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視臺、中國吉林網、吉視網、吉林廣播網等中央和省級近20家新聞媒體記者組成的媒體團深入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探訪脫貧攻堅最前線的精彩故事,感受吉林省脫貧攻堅的強勁脈動。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媒體團成員真切地感受到,鎮賚縣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特色養殖、住房安全保障、社會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每項舉措都像是一縷春風,輕拂着這座吉林西北重鎮的溝溝坎坎,離開時,彷彿又聽到了鎮賚人民爽朗的笑聲。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蜿蜒的鄉村道路,一棟棟紅瓦白牆小院錯落有致,一排排鄉間路燈整齊劃一,一張張臉龐喜笑顏開,這便是脫貧後鎮賚縣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這裏,村容村貌的變化,都不及村民臉上的笑容來的真切。笑容的背後,恰是近幾年精準扶貧帶來的山鄉鉅變。

7月5日,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吉林省委網信辦、吉林省扶貧辦共同主辦;中國吉林網承辦;白城市委網信辦、白城市扶貧辦,延邊州委網信辦、延邊州扶貧辦,吉視網、吉林廣播網協辦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開始了第二天的行程。來自人民網、中國網、中國日報網、中國青年網、中國臺灣網、環球網、中工網、海外網;新華網吉林頻道、國際在線吉林頻道、央廣網吉林頻道;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視臺、中國吉林網、吉視網、吉林廣播網等中央和省級近20家新聞媒體記者組成的媒體團深入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探訪脫貧攻堅最前線的精彩故事,感受吉林省脫貧攻堅的強勁脈動。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鎮賚縣位於黑吉蒙三省區結合部,擁有“雞鳴聞三省”之美譽,是吉林西北重鎮,更是被譽爲“中國白鶴之鄉”。同時,作爲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大興安嶺南麓特困片區重點攻堅縣,鎮賚縣早已被做足功課的媒體團成員所熟知。大巴車沿路前行,陽光在車窗外的草甸上留下片片光影,車內的討論聲不絕於耳。“一直聽說鎮賚縣的脫貧攻堅工作落實得非常好,經驗特別豐富,這次終於可以好好地觀摩一番了!”

瓜果飄香,架其小村大變樣

從鎮賚縣城出發,驅車向南行駛9公里,城郊處,一片整潔的小村映入眼簾,不遠處10棟高標準溫室大棚,在雲朵的映襯下,顯得農業氣息十足,這裏就是第二日的首站架其村了,那一棟棟的溫室大棚就是這個小村子打開致富脫貧大門的金鑰匙。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架其村緊鄰公路,過往車輛較多,駐村工作隊與鎮村兩級研究後,決定將發展果蔬採摘遊作爲這個村的增收途徑,並探索性地提出“合作社+棚膜經濟+貧困戶”的產業扶貧發展新模式。通過建一個扶貧產業園,拉動一批貧困人口脫貧,形成一條產業帶,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2017年,架其村依託涉農整合資金,成立了豐宇扶貧種植合作社,建起10棟高標準溫室大棚,種植小柿子、草莓、小白菜、生菜等果蔬產品,棚內生產的果蔬均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第一期3年承包費用82.32萬元在2017年底已全部打入貧困戶卡中,項目可直接帶動貧困人口1027人,人均分紅200元。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架其村爲加快扶貧產業開發步伐,大力培育特色扶貧產業,將扶貧開發與發展現代農業緊密結合,通過發展庭院經濟、規模化現代生態農業,讓將過去農業種植品種單一,小種植、小養殖無規模產業,部分村民收入低的情形一去不返。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在熱情的村民們的邀請下,幾位記者試喫了大棚中的無土栽培西紅柿,光亮的色澤、飽滿多汁的果肉、清新的氣味讓所有人豎起了大拇指。

“不僅能讓村民脫貧,而且還能增收,點贊!”

“牛氣沖天”,羣衆脫貧添“底氣”

夏日的牧場,碧空如洗,一卷卷收割的牧草星羅棋佈。走進鎮賚縣和合牧業有限公司,有趣的一幕展現在媒體團的眼前,牛欄中的牛正聽着音樂悠閒的散着步,還有自動化的設備在給靠近的牛撓癢癢。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這些牛的待遇爲什麼這麼好?”

“養這些牛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鎮賚縣縣長趙楠解開了所有人的疑惑:“音樂是專門爲這些牛設計的,能夠促進牛更好地成長,這些牛是肉質非常好的和牛,市場上每公斤售價要2700多元,‘北上廣’等大城市一塊A5級的這種牛排要賣到500多元。”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養牛場能發展起來,得益於鎮賚縣採用“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龍頭企業(租賃經營)+聯合社+合作社+農戶”模式。鎮賚縣在發展產業扶貧過程中提出,發展扶貧產業必須依託懂經營、懂市場的企業才能得到良好的收益。同時,政府投資固定資產還能夠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困擾,讓企業健康快速發展。鎮賚縣將扶貧產業固定資產以租賃的形式由企業承包經營,承租企業以政府實際投入資金爲基數,按照8%、10%、12%的比例繳納租金,租金收入以分紅的形式促進當地貧困羣衆增收,和牛產業的這筆租金收入除去留用集體公益事業積累的部分外,通過直接分紅帶動了當地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和牛產業帶來的脫貧效果最爲媒體團成員所關注。據瞭解,和牛產業的發展強勁的帶動了勞務用工的需求,讓一部分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此外,產業鏈的延伸不僅可以增強貧困戶自主創業的能力,還能夠加速當地種植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年出欄1萬頭和牛計算,年所需青儲飼料約爲1.8萬噸,每公頃土地可以生產青儲飼料40噸,需450公頃土地,可帶動300餘戶貧困戶參與青儲飼料種植。每公頃青儲飼料與每公頃籽粒玉米相比較,可增收3000元至4000元。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每頭牛身上都寄託着1萬多貧困人口的脫貧希望。”本地貧困戶林靜闖在現場接受了媒體團的採訪,第一次面對鏡頭的他有些羞澀,但說起和牛帶來的好處時他卻異常興奮、侃侃而談。“我今年27歲,之前我一個月收入兩千塊多點,現在在牛場幹活,每月能掙3400多塊,主要是工作內容也熟悉,最重要的是不用再外出打工了,這裏喫住條件都很好,還可以照顧家裏的父母,可以說,在這裏工作讓我的生活質量可以說有了特別大的提升。”

大小產業兩手抓,82個貧困村齊摘帽

整潔的道路、精緻的房屋、村民的笑臉……很難讓人想象,就在幾年前,鎮賚縣的82個貧困村還分散在各個溝壑梁峁之中,道路狹窄崎嶇,雨天道路溼滑泥濘不堪,甚至部分村民家裏時常斷電。建檔立卡貧困戶18884戶、36077人,這些數字無不體現出扶貧攻堅任務的艱鉅。

“脫貧”就是要一個人都不落。鎮賚縣堅持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培育貧困羣衆自力更生、自主脫貧的志氣和本領,充分發揮了貧困羣衆的主體作用,激活了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湧現出了一大批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勞致富、光榮脫貧的先進典型。截至2018年末,鎮賚縣共退出貧困村82個,貧困戶18827戶35972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6%。2019年4月,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雨水滋潤後的鎮賚,空氣清新而透明,吉林大地正蓬勃着無限生機。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媒體團成員真切地感受到,鎮賚縣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特色養殖、住房安全保障、社會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每項舉措都像是一縷春風,輕拂着這座吉林西北重鎮的溝溝坎坎,離開時,彷彿又聽到了鎮賚人民爽朗的笑聲……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海外網趙寬十分感慨,“今天的採訪讓我受益良多,給了我很大的啓發,無論是大棚種植還是和牛養殖,都是從根本上爲貧困戶着想的,當地政府也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舉動,而當地的村民們也同樣發現了致富的道路,這讓我對未來幾天的採訪更加嚮往。”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賈子堯

欒喜良/文 攝影 張秋磊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張飲楊

主編:馬楠 監製:姜乃波

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中央網絡媒體走進吉林活動 | 鎮賚縣:產業帶動“拔窮根”種草養牛助脫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