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两年前相继去世的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被前清皇室葬入清东陵。自此以后,拥有六个皇额娘的溥仪,成了一个没妈的孩子。

同样是在这一年,在溥仪的一生中,还有另一件大事即将发生。正是这件“大事”的发生,使得藏身亡国之阴影下的溥仪,人生有了一次绚丽的升华。

就在两位老太妃被葬入清东陵的一个月后,1935年4月,溥仪第一次走出中国的国土,坐上日本的军舰,驶向日本。

溥仪至真至诚之孝心:为了求得一份母爱,特意跑到日本认了一个妈

这是溥仪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皇帝的一大步。

古往今来,所有的皇帝都认为自己守着的土地,乃是天下之中;所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是番邦外国、不足为虑。溥仪之前的几乎所有皇帝,对国门之外的世界,根本就是嗤之以鼻的。按照光绪他干妈的话就是:

“量与国之物力,结中华之欢心。”

过去几千年漫长的中华文明里,中华与番邦外国之间的交往,也是时有发生。那些个番邦国王,偶尔也会点缀一下中外之间的友好互动。比如说苏禄国的国王巴都葛叭答喇,就曾经亲率使者团,出世大明帝国,与当时的永乐大帝就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皇帝接见国王,这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即便这个国王混的很不咋地,皇帝也要以非常高的规格进行接见,以示大国风范。

当然了,永乐大帝接见这位土著国王,是怀着教化蛮夷的目的:连苏禄国这样的大国都来朝贡,那些个越奴、倭奴、暹奴还不都要臣服?

永乐大帝作为盛世之君,自然要表现出大国风范。在收取了极多贡品之后,赏赐了这位土著国王许多绫罗绸缎、茶叶瓷器,并派兵“护送”回国。(巴都葛叭答喇国王一行300余人,竖着过来的,却横着回去了。)

从永乐大帝接见外国国王使团可以看出来,我中华皇帝不屑于外国番邦国王;只要他们敢来,就必定将其留下并永久招待。当然了,这些番邦小国王肯定是自己走过来,一路上的车马伙食还都是自费。

回到主题,我们再来看看我中华皇帝是如何出世番邦小国的。

溥仪至真至诚之孝心:为了求得一份母爱,特意跑到日本认了一个妈

1934年,当了两年伪满洲国执政的溥仪,终于在长春郊区一个叫杏花村的小村子,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登极典礼。从这一天开始,做了20余年的“皇帝梦”,终于得以实现。

登极典礼结束之后,日本天皇派来了他的弟弟淳宫亲王,带来了亲笔书信,诚挚祝贺我大中华最后一位“皇帝”荣登皇位。

根据传统,番邦小国拜见中华皇帝,是一定要带来贵重贡品的。淳宫亲王此次来华,自然也少不得贡品。根据日本裕仁天皇的亲自准备,淳宫为康德皇帝溥仪带来了一枚“大菊花”勋章,并给皇后婉容带来一个宝冠章。

淳宫亲王此次来华访问,自然不是来献贡品的, 他有更加重要的任务:邀请康德皇帝回访。可是这种事情是史无前例的呀!不仅淳宫不知道该怎么办,溥仪也不晓得具体步骤。

君臣有别,溥仪作为满洲国皇帝,自然也算是中华皇帝。古代的禅让都需要三番五次邀请,德康皇帝访问番邦,也必然需要多次邀请才可以。

为了促成这场划时代的访问,淳宫亲王在“国都”长春住了下来,其目的就是完成“三番五次”的邀请。盛情难却之下,康德皇帝溥仪答应了出使访问日本的请求。

1935年4月,日本天皇特派枢密院组成“迎驾”团,到长春迎接康德皇帝。

仅仅是从这一个细节,就足以彰显中华与番邦之间的差距:番邦效果来华访问,是自费自行前来;中华皇帝出使番邦,则由他们亲自迎接并吃住全包。

溥仪一行在枢密院的接待下,从大连港起航,乘坐日本最先进的战列舰“比睿号”,向日本晃悠悠漂去。除了这一艘战列舰,还有白云、丛云、薄云等驱逐舰护航。

在起航之时,天皇派来的枢密院一行,在沿途参观了“满洲国”高度发达的经济建设之后,自尊心严重不足!为了挽回一丝颜面,他们特意请康德皇帝检阅了日军的第十二、十五、球磨舰队,以及飞机编队。

溥仪至真至诚之孝心:为了求得一份母爱,特意跑到日本认了一个妈

面对日本人的谄媚,康德皇帝嗤之以鼻,并写下一诗,以示嘉奖他们有眼色、会办事。

海平如镜,万里远航;两邦携手,永固东方。

溥仪刚刚抵达日本东京,裕仁天皇携家眷和元老重臣,亲自到火车站迎接。

根据裕仁天皇后来的回忆录,“中华皇帝垂访的那天,从他下车一直到明治神宫,道路两旁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并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自己从小大的从未见过如此震撼人心的场面。

这就是中华皇帝的力量,即便是远行他国,其余威,亦足以震慑其臣民。此情此景,更是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量倭国之物力,结中华之欢喜。

在日本,康德皇帝接受了裕仁天皇的“叩拜”,之所以在这里加个引号,是因为三叩九拜之礼太过繁琐,裕仁肯定不知道如何操作。康德皇帝又是一位新时代皇帝,为了彰显大国风范,亲自为裕仁演示这一礼节,算是完成了见面之礼。

双方的第一次会面,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会面结束之后,根据裕仁天皇的指示,枢密院安排康德皇帝在明治神宫旁边的“五星大宾馆”住下。

接下来的几天,康德皇帝在裕仁天皇的带领下,一前一后参观拜访了天皇的祖坟、天皇的祖庙、天皇的医院、天皇的宫殿等著名景点。

溥仪至真至诚之孝心:为了求得一份母爱,特意跑到日本认了一个妈

尤其是在最后一天的访问里,裕仁天皇非要拉着康德皇帝去拜见他的母亲贞明太后。这可是来倭国做客了,客随主便。没办法,康德皇帝只好前去拜访。

贞明太后所居,乃是长春宫;康德皇帝所都,乃是长春城。彼与此虽万里之遥,却在冥冥中有不谋而合之意。此情此景,大康德皇帝似乎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抬头看见贞明皇后坐在前面,康德皇帝管不住自己的双腿,“扑通”一声跪在前面。

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当时康德皇帝情绪非常激动,他和裕仁天皇是一同下跪的。裕仁天皇用日语念叨着妈妈,康德皇帝嘴里念念有词,因为太过激动发音异常,听不出来在讲什么。根据不可靠消息透露,溥仪也在念叨母亲。”

从长春宫出来,贞明太后起身将二人送至宫门口。在送行的过程中,长廊里有一个比较陡的大土坡。康德皇帝一眼就瞧出来这个坡对老人有危险,秉承“五讲四美”的优秀品德,康德皇帝亲自搀扶贞明太后过了此路。

溥仪至真至诚之孝心:为了求得一份母爱,特意跑到日本认了一个妈

事后,多家媒体采访了溥仪,并就“扶老人”一事,进行了专门咨询。溥仪表示:

我还从来没有搀扶过自己的母亲,如果问我搀扶裕仁天皇的母亲的心情,坦白的说,这和我搀扶自己的母亲是一样的心情。

裕仁天皇得知此事之后,大感震惊!没想到中华皇帝竟然也是如此的宅心仁厚。

考虑到康德皇帝也是一位缺乏母爱之人,裕仁天皇特意申请:欲和他共同享有母亲贞明太后。

咱们中国人啊,自古都是以孝治天下,皇帝作为天子,更是要起到带头作用。为了彰显自己的孝心,溥仪更是有六位母亲!

如今溥仪所有的母亲皆已不在,即便是最后一位母亲,也于来日访问之前,三年服丧完毕入东陵为安。没了母亲,康德皇帝又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孝心?又如何让国人知道,他们的皇帝是一位有孝心的皇帝!

考虑到这些,康德皇帝非常坚定地答应了裕仁天皇的请求,认贞明太后为母亲。于是,溥仪就有了第七个妈,而且还是番邦小国进献来的妈。

在临别之际,日本裕仁天皇亲自将康德皇帝送到车站。和来的时候一样,道路两旁依旧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列车将走时,康德皇帝紧紧握着裕仁天皇的手,两眼饱含热泪,悲伤地对他说道:“我走了,请你照顾好咱们的母亲,并带我向她老人家问好。阿利亚多,烤鸡姨妈死!”裕仁皇帝震惊了!原来中华皇帝真的会垂情这些番邦小国!

此一别,即是山高路远、天人两隔。护送溥仪的战列舰离倭国越来越远,直到缩成一个点,最终消失不见。

离开日本,溥仪得了思乡病,从此蜗居皇宫再不出现。

溥仪至真至诚之孝心:为了求得一份母爱,特意跑到日本认了一个妈

有人就会奇怪了,溥仪明明是个中国人,东北又是他的故土,怎么会得思乡病呢?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有母亲的地方才是故乡!溥仪新认了个倭国的母亲,自然而然,倭国也就成了他的故土。

思乡心切渐成疾,寒窗日月故客稀。不见母亲空流泪,一九三五永回忆。

整天憋在寝宫里的溥仪,茶不思饭不想,连朝政都不问一下,任由低下大臣们自由发挥。思乡病的痛苦,溥仪过去从未体会过,这一刻,他才知道这比死还让他难受。

后来,康德皇帝的思乡病,不知怎的被裕仁天皇知道了。兄弟俩数年不见,甚是想念,于是,裕仁天皇再度诚邀康德皇帝访日,并觐见母亲。

闻之,大喜。

1940年,溥仪再次莅临日本,与裕仁天皇进行了深切的沟通,并拜见了母亲。临走之际,母亲贞明太后特意将日本三神器之草雉剑和八尺镜赠与溥仪,以供思念之用。

溥仪至真至诚之孝心:为了求得一份母爱,特意跑到日本认了一个妈

回到长春之后,溥仪抛弃对佛教的信仰,开始信奉母亲所信奉的“神道教”。特意修建一座庞大的宫殿,专门用来供奉草雉剑和八尺镜,带领满洲国百姓跨入“全新”的时代。

这一次,溥仪终于不用得思乡病了,因为当他看到两件神器时,就能想到母亲。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溥仪每天都会去神殿供奉、思念自己的母亲。

无人打理的朝政日渐荒废,终于在五年后,人心离散而衰亡。苏联军队开进东北之际,溥仪落荒而逃。逃走的时候路过草雉剑和八尺镜,还不忘鞠个九十度的躬,可见其至诚至孝。

(文中康德皇帝即溥仪,不同情节语境,称呼不一样。)


唉!满纸荒唐言,君等随心一看罢。

相关文章