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佛教協會朝聖參學團赴湖南參訪交流

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智宗法師率普陀山佛教協會第四組參學團赴湖南參訪交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

普陀山佛教協會朝聖參學團赴湖南參訪交流

參學團一行在毛澤東同志故居前合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普陀山佛教協會朝聖參學團赴湖南參訪交流

參學團一行在嶽麓書院門前合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普陀山佛教協會朝聖參學團赴湖南參訪交流

參學團一行走在橘子洲綠蔭下(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普陀山佛教協會朝聖參學團赴湖南參訪交流

參學團一行在賀龍元帥雕像前合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2019年6月28日至7月4日,以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慧濟禪寺監院智宗法師爲團長,普陀山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定海祖印禪寺監院真常法師爲副團長的普陀山佛教協會第四組參學團,赴湖南長沙和張家界進行了全程7天的參訪交流。

7月2日,參學團一行在湘潭縣韶山沖瞻觀了毛主席故居。這是土木結構的房子,兩戶一宅坐南朝北,爲典型的“一擔柴”式的農舍造型。毛澤東臥室中擺放着牀、櫃、書桌、凳椅;他父母胞弟臥室中有牀、櫃、折衣凳、書桌和長睡椅;廚房裏的竈臺、水缸、碗櫃;農具室有石磨、犁、耙、水車;碓屋中有米碓、風車等。置身偉人出生的地方,大家倍感平常、親切、神聖。

在毛澤東少年時代種過的稻田和游泳過的池塘邊,導遊朗讀了少年毛澤東在湘鄉東山書院讀書時寫的一首言志詩《七古・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大家深刻體悟了偉大領袖的少年壯志。

在滴水洞參觀時,智宗法師即興朗誦了毛主席《七律·到韶山》中的名句:“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遊覽了橘子洲景區時,大家在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像前合影,感受當年毛主席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激揚文字,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英雄氣概,無限景仰。

7月3日,參學團一行遊覽千年學府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和毛主席題字的“愛晚亭”,感受了瀟湘文化的魅力與底蘊,增進了對瀟湘文化的仰慕和對偉人的懷念。

參學團一行還遊覽了國家森山公園張家界天門山。拔地擎天的天門山,山勢陡險峻拔,景色雄奇壯麗,被稱爲張家界的天然畫屏。登上天門山,身心驚悚而奔放,智宗法師即興和大家分享了毛主席的十六字令:“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身臨其境感受了長征路上的千山萬險和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

穿過天門洞,智宗法師憑欄臨風,俯瞰雲海,信口吟出李白《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並解釋道,詩中指的是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的西梁山和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如天設的門戶而得名的天門山。而張家界天門山原來叫嵩梁山,早在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嵩梁山千米峭壁轟然洞開,就像一座鑲嵌在天幕上的通天門洞,從此嵩梁山因爲天門洞改稱天門山。

此外,參學團還驅車前往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武陵源,遊覽了天子山、楊家界、賀龍公園等景區。聽到了賀龍元帥“兩把菜刀鬧革命”和賀家祖上“賀廷壁造反,劉氏兜頭”的悲壯故事,由衷感到和平的代價與和平的珍貴。

參學團在張家界瞭解到鍾靈毓秀的湘西,土家族、苗族、白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兒女團結奮鬥守土衛國的故事。還感受到大自然如夢似幻的靜態之美與變化無常的造化之功。

參學期間,參學團還參禮了長沙開福寺,遊覽了鳳凰古城。(鳳凰網佛教通訊員寂戒法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