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勃:FAST已發現120顆脈衝星 將向中外開放

昨日上午,2019全球勝任力菁英青年高峯論壇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進行,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勃作了題爲《FAST追夢者的長征》的特邀報告,介紹了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從概念提出、科學實驗、項目建設、調試的全過程。

FAST(中國天眼)自2016年建成以來備受關注,它能做什麼、正在做什麼?華商報記者專訪了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勃。

“希望用世界最大望遠鏡,爲人類探索宇宙作出貢獻”

華商報:此前有報道稱今年FAST將完成調試,目前進展如何?

彭勃:今年5月30日,中科院組織的5個專業組的驗收已經順利完成。下一步將在9月份之前接受國家驗收,隨後即可轉入運行階段。調試和驗收其實是FAST走向運行的過渡階段。

華商報:搜尋和發現射電脈衝星是FAST的核心科學目標,目前發現了多少顆?

彭勃:截至目前發現的高質量脈衝星有120顆,被驗證的有85顆。我們準備向國內外開放FAST,希望全世界用世界最大的望遠鏡,爲人類的求知慾和探索宇宙作出貢獻。

“發現外星人是在探索未知,希望能給我們一點時間”

華商報:探測外星人也是FAST的一個科學目標,大家想知道FAST是如何發現外星人的,這方面都在做什麼工作?

彭勃:我們有五大科學目標,其中SETI(搜尋地外隱形生命)是最後一個,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弱,有一些國際團隊正在和我們頻繁接觸、共同準備。這完全是探索未知,到底怎麼做還需要羣策羣力、貢獻智慧和技術。所以說這方面的研究還在路上,還未開展正式的工作。

希望能給我們一點時間,因爲重大科學的發現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基礎研究。我覺得,會有很多意外的驚喜在路上,相信我們的天文學家和運行團隊,能夠把世界最大的望遠鏡運行好、使用好。

“FAST帶動了當地就業和高校學科合作”

華商報:FAST是國家4A級景區,接待遊客的情況怎樣?

彭勃:FAST讓我們把自然美麗的窩凼[dàng]變成了一個科學的風景,也成爲了滿足公衆需求的天文科普基地。FAST最怕的天敵是電磁干擾,手機、相機、智能手環等電子設備都是不允許帶入的,當地已經立法規定,將該區域定爲無線電環境保護區,遊客要嚴格遵守這一規定。爲了滿足大家觀賞FAST的願望,專門做了電磁防護的車輛來運送遊客。在景區不能用手機拍照,就回到了膠片時代,以滿足大家和FAST合影的願望。

至於期待,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但是到那兒以後至少會有一種感覺:如果曾有煩惱,看過FAST就不會有了,因爲你已經置身宇宙之中,你會覺得什麼都不是事兒。

華商報:當年剛到大窩凼村時,當地羣衆很歡迎你們。那麼,FAST的建設和運行對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哪些改變和帶動作用?

彭勃:其實FAST本身是一個重大基礎設施,我們在探索宇宙奧祕進行基礎研究的同時,也希望能夠輻射帶動地方的發展。

比如當地的航龍村,曾經是一個貧困村,我們共同打造了一個天文小鎮,建設的“星辰天緣酒店”招聘了100多名本地人,工資從4000多元到上萬元不等。負責講解的“三天旅遊公司”也是因爲FAST成立的,也招聘了100多人。帶動了當地就業,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應。我們還在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進行了天文聯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帶動了當地的學科發展,培養了不少碩士、博士。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文/圖

>>知道一下

FAST,全稱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radio Telescope(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爲“中國天眼”,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於2016年9月25日建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其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據介紹,調試兩年多來,FAST已發現120顆脈衝星,今年9月前將迎接國家驗收,隨後轉入運行階段,以後FAST將對中外開放,希望全世界用它爲人類探索宇宙作出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