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這種坦承和廣開言路的姿態尤爲可貴,也增加了自揭短板和反思、反省的誠意與“公信力”。

“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據媒體報道,7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佈題爲《究竟該向南方學什麼?——濰坊市委書記南方考察歸來的“發展之問”》的文章,並在“今日關注”欄目中置頂顯示。除了選摘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的部分講稿,該文還在最後專門整理了部分網民的評論,直指山東特色酒文化、政府過度干預、思想觀念落後等弊端,言辭犀利。

這篇市委書記南方考察歸來的講話稿,因其直面問題、言辭犀利,在前段時間就已引發輿論關注。山東省政府官網再度刊載並搭配同樣犀利的網友評論,意味着其反映的問題得到了更高層面的認同,警示意義也被放大。

滿滿問題意識的講話稿和“不留情面”的網友評論被一同刊登,釋放出雙重信號。一則,對於濰坊乃至山東所存在的問題,當地官方和民間社會有着高度共識;二是,面對問題和差距,官方不僅沒有選擇遮遮掩掩,而且杜絕了“只能自己說而不准他人說”。這種坦承和廣開言路的姿態尤爲可貴,也增加了自揭短板和反思、反省的誠意與“公信力”。

但在輿論場上,這份以“向南方學習什麼”爲標籤的講話稿走紅,它所直接呼應的,其實是與一些南方省市相比,山東的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經濟增速、產業結構,以及觀念、營商環境等。

儘管其中一些可能是歷史原因等客觀因素造成,但誠如講話稿所反映的一些城市的發展差異所示,觀念和機制問題纔是主因。換言之,這種差距並非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完全可以通過轉變觀念、加速改革來彌補。

置於更大的時代背景下來審視,山東一些地區開始正視與南方地區的差距,其實是一種競爭意識、危機意識的激活,這對所有地方而言,都具有啓示價值。有經濟學家曾指出,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個重要奧祕就在於地區間的經濟競爭。而在新的內外發展環境下,包括山東在內的一些省份開始對標南方、正視差距,這種新的地區間競爭意識的強化,可謂正當其時。因爲,其表面看是經濟層面的競爭,實質是改革深度的競爭、觀念轉變速度的競爭。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語境下,各地在推進改革、發展經濟、轉變觀念等各方面都應有隻爭朝夕、時不待我的競爭意識、危機意識、追趕意識。並且,與改革開放之初很多改革和創新無經驗可循不同,今日之南北東西,都已有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可互相借鑑。這爲新的區域競爭和互學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包括山東在內的所有地方都應抓住機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