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汕頭交通站是中共情報保衛系統創建人周恩來在中共早期隱蔽鬥爭中親自部署建立的,是中共中央直屬的重要交通站,從建立到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克服了種種困難,在護送幹部、輸送物資、傳送資金等方面從未發生事故,以歷時最長(1931年初至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前)、始終保持安全暢通、出色完成任務而成爲中共在白區工作的成功範例。成立了直屬於中央政治局的中央交通局,吳德峯爲局長、陳剛爲副局長,並組成以周恩來爲首的交通委員會,同時提出要在三個月內建成一條由上海經香港-汕頭-潮州-大埔-永定-長汀-瑞金長達數千裏的水陸地下交通線。

​在紅色諜戰史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竊取情報、刺殺叛徒敵特,統戰兵運(起義)等,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系統我們卻很少觸及,它就是中共情報保衛系統中的動脈系統,交通線。而其中,每一個交通站都是其神經元,可以說,中共紅色鬥爭的勝利,其中,如果缺乏了這條縱橫全國的動脈線,那麼中共紅色革命的成功將會艱難更多。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在諸多的交通站中,有兩個交通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是滿洲里交通站,一個便是汕頭交通站。這兩個交通站一北一南,承擔着中國革命早期政治、武裝鬥爭的“請進來,走出來”的重任,毫不愧色的說,是中共紅色鬥爭中兩顆爍爍發光的火星。滿洲里站我曾經簡單的聊過,今天來聊聊汕頭交通站。

汕頭交通站是中共情報保衛系統創建人周恩來在中共早期隱蔽鬥爭中親自部署建立的,是中共中央直屬的重要交通站,從建立到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克服了種種困難,在護送幹部、輸送物資、傳送資金等方面從未發生事故,以歷時最長(1931年初至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前)、始終保持安全暢通、出色完成任務而成爲中共在白區工作的成功範例。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今日公路建設發達的情況下,上海到汕頭1277公里

從上海到江西瑞金有多遠?這條不到1000公里的旅程,如今只需坐數小時火車,可在20世紀30年代,得要幾十倍的時間,幾倍的路程,周恩來就曾足足走了大半個月。

那時,中國大地上星星之火燒出一片片紅色根據地,但始終處在國民黨重兵包圍中,面臨重重阻隔。位於上海中共中央與各蘇區間,雖有少量小型電臺,但功率受限,並不能遠距離通訊。紅軍將士難與外界聯繫,中央也難以及時傳達指示,乃至於中央更多是從時過境遷的信件、敵方的廣播報紙獲知蘇區情況。因此,人力交通變得尤爲重要。

1930年10月,中共六屆三中全會後,中央交通局成立,建設由上海直通紅色政權心臟的地下交通線被提上議程。中共中央隨後建立的紅色交通線有4條支線。

1931年初,一條經香港、汕頭、大埔進入閩西,直達瑞金的祕密大動脈打通,其歷史功績怎麼說呢,不妨這樣認爲,如果沒有這條線,中央蘇區歷史就可能要重寫。它不僅傳遞往來文件、情報,以及運輸物資、帶送款項,而且承擔了黨中央機關由上海到中央蘇區的重大轉移,護送兩百餘名中央領導人和黨、政、軍負責人到達蘇區。

中央交通局是中共建立的另一個單獨的情報保衛系統,和著名的中央特科,都由周恩來統一指揮,由吳德峯創建。但相互獨立,這是很高明的設計,用今天的話來說等於設了一道防火牆,起到隔絕作用。防止這一塊兒出事,牽連到另一塊,這在後來處理顧順章、向忠發叛變等事件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吳德峯

1930年,中共六屆三中全會指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鞏固、發展蘇維埃區域和紅軍。白區和蘇區的鬥爭,要互相聯繫。爲在蘇區最有保障的區域建立蘇維埃中央政府而鬥爭。”

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重兵,向中共各個根據地的紅軍發動大規模的“圍剿”。爲了打破國民黨對中央蘇區 的“圍剿”和嚴密封鎖,鞏固、發展和擴大蘇區與紅軍力量,把在白區工作的幹部抽調60%到蘇區去,上海的中共中央迫切需要加強與中央蘇區的聯繫,及時強化了對地下交通線的領導工作。成立了直屬於中央政治局的中央交通局,吳德峯爲局長、陳剛爲副局長,並組成以周恩來爲首的交通委員會,同時提出要在三個月內建成一條由上海經香港-汕頭-潮州-大埔-永定-長汀-瑞金長達數千裏的水陸地下交通線。這條絕密交通線是中共中央交通局在閩西工農通訊社的基礎上建立的,由“周恩來親自選點、布點,經過縝密分析,確定汕頭爲這條交通線的樞紐點”。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汕頭交通站就在這個歷史時期,誕生了。

汕頭作爲港口城市,水路交通便利。只要銜接穩妥,護送幹部來往一般可以不在汕頭停留。從上海到汕頭的船,大約在天亮後進入媽嶼口,從香港到汕頭的船,也大約是在這個時間入媽嶼口,上岸時在上午八九點,上岸後即可坐人力車去火車站搭乘往潮安的火車,再從潮安搭船上大埔,很方便。汕頭還是廣東繁華的商埠。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1860年,汕頭開埠,到20世紀30年代,商業全國第7位,是粵東、閩西南、贛東南的交通樞紐、進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曾被恩格斯譽爲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當時華洋雜處,百業並存,南洋華僑與客商來往極爲平常,同時汕頭又是進入大埔、閩西的必經之地。這有利於過往中共祕密人員(幹部)喬裝打扮,不易被發覺。而且,潮汕地區革命基礎較好。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大革命時期,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在潮汕取得勝利,周恩來曾在汕頭主政東江的政治運動,工農運動如火如荼。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南昌起義軍便進佔過潮汕地區,建立了一批工農革命紅色政權,曾有過“潮汕七日紅”的輝煌歷史。隨後,建立了紅軍部隊和農村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因此,潮汕羣衆基礎好,有革命根據地可作依託。 如此,汕頭因爲易於隱蔽。其因交通方便、商貿發達、革命基礎較好、與中央蘇區地理上較近,且通道因地理條件較爲隱祕等諸多有利條件被指定爲紅色交通線上的樞紐中轉站(中心站)。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汕頭中法西藥行分號的地址

1930年底,中央交通局副局長陳剛通過中央祕書處外交工作負責人黃某通過在上海中法藥房的親戚,親赴汕頭首先建立中法西藥行分號,作爲中央交通局直屬交通站基點。同時調南方局祕書長饒衛華在香港建立華南交通總站。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饒衛華

由於汕頭汕頭交通站既是承上接下的中轉站,又是內地交通始發站,許多物資要在這裏轉運,許多人員要從這裏經過。爲預防萬一,做好兩手準備,中央決定在汕頭再建一個絕密備用站。爲此,1931年初,中央指派中央特科負責,在汕頭再建立備用絕密交通站。

在上海惠中旅社,由中央特科陳祿明負責談話,顧建業(顧玉良)、陳彭年、羅貴昆三人成爲中共中央指定的籌備並運行汕頭絕密站的人選。要求他們以上海客商的身份,選擇籌措電器材料的公開職業從事活動(主要爲蘇區提供電訊器材)。三人接受了任務,約好出發的時間,隨身帶了經費,不久就乘輪船到汕頭市。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1939年,擔任浙西特委書記顧建業(顧玉良),後排中者

顧建業是上海郊區人,第一次到汕頭,不懂得汕頭人講的潮汕話,但做過生意,是當時的中共老交通,所以知道一些做生意的道理和以及中共內部祕密交通的方法。

陳彭年是山東人,也不懂得當地語言,他長期在上海租界做祕密工作,做過包打聽及探員,懂得黑社會的語言和活動方式,如碰到問題他能對付,特別是他個子高,穿上了長袍大褂,活象個資術家,所以他成爲了"老闆"。

羅貴昆彼時二十餘歲,廣東梅縣地區人,能講當地話,在汕頭也有社會關係,是三人組潛入汕頭進行建站活動的翻譯和媒介。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1931年2月初。三人抵達汕頭,由羅貴昆帶領,住進了一家由客家人(羅貴昆的親友)開的南京客棧。半個月後,又利用羅貴昆的社會關係,在南京客棧附近(海平路98號)租到了一座樓房。房子有三層,面臨馬路,但沒有鋪面。從房子到海邊碼頭隔一道馬路。有了房子,我們就動手張羅開鋪的事情。首先,根據客觀情況、主觀條件與實際需要,確定建立一家專營批發代銷,不搞零售的電料公司。然後,請人家制造了一塊銅招牌,全稱爲“華富電料行”,掛在大門牆壁上。置辦了一些傢俱,進行室內佈置,把底層佈置爲經理臥室和一部分作倉庫,二樓劃出兩部分,一個是做洽談買賣的辦事處,另一部分作爲顧建業和羅貴昆的臥室。三樓作廚房、餐廳、雜物存放處和服務員臥室。並以陳彭年爲經理,顧建業爲會計,羅貴昆爲職員(負責聯絡交際工作)。還按當地慣例,僱用了一位不到二十歲的青年,燒水做飯做雜事,名字記不得了,汕頭人稱他爲"小公司"。這樣,“華富電料行”並沒有舉行成立儀式,但也在當地社會自然而然地存在了。

電料行剛建立時根據原來的計劃,只是擔任備用站,處於試運作階段,並未被中央直接啓用。

1931年初,中共調廣東省委發行科長李沛羣到閩西任交通站長,閩西特委交通員盧偉良任大埔交通站站長,另調肖桂昌、曾昌明、熊志華等人擔任中央交通線專職交通員。

至此,中央交通局完全打通了經香港、汕頭、大埔、閩西 通往江西蘇區的交通線。

「說諜」沒有這條(個)紅色交通線(站),中共歷史可能會要重寫

1931年,中共歷史上一個驚天鉅變,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在武漢叛變投敵。針對此,周恩來果斷指揮在上海中共中央機關立即轉移,並同時廢止了以往的祕密工作方法。爲繼續確保交通線安全和使用,周恩來對中央交 通線進行調整,撤銷了所有顧順章所瞭解的交通站。值此,作爲中共在汕頭的第一個祕密交通站,汕頭中法西藥行分號停止活動,正式啓用華富電料行作爲交通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