦发现有挪用公款的行为,严重的会被定罪入刑!

2、偷税漏税

都知道财务做账一定是要有原始凭证的,而很多通过个人账户转出去的款项账面不透明,没有依法的纳税凭证,很有可能不会提供增值税发票,这就有偷税漏税的嫌疑了,一旦被查,企业将会面临巨额补税惩罚。

3、洗钱嫌疑

一旦个人账户大额收款累积次数过多,就会被银行列为重点监控对象,排查是否存在洗钱的可能。注意,会被列入重点监控的对象不仅是金额大,还存在一年内收款次数多的情况,并不是所有大额交易都会被监控。

根据大额支付交易的规定: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以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之间金额2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属于大额交易,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短期内累计100万元以上现金收付属于可疑交易。

案例:我公司有一笔货款是客户以个人的名义打到老板私人账户的,老板又从私人账户上打到对公账户,后来客户又从公司账户将这笔款打入我公司对公账户,要求将以前的那笔货款退回他个人的账户。

这样一来,必须从我公司对公账户将这笔款打入老板个人账户,再从老板个人账户将这笔款打入客户个人账户,可以这样做吗?

要是你,你会怎么做?最为安全的做法就是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将款项原路退回。

金三启用以来,已经有很多企业因为银行资金流水不明,被系统通过税务申报的数据排查出了问题,有虚开发票用来抵税的,也有压根没有入账的不明收支,被要求补缴税款几十上百万,不补?就要小心税务局上门来查哦~

再次提醒老板和财务,

公司的业务往来一定要按照规定走公户!

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着走私账偷逃税款。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