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3月7日至13日,濰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率市黨政考察團到嘉興、泉州、寧波、蘇州、南通五市進行了爲期一週的考察學習,並隨後召開全市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加快高質量發展研討交流會,對南方五市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進經驗做法進行了全面總結。要強化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學習五市奮勇爭先、永爭一流的境界氣魄,學習濰柴“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霸氣豪情,在城市發展、園區建設上,要站在“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發展大戰略和環渤海、青濰一體化等區域發展大格局的高度來謀劃,產業企業要放眼國內外市場審視,各項工作都要敢於在全省、全國爭第一。

【關注】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

青春山東

有態度 有意思 有溫度

一個爲青年發聲的平臺

來源:微信公衆號“青春山東”(ID:sdgqt2014)轉載自大衆日報(ID:dazhongdaily)。

7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佈題爲《究竟該向南方學什麼?——濰坊市委書記南方考察歸來的“發展之問”》的文章,並在“今日關注”欄目中置頂顯示。

【關注】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

除了選摘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的部分講稿,文章還在最後專門整理了部分網民的評論,直指山東特色酒文化、政府過度干預、思想觀念落後等弊端,言辭犀利

【關注】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

網民建議

惠新安的講話內容經媒體披露後,再次引發網民熱議。就對標蘇浙粵,網民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喝酒才能辦事 山東特色酒文化亟待改變

網民“松果”:喝酒才能辦事,是山東與南方最大的區別。南方人做事情從來不在酒桌上談。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務實的觀念。這就是差距!

網民“往北398公里”:我們去到北方,先喝酒,再談事。各種規矩各種喝,喝得暈乎乎的談個啥?大多數的南方人則不同,先過來喝喝茶,然後再談事。深圳更多的是先找個咖啡廳,碰一下,合適再深談。酒越喝越混沌,喝到思路都找不到;茶越品越清醒,清晰到細節都摳出來。結果決定導向。

(二)政府應樹立服務思維 減少對經濟的過度干預

網民“夏日時光”:山東數量衆多、龐大而臃腫的國企,各區各縣林立的城投公司,佔據了太多的資源。

網民“大山”:在山東這樣一個儒家文化發源地,對商人的標籤都是“儒商”。不少地方都體現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市場主導?先看領導想讓市場啥樣子。改革創新?先看領導想創新啥。行不行全看一把手。

網民“熱心市民Mr莊”:山東的劣勢在於政府部門規矩太多,管得太寬,手伸得太長。衙門口也多,只拿自己當管理部門而不是服務部門。這就是和南方的差距。

網民“一塵子”:“政府對民營企業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預”,這個說到點上了。但是不干預怎麼能顯示領導的成績和水平呢?所以不好實現。還有“不違法就可行”這個觀點,充分顯示了創新和思想解放。很精闢。

網民“良仔良”:北方經濟差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你去南方出差,幾乎看不到政府;北方走一圈,最牛的企業都是帶着國字頭。這就是差距!不折騰的政府就是好政府,標準明確的審批就是善政。

(三)縮小同南方的差距必須解放思想

網民“米蘭老鐵匠”:北方起步早,思想僵,不敢幹;南方起步晚,思想活,看準了立馬乾。

網民“白開水”:南下考察的幹部感覺和南方不在一個時代。的確不在同一個時代!思想保守、觀念落後,這也讓我們想和山東某些單位合作十分困難。

以下爲該文章其餘部分的原文

今年3月,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率市黨政考察團到嘉興、泉州、寧波、蘇州、南通等五市考察學習。這次爲期一週的南方之行,帶給考察團巨大的思想震撼。惠新安在總結中坦言,“政府對民營企業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預”“什麼樣的領導招什麼樣的商,招大商必須請主要領導出面”“與南方的差距,不僅讓我們有強烈的危機感,而且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感”“南方是‘法無禁止即可爲’,而我們是‘法無授權不可爲’”……他的發言近期再次引發網民共鳴。特此摘登,以饗讀者。

今年3月7日至13日,濰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率市黨政考察團到嘉興、泉州、寧波、蘇州、南通五市進行了爲期一週的考察學習,並隨後召開全市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加快高質量發展研討交流會,對南方五市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進經驗做法進行了全面總結。

惠新安與濰坊市各級幹部一起,談差距,聊短板,務實又深入。在發言中,他提到的“政府對民營企業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預”“什麼樣的領導招什麼樣的商,招大商必須請主要領導出面”“與南方的差距,不僅讓我們有強烈的危機感,而且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感”“南方是‘法無禁止即可爲’,而我們是‘法無授權不可爲’”“南方幹部對國內、國際情況瞭然於胸,交談起來滔滔不絕、信手拈來,感覺我們跟人家不在一個時代”等觀點引起共鳴。

山東的差距在哪裏,原因是什麼,今後怎麼幹?這些留給山東干部羣衆的考題仍待進一步思考與解答。本文選摘惠新安部分講稿以及網民評論,或對我們有所啓迪。

一、南方強在哪兒?

這次到五市考察學習,既是一次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之旅,又是一次尋標對標之行,更是一次學經驗、找辦法、轉作風、抓落實的具體行動。通過幾天的考察學習,大家普遍反映,收穫很大、觸動很深、震撼很大,既進一步開闊了視野,看到了差距,又學到了很多好思路、好辦法。

大家普遍感到,在高質量發展方面五市已經步入良性軌道。主要體現在:新興產業支撐有力,高端人才加速聚集,創新驅動能力強勁,集約發展水平高,發展質量效益好,新動能成爲發展的主導力量。五市發展速度之快、質量之優、效益之好,確實令人歎服。回顧發展路子,探求成功之道,大家對他們談到最多、體會最深的主要有六條。

(一)思想觀念新

所到之處、所看之事、所接觸的幹部,理念超前、求新求變、敢爲人先,普遍有三個特質:

一是敢爲天下先的魄力。敢想敢試、敢闖敢幹,只有想不到,沒有幹不到。

從園區創辦到產業培育,從新業態的催生到新機制的構建,從最多跑一次到不見面審批,都處處體現着敢爲人先的創新創造精神。像晉江大力發揚敢爲天下先、愛拼纔會贏的精神,緊抓實體經濟不放鬆,經濟總量連續24年居福建省縣域首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任職時七下晉江調研,總結提煉了“晉江經驗”,主要是“六個始終堅持”“處理好五大關係”,就是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生產力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方向,始終堅持以市場爲導向發展經濟,始終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始終堅持以誠信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始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處理好有形通道和無形通道的關係,處理好發展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的關係,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係,處理好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係,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係。

二是追求高遠的境界。所到之處,這些年經濟發展、改革創新、營商環境等一直領跑全國,而且始終抱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秉承幹就幹最好、爭就爭一流的精神,經常考慮的是離國際領先水平還有多大距離,與我們濰柴集團倡導的“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異曲同工。寧波以“幹就幹成一流、做就做成極致”爲標準,提出把寧波杭州灣新區打造成下一個浦東新區。

【關注】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

寧波杭州灣新區衆創園

三是善謀大勢的水平。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企業家,都善於在世界大趨勢、全國大格局中思考和謀劃發展。他們搶抓數字經濟、信息化新一輪發展機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新業態、新動能已成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支柱。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連續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去年蘇州工業園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5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350億元。

(二)創新氛圍濃

五市聚焦高層次創新要素,持續放大創新效應,考察所到之處撲面而來的都是湧動的創新氣息。

一是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從上海微創的“創新力就是生存力”,到寧波方太“不斷創新、追求卓越”,每個企業都把創新作爲發展之本。

南通把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列爲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定位之一,打造長三角特色產業科技創新基地。安踏集團研發投入佔比從最初的不足1%上升到2018年的5.2%,已申請各項專利1100項。蘇州寶時得科技公司年平均開發新產品達到150個,在全球申請專利超過6000項。

二是加快集聚創新人才。寧波、蘇州、泉州都在着力打造一流創新平臺,真金白銀招才納智,僅僅一個蘇州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一年就引進高端人才1萬名。寧波出臺了“1+X”人才生態建設系列舉措,“1”即開放攬才產業聚智若干意見;“X”則包括引進頂尖人才、保障人才安居、優化專家服務等一攬子實施辦法。

三是產學研結合緊密。嘉興市創新科技合作機制,積極爭取中科院47個研究所都要在嘉興建一個創新研究院,每個研究院先期建設3個以上項目,現已落戶25個項目。江蘇醫療器械產業園總規劃佔地約2平方公里,其中科技創新平臺區域就佔1平方公里,着力引進國家級權威檢測和評估機構。南通市聯手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建設17平方公里的中央創新區,打造一批技術研發、產業中試、檢驗檢測、成果交易、人才服務等平臺。

(三)體制機制活

五市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推動市場、服務市場的作用充分發揮,“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是服務管理手段上,五市幹部普遍尊重市場,精力放在創造環境、搞好服務上。在民營經濟佔GDP八成的泉州,當地幹部研究市場需求,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市場化思維根植于思想深處。市場主體突破90萬戶的寧波一方面通過培育市場、搞活市場,引導市場主體“不找市長找市場”,另一方面,以畝均論英雄改革倒逼企業轉型,讓寸土生寸金,去年規上工業畝均稅收近40萬元,蘇州是43.3萬元、南通是23.9萬元,而濰坊是11.9萬元。

二是平臺運行模式上,敢於打破常規,設立的管理機構、科研機構很多都是“四不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市場化取向。像泉州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便是管理機構企業化管理,科研機構市場化運作,專幹政府不能幹、企業幹不了的,推動新技術走向市場。泉州海西國家廣告產業園區通過對廢舊廠房改造,培育發展廣告、設計、影視等現代服務業,賦予園區新的生命和活力,已入駐企業及商業配套474家,入住率94%,年實現產值16億元,上繳稅收1.5億元。其經驗是“市、區只提供平臺,企業獨立運營,在市場中放手打拼”。

三是項目運作方式上,把上市作爲企業最好的轉型發展,把兼併重組作爲企業最快的提檔升級。10年時間,泉州、寧波、蘇州上市企業都翻了一番多。寧波、蘇州靈活的政府產業基金市場化運作方式,在推動本土企業轉型升級、上市、併購重組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產業基金也成爲兩市招商引資的重要途徑。

四是有效制度供給上,通過制度創新營造了濃厚的幹事創業氛圍,像南通制定出臺了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覈辦法、產業項目建設綜合考評辦法、機關作風建設綜合績效考覈辦法、3+3產業創新發展考評辦法、改革創新獎等政策文件,拿出真金白銀獎勵先進,調動了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四)營商環境優

政府把打造良好環境作爲最大職責,激發社會創造力充分湧流。

一是提供“陽光雨露”式服務。政府對民營企業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預。五市企業家們普遍反映平時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政府有求必應、無需擔憂。

其中,晉江政府服務做到“四個到”,即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蘇州高新區依託高新金控對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給予精準支持,對新興產業項目配套專業化服務團隊,提供“術業有專攻”的服務。

【關注】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

蘇州太湖國家溼地公園

二是政務服務精簡高效。泉州推行“一號一窗一網”改革,不按部門設置窗口,而是按羣衆“辦成一件事”爲標準。寧波實行審批服務“一套標準”、行業發展“一個規範”,把功能相近、產業相似的多個項目看作“一個項目”進行整體審批。南通加快推進“不見面審批、零缺陷服務、精準化監管”,“不見面審批”事項佔到所有審批服務事項的90%以上,“一枚印章管到底”的做法被李克強總理點贊。

三是生態環境魅力宜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無論是寧波杭州灣新區,還是蘇州工業園和高新區、南通濠河景觀帶、沿河修復區,都是大水面、大綠量,大的生態片區或生態帶,令人羨慕不已,生態環境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價值,增強了對外吸引力。

(五)開放格局大

感覺最突出的有兩點:一是全球化佈局。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推進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和供應鏈體系的全球化戰略佈局。像泉州市把“國際化”作爲城市發展的三大戰略之一,一方面鼓勵企業抱團出海,拓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廣泛匯聚全球資源爲我所用。通富微電是國內最早進行國際化探索的集成電路企業,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億元,是寧波市重點培育的七家千億級工業龍頭企業之一,它大力招引美歐、日韓以及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一流人才,在馬來西亞設立生產基地,深度拓展國際市場,海外訂單達到2/3。均勝集團創建十多年,一路走來、一路併購,先後併購了德國、美國、奧地利、日本等國家的汽車電子、機器人、高端功能件製造商、汽車安全供應商、工業自動化等六家企業,實現了技術實力、業務總量跨越式提升,這與濰柴集團的發展之路頗爲相似。

二是積極融入國家重大戰略。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格局,將區位優勢轉化爲經貿合作優勢,打造“一帶一路”橋頭堡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支撐帶。像泉州、寧波融入“一帶一路”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戰略,蘇州、南通、寧波、嘉興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通過規劃對接、戰略協同、空間集聚、專題合作、完善機制,全面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基本形成了創新引領的區域產業體系和協同創新體系,充分釋放國家戰略疊加整合效應,闖出一條開放合作新路子。

(六)幹部作風實

南方幹部作風低調、不事張揚、埋頭幹事、注重實效。不像我們有些幹部,更多注重場面、表面的東西。

這裏,我舉個南通招商引資工作的例子。他們的做法:

一是招商任務很明確。每個縣市區都有明確的招商任務,任務非常重。實際上他們完成的比較好,前年招引了1個400億級的大項目、去年招引了3個100億級的項目。

二是方式方法非常清楚。他們堅持主力招商,始終認爲什麼樣的領導招什麼樣的商,招大商必須請主要領導出面。開展鏈條招商,包括產業鏈招商、資金鍊招商、技術鏈招商。開展精明招商,算好富民賬、成本賬,需要付出多少成本、能帶來多少效益都算得清清楚楚。

三是督導有力。堅持一月一通報、兩月一會辦、一季一點評、半年一觀摩、年度一述職,責任層層壓得非常實。爲防止項目弄虛作假,對一個項目第一、二、三年分別考覈開工、竣工、產出情況。他們書記、市長輪流帶隊外出招商,對部門提報的項目逐個上門洽談對接。

四是做到“五個清楚”。即把區位優勢搞清楚、把國家省市希望我們做的事搞清楚、把計劃招引的優勢企業潛在對象搞清楚、把對方的投資意向搞清楚、把方方面面關係搞清楚。

引進大項目,最後必須對接投資方的關鍵人,其中10億以上的項目都爭取市領導出面洽談對接。

五是注重招商細節。對投資客商,堅持100%的高效+1份驚喜,簡稱101%。他們招商效率非常高,像寧波12天就引進落地了上海交大產業研究院。1%就是給客商一份驚喜,用細節感動客商。

以上六條既是南方五市成功的經驗,也是我們下步發展的重要借鑑。

二、差距在哪裏?

相比南方五市,我們的差距之大顯而易見。有的同志講,看了之後,不僅具有強烈的危機感,而且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感,危機感源於今天的差距,恐懼感來自五年、十年、十幾年後的差距。主要差距是:

(一)發展水平上的差距

一是產業競爭力不強。濰坊傳統制造業佔比高,且大部分處在產業鏈、價值鏈的低端,而南方五市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已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骨幹產業,其中蘇州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達到50.8%,而濰坊市僅爲1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南通達到50.1%,而濰坊市僅爲44.9%,並且他們的傳統產業也已走向高端,像寧波已經全部進行了智能化改造,而濰坊市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非常遲緩、力度不夠、效果不明顯。產業發展水平我們與他們已處於不同的時代。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濰坊市創新平臺不少,但真正發揮作用的不多,缺乏像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研究院、華爲雲寧波沃土工廠那樣的新型研發機構。雖然濰坊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走在全國前列,但考走的學生遠大於引進的,培養的大部分都是技工人才,正規本科以上高校、高端科研院所和研究機構太少,高層次人才(團隊)十分短缺。

三是城市吸引力不強。關鍵是我們的生態、人居、創新創業等環境還不夠好。近年來濰坊市人口流出量、流入量總數上相差不大,但青年人流出量遠遠高於流入量,而南方五市人口淨流入始終維持在高位,其中大部分是高校畢業生。現在,我們和這些城市的差距已經非常大,從GDP看,去年濰坊是6156.8億元,比蘇州少12440.7億元,比寧波少4589.2億元,比泉州少2310.2億元,比南通少2270.2億元,再這樣發展下去,差距會更大。

【關注】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

福建泉州城市一角

(二)思想觀念上的差距

與南方五市相比,我們所有差距的根源都在思想觀念上。

一是安於現狀、沾沾自喜。不少幹部喜歡陶醉於昨日的輝煌,沒有意識到成績是前人的、過去的,缺乏發展的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看看南方五市,任何一個都不比我們差,但他們始終不滿足、不懈怠,而是根據形勢變化不斷更新觀念,始終朝着高質量發展方向加速前進。

二是縮手縮腳、過於保守。南方是“法無禁止即可爲”,只要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禁止,就大膽幹大膽闖,而我們是“法無授權不可爲”,沒有成例不敢爲,只要是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一律否決,創新意識不強,就怕觸雷踩線,熱衷於不幹事不出事,錯失了大量發展機遇。

三是注重面子、不重實效。有的幹部愛榮譽、愛面子,重名聲、輕實效。

四是面對危機思想麻痹。平時危機意識不強,遇到問題不着急,出事後比誰都着急。

(三)工作作風上的差距

這次南方考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他們幹工作精準精細、實事求是,雷厲風行、定了就幹,不僅注重效率,還注重質量,而我們的作風卻存在很大問題。

一是標準不高。有的幹部粗枝大葉、得過且過,滿足於一般化,缺少南方人的精緻精到,缺少精準精細的功夫。

二是避重就輕。習慣於報喜不報憂,在我們很多幹部身上表現的特別突出,談成績誇誇其談,說起唯一第一,自豪感溢於言表,但對問題輕描淡寫,對缺點和錯誤躲躲閃閃、遮遮掩掩。

三是不求甚解。這次南方考察,感受特別明顯,他們的幹部不僅對自己當地的情況如數家珍,對國內、國際情況都瞭然於胸,交談起來滔滔不絕、信手拈來,感覺我們跟人家不在一個時代。我們有的同志平時不注重學習,對經濟發展、雙招雙引、新舊動能轉換等重點工作研究的不深不透,特別是對一些新經濟、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一知半解。

四是胡亂作爲。有的幹部法制意識、服務意識淡薄,甚至與中介組織利益勾連,嚴重損害了營商環境。

(四)營商環境上的差距

一是簡政放權不徹底。放權數量雖然不少,但質量不高;“一次辦好”事項少、效率低。二是服務企業質量差。重審批輕服務,發展平臺功能弱、創新創業環境差。三是政策落實不到位。

(五)工作推進上的差距

一是行動遲緩。有些工作已經作出具體安排,還在觀望等待,不推不動,推了也不一定動。二是光說不練。唱高調,喊口號,實招不多,只做表面文章;有的即使做了,也是粗枝大葉,滿足於常規性的完成、低水平的落實。三是韌勁不足。有的幹部急功近利,缺乏“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韌勁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有的“工作一直在路上”,剛開始轟轟烈烈,最後卻虎頭蛇尾。比如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思路措施都有了,但持續用力不夠,至今效果不明顯。

三、今後怎麼辦?

向五市對標學習、加快提升,關鍵是真學真用真落實,不能重蹈過去那種學習時“熱乎乎”,回來後“溫乎乎”,不久就“涼呼呼”的狀況,決不能從激動變爲不動,由震撼變爲遺憾。

(一)持續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新思想、新理念的引領,就難以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結合這次南方考察,在全市開展一次大討論,進一步統一思想、解放思想。

一要提升境界標準。要強化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學習五市奮勇爭先、永爭一流的境界氣魄,學習濰柴“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霸氣豪情,在城市發展、園區建設上,要站在“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發展大戰略和環渤海、青濰一體化等區域發展大格局的高度來謀劃,產業企業要放眼國內外市場審視,各項工作都要敢於在全省、全國爭第一。

二要敢想敢闖。如果想不到,肯定做不到。從“一號一窗一網”“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到“三無”“四不像”的產業研究院,再到愛拼敢贏的“晉江精神”,首先是想出來的。我們現在也有很多好的條件。比如對外開放方面,濰坊有綜合保稅區的優勢,要支持綜合保稅區積極申報建設進口糧食口岸、進口汽車口岸,開展平行車進口等業務,打造區域開放新高地。要從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做起,從我做起,特別是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一定要帶頭加快解放思想,加快激活我們的創新基因,在謀劃發展、改革創新上大膽想、勇敢闖,敢於無中生有、敢爲人先。

三要破除條條框框束縛。受條條框框束縛大、傳統路徑依賴強,是我們思想不解放的突出表現。大變革時代,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錯失良機。要大力破“舊”立“新”,加快破除傳統發展模式依賴、政策依賴,打破向後看的慣性思維,強化新發展理念,堅持法無禁止皆可爲,學會運用市場機制幹事業,使用法治手段解難題,從改革創新中找出路。各級各部門都要認真反思、全面檢視,勇於突破各種不合理、不科學的條條框框,更好地支持服務發展。

四要強化機遇意識。集中討論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爲,南方的領先是在搶抓一輪輪機遇中實現的,他們在機遇面前嗅覺高度敏感。近年來,我們錯失了很多發展機遇,特別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與南方拉開了差距。當前,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已經來臨,各級都要切實強化機遇意識,抓好用好機遇。

(二)努力改進作風

需要着重在三個方面提升。

一要敢於擔當。爲官避事平生恥。敢於擔當作爲既是政治品格,也是從政本分。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強化擔當精神,勇於擔當、主動擔當,面對矛盾困難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挑戰挺身而出、面對瓶頸制約敢於改革突破。

比如在項目立項、不動產證辦理等方面存在大量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個部門配合,其中許多條件互爲前置,必須有領導和部門敢於擔當,邁出第一步,否則“釦子”永遠解不開。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集中力量,由易到難,解決好這類問題。

二要激情幹事。蘇州不是經濟特區,不是沿海開放城市,卻憑藉幹部羣衆“搶爭拼”的精氣神,創造了勝似特區的投資環境,一直走在前列。激情成就事業。當前我們正處於轉型升級、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需要我們強化自我革命的勇氣、捨我其誰的銳氣,激情創業、奮發進取。

比如,面對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濰坊要在對接日本、韓國上實現新突破,就必須拿出敢拼敢搶敢幹的激情,發揮好區位優勢、平臺優勢,全面對接、全面招引,在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

三要更嚴更實。我們要深刻反思、認真查找嚴實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決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推動各項工作更嚴更實。比如,“雙招雙引”要更嚴更實,絕不能作秀、走過場,更不能弄虛作假,要突出實效,對招商線索以及簽約項目要盯上靠上、跟進落實,直到落地開工、投產達效。

(三)優化營商環境

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要堅持問題導向,對標南方經驗,按照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要求,堅決打好這場硬仗,力求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改觀。

一要優化政務環境。企業和羣衆辦事難,根子還是在於管得多、服務差,要以便捷、高效爲目標,下硬功夫加快提升。暗訪專題片裏反映的問題比較多,每一個辦事大廳、主管部門都要反思、改進。

一方面,要儘快突破“一次辦好”。從浙江“最多跑一次”,到江蘇“不見面審批”,再到福建“秒批”,各地都在打造審批最少、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羣衆獲得感最強的環境,我們的差距還很大。要把“一次辦好”改革作爲突破口,深入推進“10個專項行動”,加快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儘快實現網上辦事、掌上辦事,叫數據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對南方“多審合一”“一窗通辦”等先進做法,有關部門要抓緊安排專人去蹲點學習,取回真經,外地能辦的我們也能辦、也要辦,而且一定要辦好。

這方面,有部門數據不共享的客觀原因,但大家要不等不靠,學習南方經驗,強化內部協調,讓羣衆真正實現一次辦好。

另一方面,要大力改進服務。政府搞好服務是天職,服務不好是失職。要借鑑寧波“首席服務官”做法,對企業和重大項目實行“一對一”專人服務、全程幫辦代辦;落實好包靠企業制度,及時瞭解、解決企業困難。

二是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創新創業特別是在初創時期,十分脆弱,需要精心呵護。對新業態要更敏銳更寬容。寬鬆、包容是創新創業的關鍵土壤,對初創企業不能苛求。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新業態都原創在南方,就是最好的證明。

跟傳統產業相比,我們對新業態認知不夠,缺乏有效發展措施。對新業態要加強學習,放長眼光、遵循規律,給予更大制度空間和政策支持,不僅“扶上馬”,更要“送一程”,絕不能“一棍子打死”。產業配套要更完備更貼心,產業集羣發展纔有生命力和競爭力。

基礎設施配套也很關鍵,當年阿里巴巴建設總部時,杭州專門爲他們配套了地下停車場、人才公寓,開通了馬路出口,還啓動千島湖引水入戶工程。浙大老校長潘雲鶴說,能夠喝上這樣的水,還有什麼人才吸引不來。創業孵化要更專業更精細。要積極引入專業化機構運營,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開展創業指導和產業、資源、資本對接等配套服務,打造全要素創新創業生態圈。

三是優化政策環境。企業普遍反映,各類政策出臺了不少,但落實慢、落不到位,甚至不落實的問題十分突出。要把政策落實作爲優化環境的重要切入點,認真開展專項評估行動,對近三年來的重要政策文件進行一次大梳理,把那些核心的、管用的分門別類歸集起來,不易操作的抓緊制定配套細則,未落實的馬上形成責任清單、抓緊整改,知曉度不高的要有針對性地送政策上門。像減稅降費,是企業期盼已久、拍手歡迎的好政策,財政壓力再大、困難再多,我們也要堅決兌現承諾,把好事辦好,讓企業滿意。

四是優化社會環境。這方面,最重要的是講誠信。尤其是黨委政府、領導幹部要帶頭重諾守信,堅決杜絕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的承諾不兌現等問題。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我們已完成摸底,下步要嚴格抓好清欠工作,確保落實到位。

我們出去了很多出色的企業家,但走訪中他們對我們的環境、對回鄉發展還是心存疑慮,這些現象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像我們的市場主體之間合同履約意識和能力怎麼樣?大企業拖欠供應商和中小配套企業的應付款總量有多大?賬期有多長?

市場監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先期介入、加強監管,探索有效的失信評價機制,引導和督促市場主體按期履約,樹起各級政府和企業誠信踐諾的良好形象。濰坊市已印發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意見,鼓勵大家真誠坦蕩地與企業家交朋友,主動靠前服務、爲企業排憂解難,堅決查處向企業亂檢查、亂攤派、亂伸手行爲,在全社會樹立保護創業者、尊重納稅人、服務企業家的鮮明導向。

營商環境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關係我們未來發展的大事,我們必須將其作爲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進一步提高站位,提升標準,以堅定的決心、堅決的態度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動真碰硬,抓緊抓實。

對損害營商環境的各類行爲要零容忍,以鐵的手腕和鐵的紀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既追究當事人,又追究領導責任。各級各部門都要切實履行職責,形成強大合力,營造人人關心營商環境、人人建設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作用,加大監督力度。

(四)建設美麗城市

有了良好的軟環境,但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喝不到乾淨的水,享受不到美麗的生態,投資商也不會來。要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上下功夫,變得更美好。

一要突出生態建設。借鑑南通建設濠河生態區、開展五山及沿江生態修復的經驗做法,實施環境提升工程,突出做好“綠”和“水”的文章,加快各類重點河流整治,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再建設一批“口袋公園”,讓“河暢、水淨、地綠、景美”的自然風光與城市交相輝映,既優化城市生態,又提升城市價值。當前,環保問題依然嚴峻。各級各部門要吸取環保整治的教訓,堅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讓天更藍、水更清。

二要提升功能品質。深化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優化提升中央商務區,規劃建設中央創新區,大力發展一批高端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機構,積極建設酒店、外語學校等設施,推動現代服務業精細化、品質化發展,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服務能級。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標準,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特別是以更大力度治“亂”治“堵”,讓城市越來越靚、交通越來越順暢。

三要完善基礎設施。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要着眼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堅定不移抓好京滬高鐵二通道以及濟青高速改擴建、港口、新機場等重大交通設施,峽山水庫膠東地區調蓄戰略水源地、黃水東調二期等水利設施建設。要學習寧波、蘇州、南通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理念、做法,主動對接日韓、對接國家和省區域發展戰略,搶抓膠東機場投用機遇,實質性推進青濰一體化,加快實現重大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借力用好青島窗口單位,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打造幾個成規模的特色園區,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向縱深推進。

(五)強化推進措施

一是快速高效推進。凡是已經安排和確定的事項,各個專班、各級各方面要爭分奪秒向前推,通過調度會、現場會等督促進度,確保每月都有新進展,都有明顯實物工作量。要堅持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達到什麼目標、什麼時間達到、怎麼達到,都要有明確的路線圖、時間表、責任狀,建立兌現單,定期照單驗收。

二是強化要素保障。核心是堅持市場化導向,推動優質資源高效配置到新動能上。比如科技創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個“四不像”機構,實行一所兩制、股權激勵等制度,將創新成果的所有權和處置權交給科研人員,極大激發了創新活力,成立不到5年,轉移轉化技術成果2000多項,孵化企業400餘家。我們要結合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研究新型研發機構運營辦法,運作機制和模式要高度靈活,帶動科技創新加快突破。比如融資,在項目建設上,我們習慣於靠政府投資、銀行貸款,市場化手段運用得還不充分。蘇州成立了蘇高新金控,天使基金、風投、私募、擔保等多管齊下,參股項目300多個,爲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280多億元。我們要發揮好五板資本市場作用,加大市場化融資力度,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三是創新工作方式。推進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加大統籌調控力度。針對項目招引、產業佈局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強化頂層設計,調整優化相關規劃,進一步加強對全市產業佈局、基礎設施、資源配置等的統籌調控,集中力量辦大事。要創新實行扁平化管理。南通市在開發區運行、城鄉社區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管理效能明顯提升,濰坊市農業綜試區建設也在試行扁平化模式。

各級各部門、各個專班要積極探索,大力減少管理層次,部署工作、推進落實都要一竿子插到底,切實提高工作實效。要積極強化向上溝通。南方幹部善於與上級部門溝通,勤於請示彙報,爲工作爭取了主動。這方面,我們也有成功經驗,像在爭取國務院批覆設立保稅區北區過程中,有關方面和同志反覆進京對接彙報,甚至常住北京,成功把“不好辦”和“辦不成”的事硬是辦好了。各級各部門要積極學習先進,加大向對口省級部門、國家部委的爭取力度,強化彙報溝通,把各項工作做在前面。

四是實行精準考覈。南通市實行改革創新、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作風建設的考覈,量化賦分、簡單明瞭,並設立“攻堅克難獎”,形成了鮮明的幹事創業導向。考覈辦要抓緊對標學習,按照導向鮮明、重點突出、可量化、易操作的要求,調整完善我們的考覈辦法,差異化設置考覈指標,更好發揮指揮棒作用。

【關注】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關注】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

編輯 | 李亞洲

校對 | 王冰玉

關注 | 青春山東 (ID:sdgqt2014)

山東着急了!

【關注】山東政府是真着急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