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此,開始了中共兵工史上生產後膛炮彈的歷史。大連建新公司生產的炮彈主要是供華東野戰軍,即運送到山東解放區。

1945年,國共調停失敗後,內戰爆發。中共軍隊經過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在全國各個戰場接連取得勝利,也相應繳獲了許多國民黨軍各種口徑的火炮,但是繳獲的炮彈數量卻是相當有限。隨着國共之間軍事鬥爭規模的日益擴大,中共軍隊的重型裝備不斷增多,已經迫切需要大批量炮彈供應前線。

如果看過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話,應該對劇末幾集中,男一號楊立青主持東野兵工炮彈生產這兩集有印象,而這個炮彈兵工廠真實存在,它,就在大連。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1945年底,蘇軍軍管下的大連行政權開始逐漸被中共所控制。而大連具有近現代工業基礎和海上運輸的便利條件,當然成爲了理想的中共軍事力量的大型兵工首選生產基地。但在旅大自主生產彈藥,則要在一年以後。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蕭勁光大將

1946年9月,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蕭勁光來大連遇見在蒐集物資彈藥的山東兵工三廠廠長劉振(華東部隊系統),雙方即研究在大連生產軍火的可能。劉振經過調查,認爲大連建立軍火生產的基本條件非常好,有化工廠可以生產火藥原料,有鋼鐵廠可以供應鋼材,還有機械工廠雄厚的加工力量。而且此前,日本人在大連進行過軍火生產。蕭勁光同中共旅大地委交換意見 後,向中央提出了在大連建立兵工廠的建議。

1946年11月13日,朱德簽發了中央軍委發給黎玉、張鼎丞、薄一波、鄧子恢、聶榮臻等人的電文:

大連負責同志來電如下:

一、大連沒收工廠二百餘家。

二、在兵工上有最新式設備,而且有數個能生產炮、機槍、步槍、彈藥廠開工。

三、這裏有大量的日本技術人員, 如有得力幹部來主持,三天後即可開始生產。 據以上情況,該地較有保障的製造槍彈,你們可派幹部攜帶一部分資金前去該地開辦兵工廠及生產醫院設備作爲營業生意,除自用外,各解放區可向其訂貨,隨時也可偷運。如何辦理,由你們自定。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朱毅

1947年初,中共中央華東局派財委副主任朱毅率領大批幹部和技術人員到達大連。旅大地委書記韓光代表旅大地委與蘇軍交涉,接管了原由蘇軍軍管的化工廠、鋼鐵廠、機械廠及汽鍋廠,正式成立當時中共規模最大,也是最現代化的軍工聯合企業-大連建新公司。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大連建新公司

旅大地委在同蘇軍當局交涉辦廠事宜時,蘇軍軍管當局對中共軍工生產基本上採取默認的態度,但不同意在市區內生產炮彈。因此,旅大地委將廠區選擇在大連市郊的甘井子海茂村龍頭山下和老虎牙兩處。這個隱蔽的地方是當時中共軍工系統最大的兵工生產基地的炮彈試驗場。

華東局在大連的主要技術骨幹基本來自新四軍時期的流動兵工廠,當時的流動兵工廠是爲適應游擊戰爭的需要而建立的,由於設備條件有限,只能生產迫擊炮等小口徑前膛炮彈,而當時的形勢則需要生產適應解放戰爭成規模戰役的大口徑後膛炮彈。這些技術骨幹在日僑技術人員(經旅大市委說服、教育,幫助下,自願留下爲中國解放事業服務的)的幫助下,克服諸多困難,建立起由各個環節組成的較爲現代的炮彈生產線。同時,僅用一個多月時間,試製成功並生產了75mm口徑的山野炮彈體。 自此,開始了中共兵工史上生產後膛炮彈的歷史。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大連建新公司生產車間(523廠)

大連製造的炮彈彈種繁多,有日式三八、九四炮彈。

1947年9月23日,建新公司裕華工廠(炮彈廠)廠長吳屏周,副廠長劉振和宏昌工廠(引信廠)廠長吳運鐸親自進行炮彈爆炸試驗。因爲沒有大炮試射,只能用土辦法試驗。他們把要試驗的炮彈放在事先佈置好的地面上,引信上面壓上重石塊,用繩子拴在保險叉上,然後用繩索拉動保險叉,使引信撞針撞擊引爆炮彈。在引爆第七發時未爆,吳屏周在前,吳運鐸在後,走到未爆炮彈前察看原因,這時,炮彈爆炸。吳屏周當場犧牲,吳運鐸身受重傷,經過9天9夜搶救,奇蹟般地活了過來。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吳運鐸的兵工事蹟,曾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而這這段歷史也曾經在《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劇情中有所顯示。只不過,劇裏使用了火炮發射試驗,和槍擊引信的手法。歷史永遠殘酷得多。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中國保爾-吳運鐸

1947年秋,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戰場首次使用大連生產的炮彈。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建新公司一二四炮彈

​1948年1月24日,試製成功美式七五山炮彈。爲了紀念這個成功的日子,七五山炮彈改稱“一二四”炮彈。一二四炮彈安全性能好、質量高、威力大,受到前線作戰官兵的好評。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建新公司箱裝炮彈

​1948年入冬,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幾十萬人馬,發動了殲滅長江以北國民黨軍主力的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中,中共野戰軍將國民黨的重兵集團分別包圍在徐州周邊的野外區域內。由於國民黨兵力集中、厚重,難以衝開,中共野戰軍在逐漸壓縮包圍圈的同時,充分發揮炮兵火力的作用。隨着包圍圈逐漸縮小,包圍圈內的敵人越發密集,且沒有躲避之地,一發炮彈落下,殺傷大量敵軍。而這些與大連兵工單位爲戰役製造、運輸和儲備了大量的炮彈密不可分。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就運輸而言,如何將生產的炮彈安全運往前線?這是一個十分棘手而必須解決的問題。大連建新公司生產的炮彈主要是供華東野戰軍,即運送到山東解放區。大連陸地遭受國民黨軍嚴密封鎖,且與山東解放區之間隔着國統區。陸路堵死了,海路便是唯一的途徑。但海上也遭受國民黨軍艦的封鎖,與大連隔海相望的煙臺也曾一度被國民黨軍攻佔,海運的危險也很大。由此,大連建新公司生產出的成批炮彈被裝在僞裝的商船上,爲了規避國民黨海軍海上艦艇的封鎖,商船行走的是“折”路,首先向東奔北朝鮮港,快到時轉頭直奔山東半島東端的俚島。

俚島是華野設立的物資接收站,再由山東支前民工用小推車推至淮海前線的華東戰場。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今日俚島

​一個小插曲,大連兵工單位對淮海戰役的重大支援,不全部是炮彈,還有其他軍需品的支援。大連公安總局被服廠生產的棉軍裝隨運炮彈的船同樣送至到了華野部隊,這些棉軍裝曾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據後來被俘的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某團長講:他們在固守碾莊某處防禦要地時,曾依據堅固工事和優勢的火力打退華東野戰軍的一次又一次衝鋒。解放軍又一次的進攻開始後,國民黨軍發現,衝上來這一批是戴着狗皮帽子中共軍隊,隨即有人高喊,不好了,林彪的東北軍隊打過來了。防守的國民黨軍隨即慌亂,官兵四處逃竄,陣地隨即被突破。其實攻上來的還是華野的部隊,是華東野戰軍的二梯隊穿上了來自大連生產的冬裝。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發射出大連製造的炮彈20餘萬發,佔淮海戰役中共軍隊發射炮彈總數的三分之二還多。爲此,國民黨軍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曾驚呼:“共軍哪裏來的那麼多炮彈?”

「紅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兵工廠,淮海戰役中“有力的火力拳頭”

粟裕作爲淮海戰役負軍事指揮總責的一線總指揮員,在總結淮海戰役勝利時說“華東的解放,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民工的小推車和大連生產的大炮彈”。這句話,將大連製造的大炮彈與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戰略性決戰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